「法库旧事」隋、唐征高句丽与契丹兴起

作者:温丽和 郭耀武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称文帝。隋文帝即位后,首先统一了南方,然后隋文帝、隋炀帝几次北伐高句丽,未胜。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其子唐太宗李世民几次征高句丽,虽取得很大胜利,但终未能灭高句丽。到唐高宗时,派契苾何力、庞同善、薛仁贵、李勣等并力征高句丽,连战连胜,特别是金山大战,薛仁贵横击大破高句丽兵,至今在辽宁地区民间还流传着薛礼(薛仁贵)征东的故事。至此,辽东故地果被唐收复。法库地区为唐朝辖境。

「法库旧事」隋、唐征高句丽与契丹兴起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属东胡语系,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前燕王慕容皝在东晋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北攻宇文部,宇文部单于逸豆归死漠北,其残部则分为契丹和库莫奚。这样契丹和库莫奚便从鲜卑宇文部分离出来。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9年),契丹和库莫奚又相继为北魏所破,契丹败退潢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以北,从这时起,契丹之名オ正式见于史籍。契丹族当时过着游牧生活,他们“顺寒暑,逐水草畜牧”,“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契丹族有这样一个传说:“昔相传有男子乘白马浮土河而下,复有一女子乘小车驾青色之牛浮潢河而下,遇于木叶山,顾河流之水,与为夫妇,此其始祖也。生八子,各居分地,号曰八部落。”木叶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翁牛特旗老哈河西南。大致到了北魏后期,在(魏书・契丹传)中,契丹八部便有了明确记载。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起,契丹八部都单独和北魏发生朝贡关系,分别以其内部的名马、文皮等物献给北魏,分别与北魏交易,互市于和龙(今辽宇省朝阳市)、密云(今河北省密云县)之间。这说明契丹在北魏时还没形成部落联盟。

早在北齐天保四年(公元553年),北齐曾大举袭击契丹。在此以后的半个世纪里,突厥和隋朝,都发动过对契丹的进攻。为了抵御外来势力的侵袭,契丹各部落有联合起来的必要;另一方面,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契丹人也要求开拓领土,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所以在隋朝时,契丹各部开始有了松散联盟,——暂时的军事联合。到了唐朝初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大贺氏部落联盟。相传部落联盟是由部落酋长中选出一人作联盟的首领,三年改选一次,轮流担任。联盟首领除管八部的军事外,还管八部的畜牧生产。原先契丹臣服突厥,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归附唐朝。唐在契丹设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松漠都督。在大贺氏联盟时代,唐朝和契丹之间时战时和,并发生几次大规模战争,加之大贺氏部落联盟发生内讧,大贺氏部落联盟开始瓦解,处于“中衰”时期。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七世祖一一涅礼掌握了契丹的兵马大权,立遥辇氏迪辇俎里为联盟长,是为阻午可汗。从此,契丹开始走向“中兴”。畜牧业、渔猎业有很大发展,并开始有了农业和手工业,军事力量有所增强。遥辇氏中期以后,不断地进行对外战争,“北征于厥、室韦、南略易、定、奚”。张博泉等合著的《东北历代疆域史)载:到唐朝时,“契丹东边以辽水(今辽河)与高句丽为界,南边是营州(今朝阳市),西冷陉山与奚为邻,北面是靺鞨、室韦,当达今嫩江下游以南。”又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契丹“南控黄龙,北带潢水,冷陉屏右,辽河堑左”。可见,唐朝时,契丹族的活动范围已达法库地区。在法库地区发现的辽金时期遗址的文化层中,有辽代遗址、城址、墓葬、文物等大量文化遗存。由此可见,契丹民族已经在此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法库   契丹   辽河   北齐   鲜卑   隋朝   突厥   都督   北魏   畜牧业   旧事   唐朝   公元   宇文   部落   联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