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旧事」寻觅梁天柱的战斗身影

作者:李晓明

艰难的斗争历程,写下了一部悲壮的革命史歌;无数的岁月小溪汇聚成一条波涛滚滚的历史长河。康平,这个地处辽河西岸,北与辽阔的科尔沁草原毗连的小县,在3年解放战争中是我军辽北的峰火前沿。多少共产党人在这里同敌人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和激烈的战斗。

我们将沿着这条从历史长河中分支出来的小溪溯源而上,寻找一个关于血与火的故事,寻觅一个瘦小却高大的战斗身影。

「康平旧事」寻觅梁天柱的战斗身影

梁天柱(右一)

从岁月老人的双眸里透出一个激烈的战斗故事:

1946年8月29日清晨,天刚朦朦亮。一路国民党军突然包围了官保窝堡村的一个住宅大院。院内驻着我康平县部分县区干部和县大队一个连组成的游击队。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把人们惊醒。“不好,有敌情」”干部战士跃身冲到院内,用猛烈的火力把强冲进院来的敌人挡在了大门外。战士们各找掩体,三面坚守,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强攻。

敌人虽攻不进来,但我们也没能突出去。激烈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

敌人见我军据院墙坚守,一时难以攻进来,便开始向院内打炮。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了院内草房顶上,“轰”的一声,草房燃起了熊熊大火。立时火光冲天、战马被烧得在硝烟中嘶鸣乱窜。

战火中,一个身材瘦小,双手使枪的人边向敌射击边指挥战斗。他就是康平县公安局长、县大队副大队长梁天柱。派出找援兵的3个骑兵战士刚冲出大门便有两人中弹落马牺牲,另一人也中弹负伤。

「康平旧事」寻觅梁天柱的战斗身影

梁天柱


又一颗炮弹在院内爆炸,梁天柱“哎哟”一声倒在了地上。他的后背和腿部两处同时崩进了两块弹片,殷红的血从伤口处流了出来。在这孤军无援的情况下,县长张雪涛下令烧毁文件、档案和公章。同志们群情激奋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正在这紧急关头,有人发现院墙西北角有一缺口没有敌人把守。墙外不远是一大片高粱地。为保存实力,县长命令我队伍立即从缺口往外撤。

当梁天柱的警卫员赵宝光背着负伤的梁天柱跨出缺口时,有3个敌人持枪向这边围了过来。赵宝光手疾眼快,举枪将冲在前面的敌人打死,背着梁天柱一闪身消失在高梁地里。

说不清这是梁天柱第几次在战场上死里逃生了。他虽名不见经传,但在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中出生入死,叱咤风云,经受了无数次的生与死的考验。

一位曾担任过梁天柱警卫员的同志说,梁天柱浑身是枪伤。在冀东抗日时,提起梁天柱,鬼子汉奸没有不害怕的。一次,他在我军解放某县的前一天晚上,悄悄地潜伏到敌县政府的院内,躲在厕所里。当敌县长出来上厕所时,梁天柱一刀将他的脑袋砍下,用铁丝悬挂在县城城门上。这惊人的一幕使城内人心慌慌,军心涣散。敌人的防守一攻即破。

在冀东、在辽宁的康平、在抚顺…提起梁天柱,人们不光知道他,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神奇传说。他的革命足迹遍及长城内外,是位南征北战的老将。

梁天柱,传奇人物。

为了征集梁天柱在冀东的革命活动资料,我们于1991年7月乘火车去河北省滦县。在列车将要到达滦县县城时,一位老者问我们说,听口音你们是东北人吧?我们说是,是到滦县征集梁天柱在这里的革命事迹资料的。老者站了起来:“是不是叫肖生的那个梁天柱?”我们说正是他。老者对我们说:“梁天柱可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我们这里提起他,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抗日那阵,他杀鬼子抓汉奸,可不比书里讲的肖飞差呀。”

听了老人的话,我们为之一振,莫非肖生就是肖飞的艺术原型?

7月9日,我们在滦县采访了滦县党史办的曹景芳同志。这是一位有学者风度的老同志,说话有条有理,顺口成章。他向我们介绍说,梁天柱是在我们这参加革命的,是我们县的党史人物。我们曾对梁天柱进行了调查了解。所以他在冀东的革命活动我知道一些。

梁天柱曾用名肖生。是滦县滦州镇柏树庄人。农民出身。由于家境贫困,十一岁就当上了放牛娃。十五岁开始在关外的铁路上做小工,也做过农活和小买卖。

“九・ー八”事变后,他又跑回关内,以做小工、做小买卖谋生。

梁天柱入党后在惠中饭馆以跑堂的身份作掩护为我党做地下情报工作。

1938年6月,县委决定城里留下秦芝、肖生两个人继续做地下工作,其余50名党员全部参加冀东暴动。暴动后成立了冀东抗日联军第5纵队。到7月6日,抗联5纵队由起义时的三百人扩大到一千人。

1938年7月15日,冀东抗日联军第5纵队到北宁路南的杨家院、糯米庄、甄庄休整时,被驻滦县的伪保安队发现了。队长刘韬带领伪保安队3百多人前去围剿。出发前,有几个伪军下级军官到惠中饭馆吃早饭。肖生看到他们匆忙的样子,便机警起来。他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上前去问:“啥事儿,这么急?”伪军顺口说道:“抓便衣队去,闹暴动了。”肖生巧妙地把情况探听清楚后,就急忙从饭馆的后门溜了出去,把这个重要情报报告了5纵队。

5纵队队长李润民接到情报后,立即把队伍埋伏在红沟两侧打伏击。敌人一来,5纵队两面夹击,把保安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场打死伪军一百多人。只骑兵逃跑了,其余步兵全部被俘。保安队长刘韬被活捉,并从他身上缴下一支德国造“十三特”手枪。上面刻着“京东第一”几个字。这支枪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当时5纵队虽有千余人,但这些人都是种田的农民出身,没经过训练,且有一半人没有枪,许多人连枪都不会放。要不是肖生提前送来情报,队伍埋伏好了迎敌,恐怕这支起义队伍就被保安队打散了。

由于肖生送情报暴露了身份,不能再回城里做地下工作了,他就参加了5纵队,任小队长。

5纵队西撤受阻,队伍损失重大。直到1939年才恢复到3百多人。

7月以后,青纱四起。5纵队打了几个鬼子据点,队伍扩大到一千人。1939年秋,冀热边特委和挺进军司令部决定把冀东抗日联军改编为8路军28团,以青纱帐做掩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整编。西进部队过平(北平)古(古北口)铁路,于9月底到达平西根据地。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后,梁天柱等60多名准备回冀东做地方党政工作的干部到平西板城挺进军随营学校学习。随营学校是按照毛泽东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制定的校风校训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扑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建立起来的“抗大”式的新型干部学校。梁天柱在学校学习了半年多。政治素质和军事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甚至说对梁天柱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

1940年5月底,梁天柱在随营学校学习期满,党组织派他回冀东丰、滦、迁联合县做党的工作。

我们感谢曹景芳同志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实的宝贵资料,也敬重他对党史工作的负责精神。

我们要把党史资料征集上来的信心更足了。

梁天柱在冀东特别是在滦县的革命活动资料我们已征集了很多,但他是什么时间改名肖生为梁天柱的已无从考究。从现有资料看只能确定是1942年以前。梁天柱,确实是个漂亮的名字。既充满豪情诗意,又昭示了他的壮志雄心。这使我们想起毛泽东的一首词:“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梁天柱的名字是受了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写的这首词的影响吗?

结束了在河北的征访,我们又奔赴抚顺市。建国后梁天柱一直在抚顺工作。

座落在高尔山脚下的抚顺市以盛产乌金一一煤而闻名全国。1618年清王朝创始人努尔哈赤在这里率兵进行了著名的抚顺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清王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又在这里改造自新。这古代和现代的巧合成趣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几经询间,我们找到了抚顺市建材局。梁天柱曾在建材局所属的红砖一厂当过厂长。没想到这位能征善战的勇士不仅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杀敌立功,而且还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建材局人事科的同志为我们提供了梁天柱的档案材料。翻开记录梁天柱个人历史的档案,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1951年写的自传。从他的自传中我们了解到,“九・一八”事变时梁天柱正在沈阳皇姑屯车库做小工。日军进攻东北时梁天柱等5人开着火车往关内跑去。开到大虎山时火车坏了。于是5个人四下逃散各谋生路去了。梁天柱到了天津曲家店以拼土篮做小工谋生。后又经李殿雨介绍到滦州书铺当伙计。在书铺里,梁天柱结识了我党地下党员张风春。

1937年1月,梁天柱经张凤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家里仅有的几亩地和房子卖了,把钱作为党费交给了张风春和李殿雨。

冀东暴动以后,梁天柱到滦东开辟抗日根据地,领导群众进行了艰苦的抗日斗争。

日军和汉奸特务到处抓梁天柱。由于梁天柱机智神勇,日军和汉奸特务连他的影子都抓不着。后来就把他的儿子肖从善抓到秦皇岛去了。日方传出口信说,梁天柱若是要他的ル子,就得拿他自己去换。梁天柱想,自己杀了那么多的鬼子汉奸,去了准没好。再说,自己去了他们也不一定放儿子回来。还是以党的事业为重吧。他把儿子的事放到了一边,继续开展抗日斗争工作。日军诱捕梁天柱不成,就把肖从善押到日本做苦工去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天柱到13军分区曾克林部下任警卫团政委,并参加了攻打山海关的战斗。

1945年12月,梁天柱被派到从日伪手中接收过来的康平县工作。此时的康平,我民主政权刚刚建立。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和公安局长都被敌人杀害。梁天柱在这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担任了县公安局长和县大队副大队长,挑起了康平县对敌斗争的大梁。

我们在梁天柱的档案里还查阅了他在担任抚顺市监狱副监狱长时写的一份《思想建设中的自我检讨》。在这份材料里,他对自己参加革命的动机以及抗日胜利后的思想变化、思想倾向做了坦诚的剖析。这对我们把握梁天柱在革命队伍里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思想转变过程起了很大作用。也使我们对梁天柱的坦诚胸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梁天柱是坦诚的,也是有个性的。1943年在滦东开辟新区时,梁天柱用和伪军拉关系的办法为抗日斗争挖情报。在敌我斗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这些秘密情报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主动权。但有一次他被伪军提供的假情报欺骗了,险些给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带来重大损失。梁天柱把此仇此恨记在了心里。后来在一次胜仗中抓到了伪军,梁天柱下令把伪军统统推到煤窑摔死了。为此他违反了优待俘虏的政策。他就是这样的嫉恶如仇,以致于在对敌斗争中也带着强烈的个性色彩。

梁天柱于1948年到热河省工作。在热河省军区历任兵站处副处长、军械处副处长。后又到北票县任公安局长。热河不比东北,生活特别苦。当时有人担心梁天柱身体多次负伤落下了病,怕坚持不了。可梁天柱非要争这口气不可,“死也不出热河!”他下定了决心。到了1948年春,梁天柱便过上了以苣荬菜为主食的生活。梁天柱硬是咬牙坚持过来了。他还是那句话,“死也不出热河。”

梁天柱确实是有个性的。

是啊,革命队伍里的人并非是超凡脱俗之辈。人也会有个性的,正是这样一些性格各异,目标一致,肩负着中国革命历史重任的人,凝结成一股不可挡的革命洪流。

经过建材局同志的介绍,我们找到了梁天柱的大女儿梁大名、儿子梁建国。

梁建国从家里给我们找出了一封原国家交通部部长李运昌1952年写给梁天柱的信。信中写道:“天柱同志,孙振起捎来的信及照片已收到。几年来未见面,很想老同志,彼此均有同感。李鸣来时曾将你的情况告诉我,对你的近况很挂念,望善自保养身体,这是一切工作的本钱……。你现在几个小孩了?家庭生活很好吗?最重要的是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对不利的环境努力改善。”一封短信,却表达了两位老同志之间绵长的感情。李运昌在信中的“最重要的是要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一行字的下面还加了着重号。更看出李运昌对他的老战友关心备至。两位老同志之间的深厚的革命友谊不言而喻。看到这封信,我们联想起滦县党史办曹景芳的一段话:

冀东暴动成立的抗联队伍西进时,沿途遭到日伪重兵和地主武装“联庄会”的阻击,使部队损失重大。11月份,李运昌司令员带领抗联余部返回冀东丰、滦、迁腰带山地区打游击。由于日伪连续进行清乡、扫荡,据点林立,敌伪保甲政权恢复,抗联队伍只能在山区很小范围内活动。环境极为恶劣,冬季已到,战士们还没有穿上棉衣,吃粮也很困难;一些意志不坚强的人开小差回家不干了,也有少数人投敌叛变。由于部队大量减员,干部战士轮流站岗,官兵不分。

一天夜里,李运昌查岗,他问站岗的战士:“你叫什么名字?”战士回答:“我叫肖生。”他又问:“你为什么不走?”肖生说:“我是共产党员!”李运昌用手抚摸着肖生的肩膀连连点头,两行热泪流了出来。虽然一个是首长,一个是士兵,但同处在一个艰苦的斗争环境里,同有一个坚定的革命信念,由此而建立起来的革命友情怎不刻骨铭心。

在梁大名的家里,姐弟俩和我们谈了起了他们的父亲梁天柱。

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们讲自己经历的战斗生活。他们虽然听得不是太懂,却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到了1967年,梁天柱的病情加重,经常咳嗽,呼吸困难。经抚顺市矿务局医院和沈阳陆军总院透视、照像发现肺部有一弹片。梁天桂柱并不惊奇。“肯定是那次。从胸部取出了几片,咋还剩下一片呢!”

十年动乱,各级医院也处在火热的“阶级斗争”之中。医疗设施遭到破坏,医疗秩序混乱。梁天柱的肺病因此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

在“文化大革命”派性斗争激烈的时候。好几个造反派组织都来拉梁天柱这个扛过枪、负过伤的老资格站队。“只要您老表个态就行。”梁天柱总是说我老了,又有病,不能站了。

1968年,梁天柱终因肺部化脓医治无效而病故。

当我们的征访结束时,一个瘦小却高大、手使双枪、罩在硝烟弹火中的身影忽而跃然眼前,忽而又远我们而去了。在他身后的硝烟弹火里传来阵阵轰鸣。是当年的炮火猛烈,还是历史在现实中荡出的长长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天柱   滦县   热河   平西   抚顺市   康平县   保安队   伪军   纵队   党史   暴动   旧事   院内   情报   敌人   身影   队伍   旅游   康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