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线上赛段闭幕,6名选手晋级决赛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线上赛段闭幕,6名选手晋级决赛

6名晋级选手

经过8天激烈的线上角逐,8月22日,6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分别是吉本梨乃(日本)、托马斯·勒福尔(法国)、林瑞沣(中国)、费利西塔斯·希夫纳(德国)、陈蒨莹(中国香港)以及李襄琳(美国)。6位选手将有机会于明年到上海,进行线下的巅峰对决。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填补了此类赛事在上海乃至全国的空白。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期间直播时长逾50小时,全球播放量超350万(点击页末阅读原文观看比赛回放)。组委会还策划了“有准备的听赛”赛前导赏讲座、“驻赛小记者团”青少年职业体验培训、“一起看比赛”线上采访及评论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服务不同的人群。

“最难小提琴比赛”传递音乐力量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线上赛段闭幕,6名选手晋级决赛

25位参赛选手

从102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四分之一决赛的25位参赛选手来自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菲律宾、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不少选手已在国际同类赛事中获奖。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有“最难小提琴比赛”之称,搬到线上之后,难度、标准不变。比如,半决赛演绎的莫扎特协奏曲,仍要求选手自己创作华彩乐章。选手在各自所在国家自寻钢琴伴奏和录音室录制演奏视频,费用由大赛补贴。视频提交给组委会后,由评委统一在线评分。为了保证评审的公正,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阶段,11位评委克服时差,同时在线评审。

英国选手查理·洛弗尔-琼斯去年从牛津大学毕业,目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曾在仙台国际音乐比赛和BBC青年音乐家比赛中取得佳绩。为了这场比赛,查理准备了几个月。比赛因疫情延期一年后,改为线上演出,查理又在短时间内找到了录音场地、钢琴伴奏和录音师,顺利完成了演奏视频的拍摄。查理说:“我从没去过上海,但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想象。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难度非常高,为此我练习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了不少新曲目。对我来说,练习比赛曲目的过程也让我重拾信心,渡过了疫情中最艰难的时期。”

比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周平说:“这次线上比赛每一位选手都克服了许多困难,他们要在疫情下寻找钢琴伴奏老师、录音室和录音师,在短时间内自行录制视频,压力非常大。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世界传递了音乐的力量。”

决赛选手演绎指定中国作品

计划明年在沪举行的决赛中,6位选手将与四重奏和交响乐团合作,全面展示选手的艺术水准、音乐个性和现场感染力。与此同时,决赛选手还将演奏指定中国作品,并评选“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

“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是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首届比赛指定的中国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二届比赛是委约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本届比赛,组委会委约华裔作曲家周天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夜途》。周天是获得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奖提名的首位华人作曲家,《夜途》是他从一个深夜的车站中得到灵感,用音乐描绘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3个夜间片段。不同的人演奏《夜途》、聆听《夜途》,会有不同的共鸣——可能听到了自己的缩影,可能勾起一段夜间旅途的回忆,也可能开启了一个充满未知的全新历程。比赛组委会希望,随着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举行,未来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作品跟随选手走向世界。

明年的决赛还将有三位新面孔加入评审团队,其中包括世界级音乐厅演出负责人埃马纽埃尔·翁德雷,格莱美获奖者、享誉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小提琴家、教育家格伦·迪克特罗。最终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将赢得10万美元的全球最高奖金。除了奖金,获奖选手还将赢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冠军、日本选手木岛真优,获奖后获得了更多国内外演出邀约。首届比赛第四名的德国选手斯特凡·塔哈哈曾跟随上海交响乐团赴欧洲巡演,在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演绎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把这个古老而凄美的中国故事讲述给欧洲观众听。

评委会联合主席大卫·斯特恩说:“比赛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会持续关注获奖选手,帮他们打开一扇通向音乐的大门,给予他们足够的土壤和养分,花朵才会绽放。”

评选艾萨克·斯特恩人文精神奖

1979年6月,美国小提琴演奏家艾萨克·斯特恩来到北京和上海,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位来华访问的西方小提琴演奏家。斯特恩认为,对音乐真谛的诠释,以及音乐中的人文关怀比技术水平更为重要,音乐比赛需要去除其功利性的层面,更多地关注音乐本身。

“我认为,这项比赛的关键就是去寻找可以追寻斯特恩脚步的人。”评委乔尔·斯米尔诺夫说,“艾萨克·斯特恩的人生和事业,对许多在艺术界的我们,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这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技巧,还因为他致力于通过音乐,使世界各地建立深厚的联系,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他的人生和社群意识,是当今年轻艺术家的榜样。”

9月,未晋级决赛的选手还将有机会参加线上选手咨询会,选择自己想要咨询的评委,聆听他们的见解和建议。咨询环节的设置也是艾萨克·斯特恩精神的体现,让被淘汰选手在比赛中得到大师指点,更好地成长。

比赛之外,“艾萨克·斯特恩人文精神奖”的评选同样重要。往届获奖者有在甘肃省为孩子们创建“爱因斯坦乐团的”的吴泰祥和杜正权,有在阿富汗创建女子乐团并担任指挥的涅金·帕尔瓦克,有来自云南山村的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以及来自伊朗的卡曼贾琴演奏家、作曲家凯汉·卡勒。

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组委会主席余隆介绍,组委会将在线下决赛期间与斯特恩家族及马友友共同评选出“艾萨克·斯特恩人文精神奖”的获奖者。并给予获奖者一万美元的奖金,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里,对用音乐诠释人文精神上有杰出贡献的人士。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斯特恩   小提琴   上海   在线   选手   决赛   赛段   国际   演奏家   获奖者   美国   组委会   中国   评委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