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情英雄向贝多芬崇高致敬 | 鉴碟

以悲情英雄向贝多芬崇高致敬 | 鉴碟

文 | 高建

当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被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计划之中的一系列“庆典”都不得不无奈中止时,贝多芬音乐中所蕴含的悲悯、温暖、激励在注定难忘的2020年格外凸显。在国家疫情防控取得突出成果的前提下,中国本土音乐家依然在这一年奉献了一系列精湛卓越的贝多芬演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音乐总监、指挥家吕嘉执棒下带来的戏剧配乐《爱格蒙特》,无论在演出现场还是线上播出中都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隔半年后,国家大剧院自主品牌“NCPA classics”发行了本套曲目的唱片,不但为乐迷提供了重温现场激动时刻的机会,还为贝多芬这部音乐戏剧杰作的中文版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记录。

以歌德的悲剧《爱格蒙特》为蓝本写就的同名戏剧配乐完成于1810年,彼时的贝多芬年届不惑,正处于个人创作能力与经验高度平衡的顶峰。戏剧中对爱格蒙特这位反抗暴力统治、最终英勇牺牲的悲剧形象设定,以及女性角色克拉拉奋力营救男主人公这一与作曲家惟一的歌剧《费德里奥》高度相似的情节建构,都为贝多芬释放自己中期音乐风格最为突出的“英雄性”气质提供了最充分的平台。对任何一位诠释者而言,如何平衡作曲家一如既往严谨缜密的音乐逻辑和贯穿全部音符的浓郁情感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从脍炙人口的“序曲”开始,吕嘉便与大剧院管弦乐团确立了一个“不偏不倚”的风格基调,即在速度上不追求用刻意夸张的迟缓延宕放大音乐的悲情效果,在织体上保持古典主义崇尚的清晰结构,于音量最强处依然层次分明。而在以弦乐为代表的声部音响塑造中则力争凝合厚重,看似轻描淡写的客观处理实际上需要一支乐团拥有独一无二的声音传统和训练有素的高度默契,这正是吕嘉率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德奥音乐美学和大量歌剧演出中积累下的底蕴气质。“第一号幕间曲”和“第三号幕间曲”中双簧管与圆号在清新弦乐铺陈下的自由吹奏,更是将音乐中迷人而又开阔的田园气质勾画得沁人心脾。

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作为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实力派唱将,在这部声乐篇幅并不算长的作品中展示出极佳的音乐修养,她以纯正精确的德语发音将“鼓声隆隆”中的叙事性和“欢乐与忧伤”中的抒情性作出了细腻的区分,前者展现出她在歌剧舞台上那富有感染力的强大气场,后者则是基于德语艺术歌曲厚重传统的精心研读,仅是“Gedankenvoll sein”(思绪万千)一句中恰到好处的渐弱处理,就足够高级、耐人回味。

作为首张中译本的《爱格蒙特》唱片,翻译家、剧作家李健鸣对作品的旁白脚本进行了高水准的翻译,国家话剧院演员孙强的诵读也为整部剧作增色,观众感受到的是歌德笔下诗意盎然却又毫不拗口的口语化表达,聆听到的是冷静从容、悲喜有度的讲述,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打磨,语言与音乐的节奏和谐统一,达到的是单纯的交响乐或话剧表演无法实现的震撼效果。

在精彩的《爱格蒙特》之外,这张唱片还收录了乐团演绎的三首贝多芬序曲:《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序曲庄严崇高的序奏与其后弦乐密集跑动间的微妙延宕,大幅度提升了音乐的悬念;《科里奥兰序曲》悲怆的开篇凝结了贝多芬多部c小调杰作的非凡品质,乐团打击乐和铜管乐声部以心意相通的齐整力度奏出了独特的“截面感”,可以比肩众多伟大的演绎;《费德里奥》序曲结尾意气风发的加速将作曲家对光明和博爱的赞颂挥洒得淋漓尽致——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不仅是中国音乐家在“贝多芬年”向乐圣的崇高致敬,在艺术水准上也完全可以代表蓬勃发展的中国交响乐力量,在强手如云的国际乐坛坐标中与任何劲旅相比较都毫不逊色。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贝多芬   德里   歌德   德语   声部   弦乐   序曲   歌剧   崇高   中国   作曲家   乐团   戏剧   唱片   英雄   国家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