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临西四中 刁章巧)


原创:陈宝贵1960 大语文作文 今天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

——《深阅读•大写作》培训心得

临西四中 刁章巧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临西四中 刁章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这是令许多语文老师头疼的事。

8月16日上午暑期线上培训,我有幸聆听了陈宝贵老师《“深阅读•大写作”理念的传播、研究推进及案例分析》的精彩讲座,收获颇丰。对于作文教学的“导”,陈老师分享了一些宝贵经验,简化成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一个前提,基于事实;二要把握一个方向,写生活,引导学生按照生活的样子写;三是掌握一种能力,引导。他说,我们老师要有引导力。“引导力”在“深阅读•大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缺乏这种引导的能力,这也是读写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所谓“善道者事必成,不善道者事必困”。

所谓引导力,就是老师能够根据写作理念,以内容为中心,在借鉴优秀文章表达的基础上,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能够引导学生在内容的表达中,运用写作技巧,进而提升感受自然、社会、自我的能力,自觉增强写作的信心和表达的欲望,最终愿写、能写、会写,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他强调,好的“引导”应注意如下问题:首先“导”的关键要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尽量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相联系;再者,依据生活事件的发展逻辑形成导的问题链,这是引导学生表达清晰的关键;第三,“导”要有激励作用,发现学生”说”的精彩之处要给以充分的肯定;第四,“导”中要提升学生对表达意义的认知,比如,文章中的声音的表达,往往能凸显事件的情景感,设色能够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美感等;第五,“导”要解决具体问题,把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可感的指导,比如写地域的层次性,方位词的运用非常重要,写事件要重点突出过程,过程的具体表现是事情发展的阶段性,而阶段性的表现有时用序词,有时用虚词等;第六,把写作技巧的指导无痕地嵌入到内容指导的表达之中。比如炼字、炼词、炼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引导是一项大的工程,是打开学生脑洞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老师写作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我们都应竭力探索,勇于实践。

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其推进的方式,一般为概括和具体相结合。概括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有时用一个或几个词概括人和事物的特点,然后为了印证所概括的特点,需要举例(即具体的事实)来印证,这样就做到了概括和具体的结合。但是,对于概括,我们不难发现,它有时候有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即用最简练的词,概括出人和事物的特点,比如刻苦、宽容、孝敬、自律……由于,这样的概括性的词语,有时比较宽泛或者不太明确,为了做到更准确,更具体,更明确,要对其进行第二个层级延伸性的概括,比如,刻苦——他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突出了这一特点;自律——他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行为上都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第二层级的概括,要比第一层级更明确,更具体,更有方向性。接下来当然就要举例了。有的同学,开始的写作,往往只有第一个层级的概括,一是突兀,二是行文上少过渡,三是不如这样更加明确、具体。还有的有一二级概括,但是没有举例,同样文章显得空洞。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做好引导和鼓励工作,孩子的进步也就真的获取了力量。相信,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的写作能力提高得更快,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孩子在写作之路上行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临西   方位词   层级   阶段性   刻苦   事物   事实   能力   关键   老师   事件   教师   孩子   内容   学生   旅游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