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滋味——谈郭桂杰的诗


原创:陈宝贵 大语文作文 2018-06-03

诗 的 滋 味

陈 宝 贵

诗的滋味——谈郭桂杰的诗


桂杰继散文集《美丽的年轮》出版之后,诗集《生命的果实》也将要出版了,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我真正喜欢读书是从读诗开始的。1979年7月我考入邢台师专中文大专班学习,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来说,那真是有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的感觉,而最吸引我的无疑是邢台师院的存书。也许是青春年少,也许是心智的某种契合,记得当年最爱读的是诗歌,并且是外国诗歌。什么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什么雪莱、拜伦、彭斯,还有歌德、雨果、惠特曼等等,凡是能借到的都一一阅读,后来还模仿着写了不少不伦不类的诗,一直到来二中参加工作后的前几年都幻想着做个诗人,经过一番的挣扎,感到自己确实不是做诗人的料,鉴于自己从事的是教学工作,也就逐渐放弃做诗人的梦想而扎扎实实地搞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了。因为,我体会到,写诗是需要天赋的。凡是需要天赋的技能,仅凭训练是达不到应有高度的。有天赋的诗人,通过强见识、宽视野、铸胸襟、悟灵妙,加上勤奋就可能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度,而无天赋者,你写诗再勤奋也只能是一种无味语言的诗形排列而已。当下不少这种味同嚼蜡的诗,只不过我们没有领会到这一层而已。我坚定地认为:真正的诗,在于滋味。

诗的滋味——谈郭桂杰的诗


古人说:“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什么读“百回”而“不厌”呢?无他,滋味也。何为滋味?滋味即我们所说的诗味。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感觉,往往从身体开始,尤重味觉;西方人也讲口味,但尤重视觉,这从前期的绘画中就可看得出来。但,味道有时很难描述,所谓“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因此,诗歌层次的高低从滋味中便能区分开来。滋味浓则高,滋味淡则低,没有滋味则非诗也。我们对诗歌的阅读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品诗”,诗不品不知其滋味。缪钺在《论宋诗》中说:“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这些都证明,一首好诗必须要做到有滋有味。

桂杰的诗,便是有滋有味的好诗。

老屋

开往老屋的火车太慢

就像心在一节节的铁轨上

蹦蹦地跳

被震落的泪珠

如窗外的小雨

撒落三千里

老屋低了吗

抬眼望

却有千丈

哆哆嗦嗦的双手

推不开苍老的门

在老屋的床上

才可以

纵睡千年

横睡万里

这首诗写于2009年1月,“老屋”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自己曾经住过的屋字,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含义丰富的诗歌意象。这意象可以看作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也就是故乡。在这短短的诗句中,作者并没有呈现表达自己主观情感的句子,而是通过回家时的期盼——“开往老屋的火车太慢”;激动——“蹦蹦地跳,被震落的泪珠”;变迁——“推不开苍老的门”;以及只有故乡才能给予自己的自由——“在老屋的床上”“纵睡千年,横睡万里”等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出来。其诗的滋味是他把回家设想为“开往老屋的火车”,而不是“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们把握住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体会到其泪落如雨所表达出回乡时的渴盼和激动,而“撒落三千里”这一夸张手法的运用,一是强调了回家的激动,二是扩大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这是诗歌想象的神来之笔。而第二节“哆哆嗦嗦的双手,推不开苍老的门”中的“哆哆嗦嗦”的细节,表达一种走入家乡老屋时的激动和万千想法,而“推不开”这一表达,一是表达老屋或者家乡的巨变,二是和家乡的隔膜,此句具有丰富的内涵,令人深思。而“纵睡千年,横睡万里”,只有老屋的床上“才可以”,正是家乡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品到这里又想到诗歌创造中“诗眼”的问题,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苏轼也说“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可见锤炼诗歌之“眼”的重要。桂杰的诗不少神来之笔,而“在老屋的床上”——“纵睡千年,横睡万里”无疑是让人读后不忘、令人回味的金句。因此,有滋有味的诗应是形象独特,令人回味,能令人反复品砸的诗。

诗的滋味——谈郭桂杰的诗


再请看《与诗同行》

牵住你的手

你就沿着血管

流进我的心脏

诗的泉水迸发而出

枯萎的生命茂盛起来

与诗同行

淡化了暴风骤雨

踩一路梅花纷呈

凋谢的叶子

香醉大地

牵手的眼泪和微笑

撒满诗行

又在诗的光芒里

慢慢变老

诗歌初读我们就能马上感受到,这是一首表达对诗热爱的短章,但它又有丰富的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是他的构思。诗的开头便用拟人的手法,诗中的“你”显然指的是诗;而一“牵”字,既有人和诗的亲切感,又给人以形象化感受和人诗相融的意义;而人和诗的相融不是简单的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要“沿着血管,流进我的心脏”,而这里要注意的是“心脏”一词,说明人和诗的融合是深度而不是肤浅的,是溶于心而不是表面的。这种表达和空喊爱诗呀之类的要深沉的多,而当诗和我们的生命深度融合以后,其诗便变得很宏大,很丰茂、很“迸发”。这里的核心是使“枯萎”生命“茂盛”起来。本节形象化写出人诗相融的过程以及诗歌的价值意义。为什么要“与诗同行”,显然诗歌具有巨大的思想情感价值,所以,诗的第二节同样用形象化的句子继续言诗歌的意义。“淡化了暴风雨”言诗对人情感的净化作用,而“香醉大地”则用形象化引导人们联想其诗歌的多元作用。由此,我想到“尺幅千里”“窗含西岭”“门泊东吴”的开阔意境。如果说一二节有关诗歌价值的强调是从面着眼,那么,最后一节则从一点深入。这“牵手的眼泪和微笑”结构上和第一节属于间隔反复,其强调的是人诗的相融,而另一层意思则是指诗歌所重视表达的内容是人们的痛苦和欢乐,它们经过诗人的表达就会焕发出诗意的光芒,人们是无法脱离人生的“眼泪”和“微笑”的,而最后一句的“慢慢变老”,既说明对诗的挚爱,又说明生命的欢乐和痛苦的两极纠缠,令人深思。因此,有滋味的诗,是有精妙的艺术构思,具有多元价值,令人深思的诗。

最近由于教学研究之因,读诗非常少了,偶然读一读网络传播的诗歌,或不知所云,或淡而无味,而当把桂杰的120首诗读完以后,跳入我大脑的就是“滋味”一词。诗歌,有滋味则为上乘,无滋味则为浅作。滋味是令人回味、流连忘返引力,是诗歌的生命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流进   茂盛   邢台   滋味   有滋有味   苍老   诗人   诗歌   激动   家乡   千年   床上   意义   价值   生命   旅游   郭桂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