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古县城在这里......

看临清 3天前


临清古县城在这里......


临西的由来向以为“临西”得名“临清的西边”,许多邢台人也下意识的这样认为。山东省临清市是远近闻名的运河古城,其知名度远高于一河之隔位于河西的河北省临西县。然则,在临西县有多处古迹清楚表明,这里是北宋之前临清古城所在地。临清的历史在临西。因此,临西不是“临清的西边”,而是“西边的临清”。答案就在临西县仓上村。

汉初平二年(191年),经历了董卓之乱的东汉朝廷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这年冬,同为反董卓联合军的袁绍和公孙瓒为争夺冀州,在今邢台东部地区爆发了著名的“界桥之战”。

这是一场消耗战,双方需准备大量粮草物资。大概在这一时期,袁绍在黄河(东汉故道)附近兴建军用粮仓,规模庞大。这粮仓便是后世临西县建城的萌芽,至今粮仓的位置叫——仓上村。

临清古县城

“临西县”是今天对这片土地的呼。纵观历史,河北省临西县和山东省临清市可谓“兄弟城”,临西是临清的前世。后赵建平元年(330年),羯族首领石勒在襄国(今邢台市)称帝,旋即在邢台东部新建了一座县城,取名临清县。这是“临清”二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而县城的位置就在今临西县县城南边的仓上村。

从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到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临清县治所基本在仓上村一带。两宋之际,黄河泛滥,华北水患,临清县城不得已搬迁至卫运河对岸,后来辗转迁至今临清市老城。因而,临西和临清有一种继承关系。东边的临清继承了“临清”的名号,有了后世的发展;西边的临西继承了“临清”的历史,藏着悠远的往事。

而仓上村正是临清往事的载体。仓上村东南有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古临清县衙旧址,县衙附近留有宋代古井;仓上村东有始建于初唐的净域寺,为明清时期临清卫运河西岸八大古寺之首,香火鼎盛;净域寺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古城遗址(北城墙);仓上村西北有相传大禹之父鲧治水时留下的鲧堤;仓上村南还有至今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槐……

临清古县城在这里......

村东净域寺,当地人俗称“月洼寺”。2014年,惟俊法师经多方奔走化缘,将净域寺恢复起来。如今成为当地信众重要活动场所。在佛号声中,多少能够令人感受到仓上村曾经的繁华。

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仓上村作为临清古县城的核心区域一直发展得不错。1984年,仓上村完成了整村搬迁,由靠南的位置搬迁到村北。一座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落成,这在当时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也是仓上村民生活富足的表现。仓上村人说,那时候仓上村的男青年娶媳妇可好娶了,很多人家都想把闺女嫁过来。

通过仓上村现存遗址和古迹,可以大致勾勒出千年前临清古县城的布局结构。这是一座河港城镇。

隋唐大运河码头

说起大运河,要做一个区分。隋唐大运河和今天的大运河并不重合,特别是北段。现存大运河是元代由著名水利专家邢台人郭守敬设计,裁弯取直,由永济渠改为偏东三十里的卫运河,即今冀鲁界。在此之前,大运河北段永济渠流经临西县,经仓上村西北绕过。

临清古县城在这里......

仓上村始于粮仓。汉末袁绍建军用粮仓始,至唐宋时朝廷将其改为官用粮仓。粮仓是仓上村历史的主线。这里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汉末界桥之战、官渡之战;五胡乱华后赵内乱;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北运军粮时,当年的仓上村人或许还为之拉过纤。仓上村粮仓遗址仍静静矗立在村南的田地中,标记着过往辉煌。

仓上村兴于运河。得益于隋唐大运河在仓上村经过,既是国家粮仓重地,又得运河交通便利,在这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古临清成为隋唐时期北方名镇。如今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渠道已经淹没在田地之中,只有老人还依稀记得当年河道的走向。史载,永济渠临西段最窄处也超过80米,可见其航运承载力巨大。

既有运河,又有粮仓,久而久之这里在历史上衍生出码头文化。而码头文化又成为后世仓上村集市商贸文化的源流。

千年集市

仓上村并没有因为县城搬走而落寞,一千年来,这里始终是运河沿岸附近重要的商贸集市,临清县城东迁后,这里因商贸发达而被称作“仓集镇”,成为临清县运河西部区块的商贸中心。

众所周知,临西县主要支柱产业是轴承产业。殊不知,临西轴承产业的萌发与仓上村关系密切。20世纪80年代初,仓上村的集市上自发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商品门类——轴承。渐渐地,临西成了轴承集散地。

临清古县城在这里......

仓上村的集市“捧红”了临西轴承,不是偶然的。这里的集市已经存在千年。仓上村集市是“农历三八”集,每月逢三逢八有集。村中乡土文化厚重,每年三月十八和九月十三更有庙会,除了集市规模更大外,还有各式文艺汇演。千百年来,“仓集镇”的集会成为临西县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商品交易中心。

仓上村党委委员、商业支部书记陈祖波说:“改革开放之初,在仓上村‘三八大集’原本粮棉布副(食品)商品交易之外,开始出现轴承交易,很快卖轴承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就成了独立类别,有了专门的轴承市场。每逢‘三八’,甚至山东的保定的商贩都来仓上村赶轴承市场的集。”

仓上村人顺势而为,筑巢引凤,把轴承市规范化,建立了临西县最早的轴承市场。十年间,临西轴承从下游来到上游,从商贸进军生产,从最初的拆机件、翻新件,变成本地生产的新产品。如今,轴承生产是临西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临西是全国最大的轴承加工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碳钢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轴承商贸集散地。临西轴承从仓上村的集市走向了世界贸易舞台。

一个有厚重集市文化的古老村落,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创造了新的成绩。这是一种生动的传承。

仓上村已经是临西县城的一部分。行走在仓上村的街道上,“半村半市”“半村半城”是仓上村给人的感觉。可是稍微留心,注意路边“冒”出来的一块石碑或一棵古树,顿时又陷入历史中,在这里可以从容找到一段古老的文明。

稿件来源:邢台市全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临清   临西县   临西   永济   临清市   县城   邢台   后赵   粮仓   大运河   隋唐   运河   集市   轴承   商贸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