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1991年5月,一位名叫解海龙的摄影师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三合小学,他被眼前这所小学的景象惊呆了。

这所小学里的教室是由一户人家老旧的祠堂改造完成的,教室窗户上还没有安装玻璃,更别提安装电灯和取暖设备了。教室内的孩子们也冻得瑟瑟发抖,小手被冻得通红,拿着笔颤颤巍巍地在课本上写字。

过了一会,解海龙来到了一年级的教室,这里的小朋友大多数都在七八岁左右,脸蛋红扑扑的,看着十分稚嫩。

这时,有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小女孩突然抬头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捕捉镜头的本领还是非常强的,解海龙当机立断,立刻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并给它命名为“我要读书”。

这张照片在全国范围内一经发行,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相信大家看了这张照片后也会觉得非常熟悉,它曾经被刊印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

那么,摄影师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这位大眼睛小女孩究竟是谁?她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大眼睛照片的诞生

1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这引起了广大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和讨论,解海龙就是其中一位。

1989年,解海龙到广西采访,他发现这里不仅很贫穷,就连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都满足不了。他搜集了很多资料,这些资料令他瞠目结舌,我国不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数接近两亿,也就是说,我国文盲人数高达两亿。更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受教育普及率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世界上每4个文盲就有1个是中国人。

作为一名摄影师,解海龙决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20世纪末期中国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情况。

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基金救助会(以下简称“中国青基会”)发起了“希望工程”系列活动。该项活动旨在救助贫困落后地区那些上不起学的少年儿童,使他们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1991年,解海龙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并拍下了广为人知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名叫苏明娟,她的样子很质朴,只见她右手握着笔,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黑板,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后来解海龙给这张照片起名为《我要读书》。

这张照片一经发行就火爆全国,苏明娟瞬间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在拍摄完这张照片之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苏明娟

家境贫寒的“幸运儿”

1983年,苏明娟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这是全国有名的革命老区。她所在的村落——张湾村,地处大别山腹地,四周被大山环绕,交通多有不便,再加上山地居多,耕地面积少,村民的生活非常窘迫。

苏明娟的父母都是农民,一辈子靠种地谋生,但就算他们加上一年的土地收成,也只够维持这个贫困的家庭三个月开支。无奈之下,他的父亲苏良友只好每天早早地起床去打鱼,然后将鱼儿卖了换钱,这样能些微缓解家庭负担。

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维持生计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供苏明娟上学,无疑是雪上加霜。苏明娟每个学期需要100多元的学费,她家里是无论如何也付不起的。

即使再贫穷,苏明娟的父母依然全力支持她上学,因为上学才是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他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随着这张照片的发行,全国各大报纸和杂志都争相刊登,这张照片很快便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

随之而来的就是来自海内外无数的汇款单,上面的留言都是,捐给“大眼睛”。当然这些钱并不是只捐给苏明娟一个人的,苏明娟的家人与当地希望工程已经达成一致,凡是寄给“大眼睛”的捐款都看作捐给“希望工程”的。解海龙回忆说,照片发出来短短八个月,希望工程就收到了捐款高达1亿多元。

而与此同时,苏明娟的命运也在悄悄改变。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由于爱心人士的捐助,苏明娟顺利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2002年顺利考入安徽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苏明娟与其他五名同学住在一个六人间宿舍,她住上铺。身边的同学都知道,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宣传大使,她的学费由中国青基会提供。除此之外,中国青基会每年会给她1200元的生活费补助,摩托罗拉北京分公司每年会给她4000元补助。这些社会捐助足以支撑起苏明娟的上学费用,不用花家里的一分钱。

苏明娟无疑是幸运的,从小学到大学,如果没有外界对她的帮助,她可能就像无数个贫困家庭一样,整日因为学杂费而发愁。如今在社会的帮助下,她的求学之路顺畅了许多。

主动放弃社会援助

刚进大学的苏明娟对大学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会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也会像其他大学生一样,跟同学一起去逛街、吃饭。闲暇之余会看书、听音乐放松自己。苏明娟以为这样的大学生活就已经足够了,但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她的想法。

2002年10月初,苏明娟看到中国青基会捐助的另外几个贫困生在商量着什么,于是她凑近去听。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已经上大学了,也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了,所以我想向中国青基会申请放弃援助。”听完这话,大家纷纷响应,苏明娟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就在这个时候,苏明娟正好收到了中国青基会从北京寄过来的几本内部刊物,里面有一篇文章这么写道,北师大等高校受希望工程援助的学生主动要求放弃援助。看到这里,苏明娟想要申请放弃援助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

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们早出晚归外出打工助学,他们也许是做家教、也许是当服务员、也许是发传单,但他们都在自食其力,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大学。

说干就干,她立刻给希望工程的负责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现在我已经上大学了,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想再依靠社会对我的捐助了,今天我诚挚地要求退出希望工程对我的援助计划,把援助机会留给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同学。

申请递交后的一段时间,看着其他同学们的申请都已经获得了青基会的批准,唯独自己的却迟迟不见回应,苏明娟感到很困惑。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后来,2003年3月,安徽省青基会的工作人员来学校找到苏明娟,并对她说:“明娟,你给中国青基会递交的放弃援助的申请,中国青基会已经转交给了我们来处理,你是不是在学校受什么委屈了?还是听别人在背后说一些闲言碎语?”

苏明娟说:“不不不,不是的。这是我自己的决定,看着其他同学们都能自食其力地养活自己,我觉得我也一定可以,我想通过打工来赚取我的生活费。”

听了苏明娟的话之后,工作人员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明娟啊,你现在还是个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打工会分散你的精力,听我的,还是先把好好上学。学校里有那么多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能锻炼你的能力,你在课余时间多参加活动,对自己以后也会有帮助。再说了,青基会有责任将你供养到大学毕业。”

苏明娟听取了这位工作人员的意见,回到学校后认真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名人”打工不容易,不靠名气靠自己

2003年暑假,苏明娟有两个月假期,她和几位同学想在合肥找工作赚钱,后来找到了合肥市西区一家房地产公司,在那里当售楼销售。她能找到这份工作感到十分开心,对工作充满了激情。

她热情地给顾客介绍房源,并带着他们一起去看房。有位顾客认出了她的大眼睛,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希望工程的那位大眼睛女孩。由于“名人”效应,苏明娟成功在一个月内卖出了四套房子,公司付给她3100元工资加提成。

苏明娟做这个工作还算顺利,本来想继续做下去,但各大媒体记者都在炒作,说这家房地产公司利用苏明娟的名气来做广告。更有甚者,指责苏明娟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通过房地产公司来赚钱。新闻炒得沸沸扬扬,各家媒体纷纷转载。

苏明娟对此十分生气,她心里想不明白,自己凭能力赚钱,怎么就变成了炒作呢?考虑到这件事情的不良影响,苏明娟做了一个月之后还是选择了辞职。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因为受过北京摩托罗拉分公司的资助,苏明娟获得一次去该公司勤工俭学的机会。2004年的暑假,苏明娟决定去北京摩托罗拉分公司实习。为了筹集去北京的路费,她在去之前找了一份送牛奶的工作。

送牛奶这个工作可不太好做,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要起床,然后骑着车子挨家挨户送牛奶,送一份牛奶可得到1角钱,苏明娟每天要送150份牛奶。就这样送了一个月之后终于攒够了去北京的各项费用。

来到北京后,摩托罗拉北京分公司安排苏明娟到招待所居住,费用公司全包。苏明娟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受社会资助的学生,没必要住那么贵的地方,于是她便搬了出来,住进了每天只要15元的地下室,费用由自己出。并且要求公司忘记她是希望工程形象大使的身份,把她当作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来看待。

来到公司不久,她得知北京《新京报》组织了一场报纸义卖活动,正在召集志愿者,志愿者需要将卖报所得全部捐给希望工程。苏明娟征得领导同意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那些天,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大街上叫卖报纸,生活过得特别充实。有一次,街上突然下起了大雨,苏明娟为了不让报纸淋到,就把报纸抱在自己的怀里,就像妈妈抱着襁褓里的婴儿一样。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她就是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纷纷跑来买她的报纸。虽然那天天气不好,她还是卖出了好几千份报纸。

苏明娟从来没有利用过自己的“名人”效应去赚钱,她只想凭自己的实力,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她不会因为别人对她的误解就放弃自我,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追捧就迷失自我,她只想做她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人。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用自己的力量资助寒门学子

转眼间暑假快结束了,苏明娟和几位同学一起回到安徽老家金寨县搞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来到了梅山镇清水村小学,在这里苏明娟认识了一位12岁的小男孩,他叫陈思。

和苏明娟一样,陈思的家境贫寒,家里主要的负担就是他的学杂费,甚至还面临被退学的风险。苏明娟了解到,陈思在学校表现优异,成绩每次都是名列前茅,并考上了镇上最好的初中。

看着这个孩子,苏明娟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但这个孩子并没有她那么幸运。如果没有摄影师拍下那张大眼睛照片,苏明娟就不会走进大众视野,更不会成为希望工程的宣传大使。

苏明娟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成功考入大学,断然不能忘记那些和自己一样出身贫寒的农村的弟弟妹妹们。于是,苏明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这个上不起学的弟弟。

几天后,苏明娟一行人又来到了槐树湾乡,苏明娟在这个乡中学里遇到了另一位男孩,他叫陈健,正在读初三。据了解,陈健已经连续三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乐于助人。

苏明娟在与陈健交谈过程中了解到,陈健的父亲在上山干活的时候受伤了,导致身体残疾,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没有了。作为家里剩下唯一的劳动力,他面临着辍学的选择。

苏明娟听了之后很同情这位弟弟的遭遇,并向这位弟弟保证,自己一定会帮他筹集高中的第一年学费。说来简单,要帮助两个孩子上学,其中一名还是高中生,对于苏明娟这个大学生来说,做起来谈何容易。

为了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苏明娟省吃俭用,吃饭吃的都是最简单的,用的洗发水、牙膏等日常用品都是最便宜的。在食堂打饭只吃素菜,很少吃小炒,更别提肉了。即便是这样,苏明娟依旧不能满足两个孩子的花销,于是她决定去打工,边上学边做兼职。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热心公益,不计得失

2003年9月,在开学后不久,苏明娟就去了合肥市四牌楼新华书店附近。这里有很多想做兼职的大学生来这找工作,他们往往会先找一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特长,然后等有需要的人来找你。由于数学成绩还算不错,苏明娟在纸上写下了“数学家教”四个大字。为了怕别人认出自己,苏明娟还特意戴了一副墨镜。

很快,有一位中年阿姨过来了,她上下打量了一下苏明娟,然后上前对苏明娟说:“打扮这么朴实,一看你就是乡下来的孩子,没有什么心眼。我有一个正在读初三的女儿,她的各科成绩都不错,唯独数学成绩很不好,这几天正愁给她找个家教呢。”

苏明娟一听,感觉这位中年阿姨人很好,就热情地跟她交流了很久。

最后两个人商量,苏明娟每周两次去阿姨家补习数学,每小时10块,每天两个小时,如果效果好还会加钱。苏明娟心里算了一下,一周两次,每次是20块钱,一周就是40块钱,一个月就是160块钱,这能解决很大的问题呢。

虽说每个月能收入160元,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目前燃眉之急的是陈健高中第一年的学费需要1000多元,她哪有这么多钱呢?情急之下,她只好先透支了自己的生活费,就这还不够,只能向同学借了几百块,这才凑够陈健的学费。

为了尽快还清欠下的钱,苏明娟决定再找一份家教的工作。后来有一家小吃店的王老板找到了苏明娟,想要她帮忙给自己的孩子补习功课。由于第一次已经有了经验,这次很快就与王老板谈好了条件,与第一家雇主一样。

一个月后,苏明娟因为参加安徽省希望工程“春雨行动”的一个宣传活动,耽误了一个晚上没去王老板家补习功课,王老板以此为理由拖欠苏明娟工资。

想到还有两个学生等着自己去帮助,苏明娟理直气壮地找王老板讨要工资,无奈王老板还是不给。无奈之下,苏明娟还是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王老板知道后感到十分自责和羞愧,很快便付清了苏明娟的工资。

苏明娟为了帮助两个孩子,甘愿做两份家教兼职,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有多累。也许与自己同龄的大学生用着名牌、吃着美味佳肴,苏明娟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过得有多苦。

因为她知道,她正在做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事。她一想到自己能够帮助到两名学生,并让他们安心读书,她的内心就无比激动,一想到这两个孩子以后也会像她一样考入大学,她就无比幸福。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爱的接力

2006年,苏明娟大学毕业之后成功考入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她把在那里赚到的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如果没有希望工程的捐助,就没有苏明娟的今天。苏明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始终不忘记社会对她的帮助。

同年,希望工程宣传照片“大眼睛”拍卖了30万元,经摄影师解海龙和苏明娟两人商量后一致决定,将这30万元拍卖款捐给希望工程。后来希望工程用这笔钱在西藏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给它命名为“大眼睛希望小学”。

过了十几年之后,解海龙了解到,“大眼睛希望小学”的部分教学设备已经老旧,跟不上现代教学的需要。为了让孩子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解海龙与苏明娟又一次回到这里捐赠了一间多媒体教室。

2017年12月15日,苏明娟成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这虽然是个兼职,但需要出席团委的重要活动和会议,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后来苏明娟接受采访时说,我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不忘记社会对自己的帮助,竭尽全力回报社会,立足共青团平台,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做出更大的贡献。另外她还号召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希望工程并投身公益事业当中。

2018年6月,苏明娟拿出3万元存款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全国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2019年,苏明娟来到了其奴村“大眼睛希望小学”,苏明娟从基金里拿出3万元奖励学校贫困的优等生。

无论过了多少年,苏明娟仍保持初心,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把那些和自己一样出身贫寒的学生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帮助他们,为他们扫平学习的障碍。苏明娟说,我们都是希望工程一辈子的志愿者。

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如今过得怎么样?

小结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工程不会直接给那些贫困的学生金钱补贴,让他们衣食无忧,而是选择给无数寒门学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无疑是给了他们独立赚钱的能力,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希望工程是一个帮助贫困学子的平台,也是爱的接力的平台。苏明娟作为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在自己有能力了之后时刻不忘记社会对她的帮助,成功转变为希望工程的救助者,并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贫困学生。

希望工程至今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如今它已是我国最大规模的公益事业。受过希望工程援助的学生数不胜数,他们也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有很多像苏明娟这样的人继续进行爱的接力,将希望工程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金寨县   海龙   眼睛   摩托罗拉   安徽省   贫寒   希望工程   北京   摄影师   贫困   报纸   同学   女孩   照片   社会   学生   旅游   苏明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