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王素珍,女,年龄不详,长相朴素,心地善良,是重庆当地一名卖桔子的商贩。

她是今天要讲的主人公之一,而另一位主人公是一位小女孩小波,这位小女孩与王素珍之间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这件事使得两个素不相识的家庭亲如一家人,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都像亲戚一样往来。

至于王素珍与这名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何事,还要将时间拉回1949年。

1949年,解放战争的末尾,重庆,王素珍就在青年路街口的某个地方摆摊。这时街上还算热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丝毫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王素珍也正在大街上吆喝着卖她的桔子。此时,王素珍不知道,一名小女孩已经盯上了她的桔子。

这名女孩看起来脏乎乎的,浑身沾满了泥土,但倘若细看就会发现她并非是没人管的孩子,因为她身上还穿着一条崭新的毛线裤,上面挂着一些刚沾上的污垢。

只见小女孩战战兢兢地走到王素珍货摊的旁边,望着摊位上摆放的黄澄澄的桔子,不禁咽下了一口口水。她仿佛已经很久没有吃桔子了,准确来说,她应该是好久没吃过东西了。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王素珍也注意到了小女孩,不过当时她正在忙,也没有顾得上跟她说话。可等到天色渐晚的时候,王素珍都要收摊回去时,这小女孩竟还在摊位一旁没走!

王素珍心想,这个孩子肯定是和家人走散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看着女孩有些怕生,王素珍对她笑脸相迎,说话还特别温柔:“你是哪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鼓起勇气回答:“我是白公馆的,我叫小波。”

王素珍愣了一下,因为她不知道白公馆是干什么的,接着她关心了这个小女孩几句,没想到小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小女孩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找不到妈妈,也找不到弟弟了。

看着孩子大哭,王素珍感到十分心疼,就把小女孩带回了家。

彼时重庆还在国民党的控制下,政局一片混乱,王素珍不知道怎么帮助小女孩找到自己的家人。后来,国民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想着临走之前把重庆给炸了。这下重庆变得更加人心惶惶,不知道意外和灾难哪一个提前到来。

不得已,王素珍带着小波还有自己的儿子逃到了防空洞里,直到重庆宣布解放,王素珍才带着孩子们从防空洞出来,然后在大街上继续摆摊卖桔子。

王素珍一直以为,小女孩的父母会重新回到这里找小波,没想到她每天都带着小波出摊,依然没见到她父母的身影。直到有一天,王素珍偶然在墙上贴的“大公报”上看到了一则寻人启事,这才明白小波的“身世”——她是一名渣滓洞幸存者!而她的父亲就是出卖江姐的“最大叛徒”。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这让王素珍震惊不已,待心情平静下后,她赶忙记下了“大公报”上留的地址,然后带着小女孩来到这个地址。最终,小女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母亲,两人紧紧相拥,哭了起来。

那么,这位小女孩究竟有何特殊身份,她为何会被关押到白公馆?她又为何流浪在街头?她的母亲又是谁?

这一切还要从小女孩的母亲郭德贤说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小女孩的母亲叫郭德贤,重庆人,家境优越。

郭德贤与革命“结缘”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她的哥哥。郭德贤的哥哥比她要大很多岁,懂事也比较早,一直在上海读书。由于在上海,她的哥哥会接触到很多先进思想和先进人物,所以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郭德贤12岁的时候,她的哥哥回到家乡发动了一场武装起义,于是,郭德贤的家里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武装起义的“联络点”。尽管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郭德贤在这些革命者眼里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和希望。

后来,郭德贤经常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她受到了更大的鼓舞。因为自己从小就生活在重庆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她早就看不惯国民党反动派的那些行径了,再加上自己心爱的老师因为革命惨遭杀害,这就更加坚定了郭德贤要革命的决心。

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了,没想到国民党居然信奉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不仅不积极抗战,还把矛头指向了共产党,这下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后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浩浩荡荡的抗日救亡运动,郭德贤也加入其中。

1939年,郭德贤15岁,因表现优异而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候她对外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郭德贤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并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经常参加革命活动,立下了不少功劳。

与此同时,国民党也早早地就盯上了郭德贤。郭德贤经常和国民党对着干,而且还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因此,组织上命令郭德贤进行战略转移。

过了几天后,郭德贤离开了重庆云阳,来到了万县。在这里,郭德贤与蒲华辅结为夫妻,还陆续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小波,还有一个是小波的弟弟。

接着,郭德贤以一家家庭妇女的身份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可她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无比信赖的丈夫后来居然会背叛自己、背叛党,成为革命的罪人。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1948年,蒲华辅被国民党盯上了。在家中的郭德贤似乎有预感,自己的丈夫出门那么久还没有回来,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随后,她果然听到了丈夫被国民党特务抓捕的消息,原本她还一直担心丈夫在里面会受到很多折磨,但他一定不会“招供”的,可没想到,蒲华辅被抓捕没有多久,便因承受不了皮肉之苦而招供了!他断断续续地供出了八十多名革命同志,这其中还包括江姐,甚至还有他的妻子郭德贤!

郭德贤得知自己被丈夫出卖,感到心痛不已,她立刻想到要烧毁所有文件,这样一来,即便敌人来抓她,他们也没有物证,拿她没办法。然后,郭德贤又想办法联系到了上级,说出了蒲华辅叛变的消息,这样一来就保护了组织里的其他同志。

郭德贤无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遇到危险时她依旧临危不乱,还能冷静处理剩下的事,使得蒲华辅叛变对党的危害降到最小。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郭德贤

十万火急,报信!

几日后,国民党特务对郭德贤的家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只见他们翻箱倒柜,每一个角落都不想放过。但郭德贤早已把重要文件烧毁,所以国民党特务扑了个空,搜了好几圈,愣是没有搜到什么有用的文件。

这让特务大为窝火,他们不断地在屋内搞破坏,不仅家具都被砸了,桌子上的东西也都被狠狠地摔到了地上。临走前,还专门留下几个特务在这里监视郭德贤一家人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地下党来这里找他们。

按照约定,第二天,特委副书记马识途会来到郭德贤家里开会。看着特务在自己家院子里走来走去,郭德贤心中十分着急,如果他们发现了马识途,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自己现在自身都难保,怎么跟外界传递消息呢?

那日晚上,郭德贤失眠了,翻来覆去睡不着,直至第二天天亮时,她终于想到一个办法来应对。不过这个办法风险有些大,如果失败了,所有人都会死。那么,郭德贤想到了什么办法呢?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天亮的时候,郭德贤的院子里只剩下了两个特务,把守也不算很严格,依然可以有人进出。这时,郭德贤看到了院子里正在打扫卫生的丘嫂。丘嫂是一名中年妇女,她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为人老实朴素,没有什么坏心眼。

正在一筹莫展的郭德贤灵机一动,不妨让丘嫂帮自己把消息带出去。

于是,郭德贤借口说让丘嫂帮忙给自己的两个孩子穿衣服,那两个特务也没有放在心上,就放丘嫂进去了。然后,郭德贤悄悄拿出一块银元给丘嫂,并拜托她到后面街上的红房子里找到马识途这个人,然后将目前郭德贤家里的现状告诉他。

丘嫂无论如何也没有收下郭德贤的银元,并跟郭德贤说:“放心吧,我一定会把消息传达给马识途的。”

郭德贤心想,平常自己觉得丘嫂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经过这件事,郭德贤觉得她更有资格做一名革命者,因为有不少革命者贪生怕死,还不如丘嫂。

接着,丘嫂告诉那两名特务说自己要出门买菜,特务对她进行了搜查之后就放她出门了。随后,丘嫂为了避免被人跟踪,还真的先去了买菜市集的方向,然后辗转来到了马识途家的那条街上。丘嫂很快就看到了一栋红色的房子,那一定就是马识途家了。

丘嫂走到门前,用手大声拍打马识途家的大门,马识途很快就过来开了门。丘嫂随即将郭德贤被困的事情告诉了他,并通知他即刻转移。

马识途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讶,后来才慢慢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马识途在转移之前还特意通知了其他同志,就这样,这些人都因为郭德贤的报信而逃过了一劫。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马识途

被关押在白公馆

1949年初,郭德贤等人被特务关押到了重庆渣滓洞看守所。

渣滓洞看守所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与白公馆距离大概是2公里。之所以起名为渣滓洞,是因为这里原来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起名为渣滓洞。这里三面环山,不仅看起来十分阴森,四周都是一些密密麻麻的草丛,而且位置十分隐蔽保卫森严,周围全都是国民党的哨兵。

1939年,国民党在这里霸占了煤窑,还因此逼死了原先的矿主,并在这里设立了监狱。这里曾关押过很多英雄人物,包括江姐、许建业、何雪松等等,这里关押犯人的最高记录是三百多人。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郭德贤到这里之后,她发现跟自己一样被关在这里的有很多人,不仅有共产党,还有很多进步、民主、爱国人士,郭德贤与她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彼此已经十分熟悉了。

后来,军统特务们又抓来了一大批地下党,但此时渣滓洞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犯人”了,于是,郭德贤和另外一批人就被转移到了白公馆。在这里,郭德贤认识了罗广斌,他就是畅销书《红岩》的作者。

“犯人”们在这里也并不是干等着吃牢饭的,她们也要干活,主要是洗衣服、干杂活之类的。因此,郭德贤她们也只有干活的时候才能出门,这也是她们一天之中为数不多的“放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上下,当然也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在这里被关押的革命者欣喜若狂,但是又不能表现的太明显,只能在私底下暗自庆祝这个伟大的胜利。

后来,他们实在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便用一张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用纸剪的五角星做了一面五星红旗。由于不知道五星红旗具体是什么样的,他们就做了一个大星星,其余四个小星星围在大星星的周围。五星红旗做好之后,他们把它小心翼翼地藏在了牢房的地板下面,然后好好地珍藏起来。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黄显声先被抓了出去,他是和郭德贤一同被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党人,被关押期间饱受摧残,但是他在监狱期间对小波很好,经常给她买糖吃。

从1949年10月开始,国民党开始在渣滓洞、白公馆展开清理工作。

在这里的每个人都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但郭德贤还带着两个才刚刚几岁的孩子,这让郭德贤于心不忍,但却也无可奈何,自己的孩子尚且年幼无知,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看一看,就要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了!想到这,郭德贤顿时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大屠杀开始了

11月27日下午四点,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这时国民党开始了“大屠杀”。

黄显声先被抓了出去,他是和郭德贤一同被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党人,被关押期间饱受摧残,但是他在监狱期间对小波很好,经常给她买糖吃。

小波见黄显声伯伯被提了出去,特意跑上前去问他:“伯伯,要进城吗?”

每次小波过来问伯伯,伯伯的回答总是“嗯”,然后等他回来就会真的给小波带糖。可这次,黄显声看起来有些落寞,但他还是向小波点了点头,不过再也没有糖了。

过了几分钟之后,随着一声枪响,黄显声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这声枪响引发了白公馆的警醒,原来“大屠杀”已经开始了。就这样,特务们接二连三的从白公馆往外提人,有时候一个,有时候两个,白公馆里面的革命党人也在一点一点减少。

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被带出牢房的人表情没有一丝痛苦和挣扎,反而十分亢奋,他们有的喊着口号,有的唱着革命之歌,从容不迫地走上“刑场”,迎接他们的是一声声枪响。就这样,他们的躯体一个一个地倒下,但是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

“大屠杀”从下午四点一直持续到了半夜,郭德贤战战兢兢,因为她不知道何时会轮到自己,自己死了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两个孩子跟着一起无辜死去。就在郭德贤内心无比挣扎的时候,黎洁霜恳求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白公馆。

黎洁霜跟郭德贤一样,都有两个孩子,之所以苦苦哀求,是因为她想要保住两个孩子的性命。没想到,不管黎洁霜多么努力恳求,敌人依然要把她们全部都杀了。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黎洁霜

后来,郭德贤去给黎洁霜收尸,她看到黎洁霜的孩子半个身子都没有了,又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内心不免多了一丝忧虑。

接下来的时间里,郭德贤几乎都是在忧虑中度过的,她的心一直悬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和她的孩子就被带走了。没想到这时“大屠杀”突然停下来了,白公馆里的“犯人”也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无意中他们打听到,原来是渣滓洞那边需要多派些人手,这边的就暂时先放一放。

可过了一会,牢门竟被打开了,罗广斌他们进来了!由于这里剩下的看守不多,再加上罗广斌他们做了看守的工作,看守就把他们放了出去。

罗广斌进来之后不由分说,赶快带着郭德贤和她的孩子们一起走了。然而,他们刚逃出不远,就被敌人发现了,于是他们准备分开行动。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罗广斌

一直到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郭德贤看到了大批解放军,才终于结束了自己的逃亡生活。郭德贤兴高采烈地准备跟随部队一起走,没想到这时小波居然“丢了”,因为当时逃亡的时候郭德贤带着两个孩子不太方便,就将小波交给了同行的周居正帮忙看管。周居正带着小波逃亡的过程中摔了一跤,等他回来的时候,小波已经不见了。

找到小波

这让郭德贤心急如焚,这里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军队,他十分担心小波被国民党的人杀害。周居正也感到十分自责,他不该丢下小波自己一个人,但他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周居正年轻力壮,但是他由于长时间地奔波,疲惫不堪,再加上生了病,就更没有精力照顾小波了。

原来,和周居正叔叔走散后,小波感到十分害怕,她一路上都在找妈妈,可都没有找到。还是驻扎在歌乐山附近的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士兵,先发现了独自行走的小波,好在他们有良心,看她年龄尚小,而且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本来就危险重重,就把小波拉到了城里让她自己谋生去了。

就这样,小波辗转来到了王素珍的桔子摊位前,小女孩和卖桔子的小贩的故事就展开了,这便出现了开头中所讲的那一幕。

重庆女商贩捡个流浪女孩,看报时才得知:她爸爸是出卖江姐的叛徒

郭德贤晚年照

王素珍在得知女孩的父亲是出卖江姐的最大叛徒,且女孩母亲与女孩均是被父亲所出卖时,顿时心生疼惜。她按照寻人启事上的内容找到了郭德贤,郭德贤对王素珍一家人很是感激,她送给王素珍夫妇两套崭新的棉军装和10块银元,还和王素珍家里像亲戚一样来往了很多年,而这段“传奇”的故事也就流传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重庆   女孩   银元   革命者   党人   枪响   特务   叛徒   商贩   桔子   伯伯   犯人   国民党   小女孩   没想到   爸爸   消息   孩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