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1951年3月13日晚8点半左右,山东省济南市政府礼堂内突然响起了一声枪响,毛主席的前秘书、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不幸遇刺身亡,年仅43岁。这件事发生后,震惊全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遇刺身亡的高级干部。

此时的毛主席刚向中央请了假,在河北石家庄休整。消息传来的时候,他既震惊又痛心,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作出批示,其中有两条批示甚至只隔了两天。后来黄祖炎遇刺经过以及凶手行凶原因调查清楚后,毛主席在报告上作了最后的批示,并以个人的名义发往全国。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前往山东视察工作时,也不忘亲往英雄山墓地吊唁,他轻轻抚摸着墓碑上“黄祖炎”3个大字,深情地说:“祖炎,我来看你了。”

不觉间,泪水已顺着脸颊慢慢滑下。

那么,刺杀黄祖炎将军的凶手是谁?他为何要下如此毒手?为何此事如此惊动毛泽东?又为何不远千里到墓地悼念,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黄祖炎

从背后射来的罪恶子弹

1951年3月13日,山东军区文化部召开文化工作座谈会,所属部队的文化、宣教科长和军区的司、政机关科长以上的干部参加了会议,共有两百多人,黄祖炎作为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也在其中,他是当晚出席这场活动的职务最高的首长。

会议从18点30分开始,先由文化部副部长传达了年度文艺工作计划和军区贯彻意见,随后由黄祖炎讲话。会议结束后,就开始了早已准备好的文艺晚会。

黄祖炎早年征战沙场,身体落下病根,在开会前就已经生病了,但是为了不耽误会议,他忍着病痛前来。原本会议结束后,他就准备回家休息,但是看大家热情高涨,自己又是参会人员中职务最高的人,为了不扫大家的兴,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观看文艺演出。

当时的礼堂还比较简陋,面积也不大,高约一米的主席团充当了舞台,舞台下方整齐地摆放着木椅。第一排是留给军区领导坐的,因为许世友等人有其他公务在身,没有前来参加会议,所以第一排只坐了黄祖炎一个人。彼时才刚解放不久,大家还保留着作战时的习惯,穿着军装佩戴手枪,依次在后面落座。

演出的节目大多定的是演唱和杂耍,前两个节目是本地大鼓和河南坠子,随着节目的推进,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台上,时不时还会鼓掌叫好。黄祖炎坐在中间的位置,同大家一起观看台上精彩的表演,丝毫没有察觉到身后的恶魔正在狠狠地盯着自己……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这个恶魔叫王聚民,在大家鼓掌的时候,他没有伸出双手,反而将右手一直藏在衣兜内,那里放了一把已经上了子弹的左轮手枪。台上的节目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他的一双眼睛一直盯着前方黄祖炎的背影。

是了,王聚民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实施他的计划。

当第三个节目西河大鼓结束后,大家都为演员们献上热烈的掌声,此时大概是21点10分。王聚民见没人注意自己,于是迅速起身往前探,右手掏出手枪,对准了黄祖炎的头部,随着“砰!”的一声巨大枪响,黄祖炎缓缓倒在了血泊中。

众人都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到,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枪声来自哪里,但多年的作战经验让大家迅速做出反应,匍匐在地,每个人心中都在想谁开的枪?

军区政治部直工部副部长由履新最先反应过来,站起来大喊:“有坏人!快抓坏人!”他随即锁定了举着枪的王聚民,准备扑过去将其制服。

宣教部部长张加洛也连声喊:“就近的同志抓住他!赶快看看黄主任!”

此时的黄聚民还在举着手枪,并将第二枪射向了部、处长的位置,由于惊慌失措,并没有打中人。他深知自己犯下滔天大罪,没有活路了,于是将第三枪射向了自己的脑袋,选择自毙。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山东军区保卫部的张一萍科长等人,连忙围向黄祖炎,将他送到省立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黄祖炎途中即不幸身亡,年仅43岁。

当黄祖炎的妻子周泽接到消息赶到医院时,已经是天人两隔。她想起来丈夫晚上出门开会前还在家里吃了晚饭,嘱咐她把明天要用的文件准备好,一切都那么平常,却成了两人之间的最后一面。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黄祖炎和妻儿

主席一个月内三次批示

凶案发生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闻讯后无不十分震惊。由于凶手已自毙,山东军区从这件事中总结教训,一方面是组织内部警惕性不高,以至于王聚民成为了“漏网之鱼”;另一方面是会场安保工作不周全,给了凶手可乘之机。

那么,这个王聚民到底是谁?黄祖炎与他无冤无仇,他为何要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举动?这还要从王聚民的经历讲起。

王聚民,山东文登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抗战初期,他在小学担任教员,1940年混入八路军,一年后入党。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大量土地掌握在日伪恶霸手中,广大农民失耕失业,生活面临困境,北方进行大规模土改。因为触碰到了他的家庭小利益,这直接引起了王聚民的不满,甚至开始借口生病在家休养。

后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的不满情绪逐渐被放大,不仅消极抵抗,还公开在众人面前谩骂群众,发表一些不正当言论。但因未及时做处理,以至于他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后期更加变本加厉,酿成大祸 。

1950年11月,王聚民调任惠民军分区宣教科副科长,觉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变大了的他开始企图利用自己的职权向组织上申请,公开证明自己的父亲不是恶霸地主。这种颠倒黑白的行为自然遭到了组织的拒绝,此时的王聚民不仅憎恶土改运动,还开始仇视组织。

1951年2月,王聚民家乡的群众自发写了一封联名信上交给惠民军分区,信的内容不仅揭发了王聚民父亲的罪恶行径,还提到王聚民曾在1938年(参加八路军之前),将两名地下党员的信息透露给敌人,此等行径与汉奸无异,大家一致请求组织上对他进行严肃处理。遗憾的是,王聚民的反常表现,惠民军区领导没有足够重视,未对其及时给予处理。

王聚民在知道群众向上控告自己之后,觉得自己的罪行暴露,一定会面临组织上的惩罚。心有不甘的他决定实施“报复”,不仅平日里情绪低迷,还悄悄准备武器,伺机行动,这才引发了一场本可避免发生的惨案。

三次为黄祖炎遇刺作批示

3月18日,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亲自拟了一份通报发往各单位。在通报中,他特地指出:

“这是我党高级干部被党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所刺杀,而为过去所少见的,应当引起全党警惕。”

在通报的后面,毛主席还总结了两点:

一是让大家警惕起来,严防反革命的报复,同时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想办法,消灭反革命组织的巢穴。二是注意组织内部已经有少数反革命分子混入,要加大考察,一旦发现,立即禀报,切不能姑息养奸。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为黄祖炎遇刺案作批示。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早在3月14日的时候,中共山东分局就已经吸取教训,向下辖的单位发出了七条指示,表示要以此次事件为血的教训,加强机关首长的保卫工作。这七条指示被毛主席看到后,他于3月20日写下了一段批语。在批语中认可了山东分局的指示,希望大家能够结合18日发出的指示一起讨论。随后,这条批语再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往全国,距离第一条批语发出的时间仅隔一天。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为黄祖炎遇刺案作批示。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4月12日,罗荣桓、罗瑞卿等人就此次事件,联名写了一份报告交给毛主席,报告中详细讲述了王聚民杀害黄祖炎的经过,以及王聚民这样做的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

4月19日,毛主席在看完报告后,再次作出批示,这次的批示和前两次不同,是以他个人名义发往全国。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为黄祖炎遇刺案作批示。

因为黄祖炎被刺,毛主席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连续作了三次批示,这是十分罕见的,说明毛泽东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以及对黄祖炎的深厚感情。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黄祖炎其人

其实倘若了解毛泽东与黄祖炎之间的经历,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黄祖炎出生于江西南康,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入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他没有轻易放弃革命,反而更加坚定革命信念。1929年,他带领部队打击敌人,多次获得胜利。敌人对他十分痛恨,以重金悬赏想要抓他,在群众的掩护下,黄祖炎多次逃过了敌人的抓捕。

此时由于国民党对于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封锁围攻的策略,为了不让敌人得逞,毛主席决定带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挺进。黄祖炎早年间就读过毛主席的文章,对他十分崇拜,如今毛主席就要来赣南了,黄祖炎既开心又激动。

两人虽然相差了15岁,但是对于黄祖炎来说,能够当面听毛主席讲斗争经验、对革命的思考,是终生难忘的经历。两人初次见面时,便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黄祖炎担任红军二十八纵队政委和书记,他采用了毛主席游击战的经典打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多次使敌人的围剿计划失败,受到了党中央的表扬。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1933年,毛主席迎来了事业最低谷,为了大局考虑,他只担任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一职。就在此时,黄祖炎来到了他的身边,成为了他的秘书。按照当时黄祖炎的情况来说,他担任苏维埃政府秘书科长,日常工作繁忙,完全可以找个理由安排其他人来当毛主席的秘书。但是黄祖炎却自愿跟随在毛主席的身旁,帮他处理工作,照顾他的生活。

毛主席平日里善于思考,想到的东西总要写下来。黄祖炎作为秘书就要负责整理他的文稿,工作量很大,大部分时间都是毛主席完成草稿之后,再由黄祖炎一笔一画誊写成工整的正稿。两人共事期间,黄祖炎帮助毛主席整理了许多重要著作和文章,其中就有《寻乌调查》。

除了工作方面,在生活上,黄祖炎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毛主席。有一次在雩都,毛主席突然发高烧,呕吐不止,情况越来越严重。黄祖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当地的医疗条件匮乏,没有医生能够进行治疗,眼看毛主席越来越痛苦,黄祖炎交代其他人照顾好主席,自己连夜赶了几十里路,请来了红军内最好的医生傅连暲。

傅连暲检查后,发现毛主席的病是恶性疟疾,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治疗后,才在众人的照料下慢慢痊愈。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傅连璋

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两人之间的情谊越来越深厚。对于毛主席来说,黄祖炎不仅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秘书,也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有空的时候,毛主席总爱找他聊天,听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一直到后来黄祖炎不再担任毛主席的秘书时,两人还依旧保留着这个习惯。

根据毛主席的警卫员回忆,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经常找黄祖炎聊天,在他看来,两个人的关系十分亲密,堪称无话不说。在聊天的时候,毛主席状态十分放松,两个人的话题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私事都有涉及。春节的时候,毛主席还会亲自去黄祖炎的住处给他拜年,令许多人都十分惊讶,要知道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最高领导人了,身份与以往不同。

黄祖炎在长征过草地时因肺炎发高烧,整个人瘫倒难以行动,要不是邓颖超同志让出了自己的马驮了他一段路,他或许就掉队了,要知道,在草地中掉队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劝他戒烟,还笑着说:“你要是能戒了烟,那我就戒饭了。”

黄祖炎知道毛主席这么说是为他好,于是也下定决心戒烟,最终成功戒掉。

红军到达陕北之后,毛主席再次把黄祖炎调到自己身边,担任秘书兼中央机关党总支副书记。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且忠诚可靠。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国共第二次合作后,黄祖炎被派去赣南协助完成新四军的组建工作,再次离开了毛主席的身边。两人虽然只相处了四年多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他遇刺时,毛主席才会连作三次批示以示重视。

事情发生之后,组织成立了黄祖炎治丧委员会,许世友担任主任委员,向明、郭子化等人皆是委员。一张单人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黄祖炎被换上了呢子大衣,呢子军帽,仪容整齐地躺在床上。他的妻子周泽带着三个孩子站在遗体面前落泪,到场的人无不悲愤,一位好同志就这样被反革命分子所杀。

黄祖炎平日里对工作非常负责,即使身体不好也坚持工作。很多文件都是他自己起草,平时还会写文章给军报。他在生活中也十分热情,从来不摆架子,会和同志们一起分享自己从浙江带来的火腿,也会在别人值班的时候前去看望。如今大家却只能瞻仰他的仪容,再也见不到他笑着讲话了。

瞻仰遗容完毕后,许世友在黄祖炎的遗体前三鞠躬,随后亲自抬着遗体入棺。随后又大卡车改装而成的灵车载着棺材到达了四里山灵堂,许世友等军区领导排成两行,列队为他送行。

1951年4月1日,追悼大会在济南市青年公园举行,众人的悼词一面惋惜失去优秀战友,一面表示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不让他白白牺牲。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亲临墓地深情悼念

1952年10月26日,毛主席到山东视察工作,这是他在建国之后第一次来山东,此时距离黄祖炎牺牲已经过去1年零5个月了。在听完视察活动计划之后,他提起了一件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去黄祖炎的墓地看看。

许世友听到主席问他黄祖炎的墓地所在时,震惊于两人之间情谊的深厚,竟然令主席刚到山东就提起这件事。

在得知黄祖炎的墓地在南郊四里山上后,毛主席怀念地说:“自从1938年初延安一别,他去赣南接陈毅下山组建新四军,到如今已经14年了。没想到那一别竟是永别。

想到此处,毛主席说话的语调都变得悲伤起来,他还伸出手算了算,14年,竟然过得这么快,原以为还有机会再见面的人,再见却是冷冰冰的墓碑。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第二天,许世友陪着毛主席乘坐轿车前往四里山,一路上望着路边肃然的松柏,毛主席对许世友说起了黄祖炎。在他眼中,黄祖炎文武双全,担任自己的秘书时整理文稿从未出错,后来上战场打仗也毫不含糊。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对同志却很和善。想起两人相处的时光里,黄祖炎为他所做的一起,他的心情愈发沉重。

车行至半山腰的烈士陵园后,毛主席下车步行。这里埋葬着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大部分是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一直走到陵园的最高处,才看到黄祖炎的墓地。一块花岗岩墓碑上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之墓”。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黄祖炎烈士之墓

毛主席快步走到墓前,望着墓碑久久说不出话。他先是对着墓碑深鞠一躬,然后才伸手抚摸着“黄祖炎”三个字,说了一句:“祖炎,我来看你了”

然后眼泪就落了下来,过一会儿才缓解了情绪。他对许世友说,黄祖炎的家人为了革命牺牲了4个,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损失!

随后毛主席绕着墓地走了一圈,称赞山东军区烈士抚恤工作做得好,墓修得不错。看着四周的其他墓碑,毛主席感叹道:“青山有幸埋忠骨啊!有这么多人民英雄长眠在这里,乃此山之幸也!”

所以后来四里山有了另一个名字:英雄山。

不久之后,毛主席还亲笔题写了“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让人镌刻在烈士陵园的纪念塔上。

1951年,毛泽东前秘书被杀,主席1个月做出3次批示,凶手究竟是谁

毛泽东题写的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当初黄祖炎离开延安前往赣南的时候,毛主席为他送行时伤感地说:“我们在延安刚刚过上安稳日子,现在又该你去冒险了。”

黄祖炎还和毛主席约定:“革命成功了,我们再见面吧!”

可惜这个约定最终没有实现。黄祖炎遇刺后,毛主席一月内三次批示,一年后又亲自到墓前悼念,这在他的个人经历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也能看出黄祖炎在他心中的分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苏维埃   延安   秘书   纪念塔   批语   山东   科长   军区   墓碑   墓地   烈士   凶手   敌人   主席   组织   会议   旅游   工作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