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衡山宾馆在接待一场外宾饮宴后,突然发现有一只 “九龙杯”不翼而飞了!

那天晚间,衡山俱乐部的总值班是一位叫薛清钧的常委,听说“九龙杯”丢了一只,当即吓得蹦了起来,一溜烟奔向餐厅部。 要知道,这丢失的可不是泛泛之物,那可是一只九龙杯,是毛主席、周总理都知道,都用过的国宝级饮具。

薛清钧一个电话打到保卫科,马上来了两名干警,闻讯赶来的还有保卫科长刘金城和主持衡山俱乐部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黄业光。他们当即决定首先对服务人员进行严查,同时对餐厅进行地毯式搜查。可一连搜查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结果是一无所获,而服务人员的嫌疑也被一一排除。

那九龙杯究竟哪里去了?不是内部人员,那会是谁呢?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偷走了,要怎么追查呢?俱乐部招待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况且现在一点线索也没有,怎么寻找九龙杯的下落呢?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正当大家为“九龙杯丢失”一事忙的焦头烂额,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忽然又接到紧急通知:周恩来总理要来衡山俱乐部!

周恩来在了解此事后,两条浓眉微微向上耸了耸,有关部门在他的亲自指导下,终于查清了 “九龙杯”失窃真相,巧妙地将九龙杯安全追回......

那么,九龙杯究竟如何离奇失踪的?盗被人究竟是何许人?周总理又是如何智点迷津,巧计收回九龙杯的?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周恩来

国宝“九龙杯”

这“九龙杯”可是大有来头的物件。相传,明朝时期的一位县令为了讨皇帝朱元璋的欢心,博取赏识,下令要求“御窑厂”半年内赶制出“九龙杯”进献皇上。这“九龙杯”的整个杯身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并弯曲为杯把,另外的八条龙组成四对,每对一条头朝上,一条头朝下。头朝上的四条龙伸到杯子口内,呈现出喝水的姿势。

有意思的是,当杯子装满时,会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杯子里的水会由头朝下的四条龙口中喷出,所以这个杯子永远装不满。因此,“九龙杯”又被称为“九龙公道杯”,告诫着人们“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

但九龙杯的神秘远不止于此,引得众人追捧的是:酒杯盛酒后,会看到九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在杯中翻滚。“九龙杯”凭借着复杂的工艺,震撼人心的神秘,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贝。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而清朝的康熙皇帝也得“九龙杯”。康熙对“九龙杯”甚是喜爱,死后更是让其随葬陵墓。1945年康熙皇陵被盗墓者发掘,现场狼藉一片,珍宝尽失,“九龙杯”重见天日,但却不知所踪。好在江西景德镇的一位大师曾目睹过这件绝世珍品,他被“九龙杯”所震撼,决心尝试制作。可是复制“国宝”哪有那么容易?现在,不仅原品所用的“和田产鸳鸯玉”再也找不到了,就连制作手法也早早失传。

大师一筹莫展,但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细细的思索,他发现杯体所用的玉料与宋代汝窑玉瓷相似,那自己能不能用精密陶瓷代替汝窑玉瓷,烧制出与玉瓷相近的杯体,与九龙杯相近的形态呢?有了些许的思路,大师马上动工。

经过一次次的构思与加工,不计其数的尝试制作,耗尽数十年的心血,“九龙杯”终于在1958年成功问世。本来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但因种种因素,他的这项壮举,没有引起众人的关注。好在中央上海市委交际处得知消息后,十分震惊,立即派人前往景德镇,寻找大师,并向他订购了一批“九龙杯”。

不幸的是,大师在交接完36尊“九龙杯”后,遭遇车祸,离开人世。制作工艺再次失传,这36只“九龙杯”真的成了绝世珍品。

单说“九龙杯”如何珍贵,大家可能没有概念。但在中国丢失的宝物中,九龙杯与慈禧的夜明珠、《兰亭集序》、《永乐大典》、大禹九鼎等并列为顶级国宝,价值连城,千金不换。虽现存的“九龙杯”不是原品,但作为原品的延续,以及无法复刻的工艺技术,使得它更加可贵。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国宝丢失

1971年3月25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上海衡山俱乐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晚宴,这次招待的是从罗马尼亚前来的工作小组,一共27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罗马尼亚国家首脑不日前来中国的访华活动做准备,提前为领导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考察。

晚上7点,晚宴准时开始,一道道丰盛的佳肴让宾客看花了眼,品尝后满口留香,让人流连忘返,外宾对此赞不绝口。但这些精美菜品,远没有国宝“九龙杯”让他们震撼。

“九龙杯”原定是招待罗马尼亚领导人的,为了两国的外交,我们拿出了十足的诚意,使用“国宝”招待贵客。但考虑到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可能我们叫好的东西会犯了别人的忌讳,我方决定先让这27名工作人员试用“九龙杯”。

初看“九龙杯”,他们就被精致的外形吸引,酒杯通身雪白,晶莹剔透。倒入酒后,杯壁和杯底竟出现了九条金色的龙,更是有一条大龙口含金珠,熠熠生辉。随着酒杯的晃动,几条金龙活灵活现地在杯中游动,那颗金珠竟也在龙口中转动,在场的人无一不惊叹。

有宾客尝试将杯中的酒倒入碗中,那金龙便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随后,再将酒倒入杯中,九条金龙又在杯壁与杯底遨游。27位外宾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九龙杯”,玩的不亦乐乎,他们对今天的晚宴十分满意,甚至惊叹。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这席宴会度过得十分欢快轻松,然而正当大家高兴今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之际,值班员蒋玲随手清点“九龙杯”时却发现了不妥,她原本想看一眼杯子是不是36个,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真的少了一个。

正在抄写大批判文件的小洪,听到后大惊失色,连忙扔下手头的事情,过来看。看见盒子里果然少了一个,顿时,小洪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颤巍巍地问:“这……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这丢失的不是别的小物件,那可是一只九龙杯,是毛主席、周总理都知道,都用过的国宝啊。怎么会丢了呢?

“九龙杯”丢失的消息,如同一枚炸弹,瞬间打破了衡山俱乐部的宁静。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得知这个消息都吓呆了,常委薛清钧更是着急地原地跳脚,“国宝”丢失,这个责任实在是担当不起啊。薛清钧立即打电话到保卫科,叫来了两位民警,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进行排查。

可是一连搜查很久,依旧是一无所获,偷窃者很明显不是俱乐部的人员,工作人员被排除了嫌疑。“盗窃案”顿时成了悬案。

国宝的下落

大家为“九龙杯丢失”一事忙的焦头烂额,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恰巧又接到通知:周总理与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及劳动党代表团前来上海访问,今天要到衡山俱乐部。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周恩来宴请外宾

3月26日下午1点20分,周总理到达衡山俱乐部,与黎笋进入宴会厅。席间,周总理注意到俱乐部工作人员惴惴不安的情绪,心中渐渐明了,估计俱乐部是遇上难题了。

宴会结束后,周总理叫住服务生,向他询问情况。面对周总理,工作人员内心有着对上级的“忐忑”,又像是找到了“靠山”,没有一丝欺瞒,如实地汇报了情况。

得知真相的周恩来,十分重视,他下了铁一般的命令:36个“九龙杯”,一个都不能少,务必找到丢失的一个!

随后,他立即找来俱乐部负责人——黄业光、刘金城。周恩来听着二位讲述的调查经过,细细地思索,而后向众人说道:“把‘九龙杯’拿出库房,一直到丢失的过程都仔细查一查,比如在宴会厅会不会发生问题?”

总理的一番话,让二位负责人醍醐灌顶:对啊,内部人员没有问题,那最大可能就是当晚宴会上的人了。

“对对对,我们在这上面疏忽了。”刘金城连忙说道。

周总理还对他们嘱咐道:“不是有录像片吗?把片子调出来看看,说不定对查清问题有帮助。”

交代完所有事情,周总理一行便到郊区嘉定县马陆公社参观。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俱乐部这边,遵从周总理的嘱咐,调看了当时的录像片,还真的有发现。一位外宾拿着“九龙杯”翻来覆去的欣赏,展现了十足的兴趣,然后趁众人不注意,把“九龙杯”快速地装进了自己的公文包内。

这下真相终于大白了,接下来就是要回“九龙杯”,将这件事快速了结。但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事,却难倒了所有人。

拿走“九龙杯”的不是普通人,是一位外宾。如果外宾将“九龙杯”藏到我方不便搜查的地方,我们不仅找不回杯子,还将会背上“随意诬陷”的罪名,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也更加影响国家名誉。就算找到了,也是伤了他国的脸面。一屋子的人,感到左右为难,实在想不出两全的办法。

就这样,明明找到了拿走“九龙杯”的人,我们却拿他没有办法,事情没有一丝进展。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周总理想妙计

傍晚,周总理一行人从嘉定县马陆公社回到衡山俱乐部。周总理还在忙碌着今天的工作,在听完身边工作人员的报告后,一直惦记着“九龙杯”的周恩来,立即邀请黄业光到他的房间,准备询问“九龙杯”的进展。

黄业光一进门,周总理便握住他的手,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并说道:“黄业光同志,辛苦了。”

那一刻,黄业光竟有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他不知道自己激动的情绪是因为周总理暖心的慰问,还是看到了主心骨后的解脱,大概两者都有吧。

整理好心情,黄业光向周恩来总理讲述了今天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周恩来

了解到全部内容后,周总理思索了一下,告诉黄业光:“‘九龙杯’是国家的宝贵财产,必须设法追回。不过,我们要有礼貌,不能伤了感情。”

黄业光面露难色。总理所说的正是他们纠结了一下午的问题。

周总理知道他们为难,仔细琢磨了一番,问道:“今天晚上罗马尼亚的宾客,有什么活动安排吗?”

黄业光回答道:“今晚没有什么安排。”

周恩来总理本就凝重的脸,忽然喜悦了起来。黄业光很是疑惑:总理是想到什么好办法了,一句话怎么能这么高兴呢?

“那好,今晚越南的同志要观赏杂技节目,我们可邀请罗马尼亚贵宾一起观看。”听到总理这么说,黄业光还是疑惑,不知总理要用什么法子。

周总理对黄业光说着自己的想法:“‘九龙杯’在那位外宾眼里一定十分珍贵,他一定会放在他的手提包里寸步不离,我们正好借机行事,达到目的……”

黄业光听完周总理的整个计划,已经无法诉说心中的敬佩,总理是怎么想到用魔术来追回“九龙杯”的,这么短时间内就能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黄业光望向总理的眼睛在闪烁着光芒。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追回“九龙杯”

晚上八点,杂技表演准时开场。周总理与黎笋及越南代表团领导坐在第一排,第三排,第四排坐着罗马尼亚的27位外宾。台上的杂技表演让大家眼前一亮,但最点燃众人的当属那一场魔术。

魔术师穿着立挺的黑色西服,手拿端盖着布的盘子,迈着自信高昂的步子,走到舞台中央。他对着观众,微微颔首,优雅地行礼。而后潇洒地掀开盘子上的布,三尊“九龙杯”出现在大众面前。因距离略远,下面的观众,都没有看出那三个杯子的端倪,只有周总理一人最清楚,这三尊是假的“九龙杯”。

表演继续,魔术师大声的告诉所有人:“我只要枪声一响,想让杯子飞到哪里就可以飞到哪里。大家如果不信,请看。”

只见魔术师拿出道具手枪,然后悠闲的把玩着,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他下一步动作。“啪”,手枪的声音让大家一惊,随即更让人吃惊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盘子中的三个杯子,真的少了一个。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台下的观众百思不得其解时,魔术师从台上走了下来,因为他接下来还有任务,就是找出刚刚不见的那个“九龙杯”。魔术师迈着坚定的步子,对着第四排的目标走了过去,然后说:“被打飞的那只‘九龙杯’就在这位贵宾的手提包里。请你打开手提包。”

没错,这个人就是当时在宴会上拿走“九龙杯”的人。这位外宾当即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虽不想拿出,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认输。于是他打开手提包,装模作样地在包里翻找,然后故作惊讶地拿出了“九龙杯”。

在场的人员都在感叹魔术的神秘,掌声瞬间响起,久久才得以平息。就连越南第一书记黎笋都竖起大拇指,向周总理赞叹:“了不起,了不起啊。”

是啊,这真的是一场了不起的魔术,舞台上的魔术师用超高技术,使得整个表演过程天衣无缝,瞒过所有看客,让我们顺利地追回“九龙杯”。而周总理这个现实的“魔术师”,他用精准的判断能力和聪明的头脑,编制了一个盛大的舞台,让所有人都在这场表演之中,最终收获成功。当真是了不起啊!

经过一天一夜,“九龙杯”总算是找到了,留住了。“国宝”终于告别了它的历险记。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九龙杯

机智的周总理

周总理巧妙地救“国宝”,轻轻松松化解麻烦。他身上似乎有着魔力,只要有他在,任何问题都将不是问题。周总理用他的沉着冷静,缜密分析,果断坚定的回击,解决一次又一次的麻烦。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8月,中央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0月,由于战场形势所迫,需要将四十四军和四十五军合编成一个队伍。两个队伍都是英勇作战,战功赫赫的“英雄队伍”,大家都想要保留自己队伍的番号。队伍已经合并,但是新的部队的番号一直被争论,两个队伍都不愿为此让步,争论过来,争论过去,事情一直没有一个定论,此事甚至惊动了周总理。

周总理找来两军队的军长,在听完他们各自的陈述后,深思一番,从容地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无论是四十四军还是四十五军,过去都是英雄部队,我看两军的番号都可以保留。”

两位军长听后,更加犯迷糊:都保留?这是什么意思?

快人快语的丁军长反问道:“这怎么可能。”

周总理爽朗大笑,并说道:“有什么不可能呀?我看可以这样嘛,我们用四十四军和四十五军各选一个述,组成一个新的番号,这不是两个军的番号都保留了嘛!”

在场的人员恍然大悟,由衷地为周总理鼓掌,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化解了多天的纷争,实在是高啊。就这样,新的军队——五十四军,正式组建成功。

笔者被周总理三言两处理问题的智慧所折服,不禁感叹:周总理的脑筋怎么转的这么快!为什么每句话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用着最简单的言语,说出最本质的问题,然后最有效率地解决。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总理机智应对麻烦的事迹,数不胜数。但最让笔者影响最深刻的,当属1963年5月1日的“沉船事件”,这让笔者看到,周总理从容应对一切问题,不仅仅因为有智慧,还在于他善于深入思考,谨慎工作,把握细节。

在韩国济州岛西南海域,一轮从中国开往日本的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不幸沉没。消息传到周恩来总理那里,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部署:一、派军舰马上进行救援;二、成立调查组,赶往事故地点,进行密切的调查,找出事故原因。

一切工作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后,据幸存的人员讲述:“跃进号”是被3颗鱼雷击中从而导致沉船失事的。

周总理根据此番言论推断:如果鱼雷发自潜艇,则此事必定是美帝所为,因为台湾、韩国双方都没有潜艇;如果发自快艇,则有可能是美国与蒋介石合谋。当然,也不能排除“跃进号”遇上了自然灾害等情况。但推测并不是事情的真相,周总理表示还是要以事实为主,给大家最真实答案,并指示有关人员:“待情况弄清后,再发声明。”

经过仔细现场调查人员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跃进号”的沉没,极大可能是触上暗礁。周总理对于这个结论表示认可,但他还是十分谨慎,决定亲自赶赴事故地点,做最后的判明。

到达一线的周恩来,马不停蹄地召开情报汇报会。但是到场的领导干部都不是“一把手”,出席会议的多是副司令,副政委。这个情况引起了周总理的重视,他提出要求:对于重大问题,主要领导不但要亲临第一线,还要善于抓住关键性问题不放,一抓到底。此件事也让他意识到:领导机关官僚主义严重。

1971年,一件国宝在外宾宴会上离奇失窃,周总理如何巧计夺回?

在现场视察的周恩来,很关心每一位下水取证的潜水员的安全,他经常亲自检查潜水员的准备工作,在场的人员都被周总理暖心的行为感动。但面和心善的总理,也有动气的时候。当他询问潜水人员一些的细节问题,潜水员默不作声,只是摇头时,他就会一脸严肃告诫他们地说:“这么大的事,你们怎么能不考虑?”

周总理甚至为了出海任务顺利进行,第二天早早地来到船舰上,一点一点地检查出海前的准备,真的将把握细节,做到了极致。

“跃进号”事件在周总理的督促下,终于确定了事故原因,确实是因触礁而沉没的。事情已经明了,周总理向毛主席写信说明情况,其中提到:“跃进号”遇难,暴露了交通部门严重的官僚主义,次之,海军系统也有一定的责任。

果不其然,在“跃进号”事件之后,一些部门接连出现问题,造成了不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实在在地印证了他当时的判断。

我们的总理——周恩来,他一生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困难险阻。但他总是能处变不惊,抓住事情重心,谨慎处理,让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这样的周恩来是人民群众可以依赖的“靠山”,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领导人。正如外国的一名评论家所说的:“这位光辉的领导人、战士、组织家和谈判能手——他有不可思议的远见卓识和适应急剧变化的局势的天赋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外宾   国宝   龙口   衡山   罗马尼亚   周恩来   巧计   越南   番号   魔术师   俱乐部   离奇   杯子   总理   工作人员   事情   人员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