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1993年12月18日,刚获得自由三年的张学良和妻子赵一荻,从台湾乘坐飞机到达了旧金山,这是两人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

张学良只在女儿张闾瑛家中短暂停留后,就搭乘飞机到了夏威夷。这个东北将军,在经历了40多年的“幽禁”生活之后,决定告别台湾,到夏威夷长期定居。在夏威夷停留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让儿子帮忙解决“绿卡”一事,也拜托了还在台湾的侄女张闾芳,代他把自己留在台湾旧居里的一些藏品文物,放在索思比文物拍卖会上进行公开拍卖。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国内外文物收藏家们的注意,因为这些藏品即使是张学良被“幽禁”期间也没有丢失,如今首次进行公开处理,令许多人都十分好奇。

据说,这笔拍卖资金主要是张学良和他夫人在夏威夷定居所用,作为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可以说是长于富贵乡,晚年为什么会沦落到要拍卖自己的旧居文物,才能维持生活呢?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张学良和其夫人

张学良家族产业的形成

1928年,“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继承了其父东北保安军总司令的职位,除此之外,还有张作霖收敛了一生的财富。1902年以前,张作霖还是一个穷光蛋,家中无田无房,生活困难,后来他上了梁山,开始大肆掠夺百姓的财产。百姓本就不富裕,再加上土匪众多,典型的“僧多粥少”,所以张家依旧贫穷。

1903年,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成了新民府巡防营的管带,有了权力,想要以权敛财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了。他先是从黑山县中安堡征来了几十亩土地作为私产,雇佣长工耕种,收取租金,后来又利用攒下来的租金开了一间油坊,修了一栋房子,将家人挪去居住。

1904年,张作霖奉命剿匪,在缴获一大批赃物之后,他将一部分交公,另一部分则落入自己囊中。钱多了以后,他开始不满足于之前的居所,于1905年在新民县城购买了一栋豪宅,带着家眷搬了进去。1906年,张作霖又就近开了一家油坊,由于经营得当,油坊生意不错,这也成了他后来万贯家财的基础。

新民县是辽西著名的水旱码头,每日来往船只不断,而张作霖掌管着新民县巡防营,怎么能看着眼前这块肥肉而不心动呢?于是,他在码头上加设哨卡,增收税费,然后将其中一部分上缴,其余私吞,敛财速度加快。同时他还以新民县为中心,向四处开设商业分号,增加实业。

有了多种进项,张作霖的家底逐渐丰厚起来,他依旧十分热衷于买地,先后在北镇和黑山县赵家庙附近购买土地。随后还在黑山县大建房产,以供原配妻子母家赵氏和二夫人的娘家卢氏居住。连岳母家都照顾到了,张氏家族的居住地更不能差了,1907年,张作霖在新民县兴建住宅数间,供张氏族人居住。此时的张氏家族与几年前早已天差地别。

后来,张作霖奉命四处剿匪,凡是他所到之处,都会开设粮栈和油坊分号,同时还利用剿匪所得金银继续购买土地,这些土地都被他租了出去,同时有专人管理和收租,收入十分可观。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1910年,张作霖被召回奉天,站稳脚跟后,他又开始发展自己的产业,虽然为了避嫌,开设的生意很少,但光是一家三畲粮栈总号的规模,就远超之前他设立的其他生意。

这一家三畲粮栈明面上和其他几家没有区别,都是卖粮食的,背地里却经营着军需用品,是奉军二十七师和二十九师用品的供给方,收入稳定且丰厚。但此时的张家产业还处于零碎经营时期,与后面的大肆敛财相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1919年冬天,张作霖控制了东三省的军政,开始没有顾忌,他在奉天创办了张家钱庄,这个钱庄与其他钱庄不同,不仅控制着东北货币的流通,还有自印钞票的权利。赚钱哪里有印钱来得快呢?钱财源源不断地进入张作霖的口袋,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反而用钱继续发展实业,甚至把之前的三畲商号改为公司,在多地设立分公司。

张作霖在东北的商业帝国逐渐成型。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1920年,张作霖手中的产业规模已经十分可观,收入说是“日进斗金”都不夸张。张作霖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好像有某种规律,只要商号赚了钱,他紧接着要做的就是买地、建(买)房。仅是这一年的春天,他就在黑龙江的太来县购置400公顷的土地,与日本财团合资开办了一家主营粮食和土特产的中日兴发公司。

不过说到建房、买房,张作霖却不是为了赚钱,基本都是用作自家居住。除了早年给亲戚建的房之外,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先是扩建了帅府,又建了一栋别墅给张学良居住,还在帅府东侧建了一栋小楼给赵四小姐住,随后又购买了多处别墅供自己临时居住,1926年,又花大价钱购买了北京的顺承郡王府,作为自己到北京的临时落脚点。

此外张作霖还十分善于进行投资,纺织、煤矿、铁路、银行等行业的许多公司,他都进行了投资,持有部分股份。张作霖一直到晚年都在积蓄财产,但是在1928年,随着铁路上的一声爆炸,他的生命走到了终点,积累了一生的财富便留给了后人。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视钱财如“浮云”的张学良

细细算来,张学良也不算生于富贵乡,他1901年出生,当时的张家还一无所有,他几乎见证了家族的崛起。在其父的耳濡目染下,张学良的行事作风可谓大相径庭,他从来不计较私人财产的多少,所以在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之后,并没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平日里依靠职位薪资和父亲的遗产生活。

除此之外,他还懒得管理父亲经营的那些产业,将其中一部分股份抽回。特别是张作霖与日本财团合作的中日兴发公司引起张学良的不满,他本就憎恨日本人,怎么还肯与其合作?张作霖一死,他就抽回了张家的股份,坚决不肯与日本人合作。他这一举动虽然令张家的收入减少了一部分,却赢得了民众的称赞。

张学良非但不注重敛财,反而时常散财帮助其他人。早在1913年张作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曾在原配夫人于凤至的故乡投资建立了一所女子高中,1917年,于凤至也在自己的出生地投资修建了一所新民小学,规定不收学费,让穷人家的孩子得以上学读书。后来张学良又出资修建了同泽小学、扩建了东北大学。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张学良

1928年,8月,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他一直十分注重教育,这一点从之前多次投资建学校就可以看出。他在东北大学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说过:“读书就是为了爱国,读书就是为了救国!”

在他看来,“中国唯一的希望在青年,青年的根本在教育”,所以在担任东北大学校长期间,他时刻提醒师生要“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由于前任校长过于保守,不允许东北大学招收女学生,东北的女性为了求学不得不远走他乡。张学良担任校长后,立刻解了禁令,允许东大招收女学生。为了实行男女合校,1928年8月开始在北陵附近建设“东大”校园,但是由于经费紧张,迟迟无法动工。张学良得知后,立刻从个人财产中拿出300多万支持校园建设,随后又拨出150万社会资金作为学校的经费,这一举动引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夸赞。

在担任校长期间,张学良还主张增进学术研究,发展体育运动。1929年夏季,张学良投资25万的马蹄形体育场建成,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在这里举办。运动会上,一名东北大学的体育系学生10.8秒的成绩获得了100米冠军,这不仅打破了全国100米短跑纪录,还成功挤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个学生就是刘长春。

张学良发现了刘长春的优点,为了不使天才轻易陨落,他特意聘请了外籍教练来训练刘长春,同时交代副校长每个月给刘长春发放30元补助。刘长春曾在中德日三国田径对抗赛中击败两名日本选手,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日本人十分眼红,不断想要挖走他,但刘长春都不为所动。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要在洛杉矶举办,日本人想让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出战,再次遭到拒绝。

此前从未有一个中国人参加过奥运会,这一次如果中国不去,日本必定会借机让伪满洲国参加,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联系了张学良,说明了情况,张学良立刻拿出8000元资助刘长春,并当众宣布刘长春将作为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就这样,刘长春成为了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如果没有张学良的鼎力相助,中国至少还要再迟四年才能参加奥运会。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刘长春

可以说,凡是张学良认为值得的地方,他总是慷慨解囊,而对于他自己而言,唯一让他能毫不犹豫花钱的地方,就是收藏古籍字画。只要发现了古画真迹,他就会不惜重金购回,小心收藏。他对于古籍字画的喜爱也并非是因其值钱,而是真正喜爱其文化传承,除了购买字画,其他地方则很难看到他自身对于金钱的需求。

而且,他不似其父一样喜欢大肆购买房产,1930年之后他便很少购置私人财产,当然也有例外。他曾在天津买了两处房产,一处是位于法租界的小楼,是他给赵四小姐和儿子准备的住所;另一处在英租界,是给他的随军夫人谷瑞玉(因此时张学良未与于凤至离婚,所以她只能被称为姨太太或随军夫人)居住。后来到了西安,他又在金家巷购买了一处房产供自己居住。

“幽禁”中委托家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失守,这成为了张学良人生最大的“污点”。1934年,他被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又兼任西北剿总副司令。随着日军侵略步伐的加快,蒋介石却一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进行妥协,这一举动引起了民众的不满,一时间,要求停止内战全面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反日爱国学生运动,首当其冲的就是东北大学的学生,后来国民党采取武装镇压的手段,逮捕了40余名学生。身在西安的张学良听说之后十分着急,命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找邵文凯,全力营救被捕的学生。在他的努力下,被捕的学生才免遭迫害,重返校园。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张学良

1936年下半年开始,华北形势日益危急,张学良再三思考,决定把东北大学迁到西安。在东北军的保护下,东大学生的抗日运动更加活跃。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达西安,张学良同杨虎城一起向蒋面谏,却遭到了拒绝。9日,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东大学生和西安的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了集会和游行示威,一边喊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一边靠近华清池蒋介石的住所,准备集体请愿,逼蒋介石妥协。谁知蒋介石下了一道丧心病狂的命令,让人在途中设伏,对于游行学生“格杀勿论”。

张学良知道这件事后,立刻驱车追赶学生,阻止其前往清华池,会有生命危险。但此时的爱国学生已经将个人生死抛诸脑后,丝毫不愿退缩。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让张学良感动到落泪,他坚定地对学生们说:“我不忍心看到你们伤亡,请大家相信我,一个星期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

在他的极力劝阻下,学生们同意返回。三天后,他与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同意与共产党合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蒋介石不得已同意了,张学良没有对学生们食言,极力促成了国共二次合作,而他自己却在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之后,直接被“幽禁”,多次被转移,一直到1990年才恢复人身自由。

在其被幽禁期间,中国抗战胜利,张氏遗产无人接收,在张学良一众好友的努力下,令蒋介石同意发还给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已经被幽禁十年之久,早已与外界脱节,再加上他原本就对父亲留下的财产不太上心,时隔多年早就抛诸脑后了,但又不想拂了挚友们的好意,于是给姐姐张冠英写了一封家书,委托其代为处理。

张氏遗产被他委托给姐姐,而他自身本就少置私产,在被“幽禁”期间,原本作为上将军衔退役的他应该有一笔丰厚的退休金,却被军统当局无理扣押。一直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张学良,在被幽禁期间数次辗转,却一直随身携带着书籍和古代字画。在那些困难时光里,这些于他不外乎是生活里的一道曙光,其中许多藏书已经成为孤本,珍贵异常。

书籍中有一批明代书籍,上面有张学良的批注,见解独到,字迹工整。他还整理出了王阳明哲学中的人名、地名目录索引,供后人查阅,这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1993年,他在把这批书籍(约2000册)无偿捐献给台湾东海大学图书馆后,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定居后拍卖文物

1994年,在夏威夷停留将近一年后,张学良做出了长久定居的决定。随后,他委托还在台北的侄女张闾芳处理自己曾经在台湾的两处住宅,一处是他的私宅,位于市郊北投的复兴三路上,他在这里居住了三十多年;另一处是赵四小姐生病后需要频繁出入医院,为了方便,他们在医院附近租住了一处房子。

租住的房屋要办理退租手续即可,虽然已经不再居住,每日却还耗费许多开支,留着也是无用。而他的私宅,则被张闾芳出售给了台湾的一个富商,里面的家具则遵从张学良的意愿,赠送给喜欢收藏他物品的人们。

大部分人在收到家具之后,十分高兴,甚至准备了现金作为答谢,但都被张闾芳谢绝了。唯独存放在台北复兴岗70号旧居里的文物字画,张闾芳没有动,因为她知道这是大伯的宝贝。后来,在张学良的允许下,张闾芳把这些收藏品放在了索思比文物拍卖会上进行拍卖。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这些文物毕竟都是中国的宝物,如果随着张学良被带到美国,就成为了国家的损失,如果照旧放在台北,也过于埋没宝物。而张学良本就没有收入来源,既然要定居夏威夷,自己与夫人又年事已高,处处需要花钱,将文物拍卖给需要的人,自己也有钱解了燃眉之急,简直是一举两得。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张学良晚年照

索思比即将拍卖张学良收藏品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刻吸引了中外文物收藏家的目光,这些藏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藏意义,再加上张学良多年辗转一直带在身边,又赋予了其不一样的价值。许多收藏家立刻赶往台湾,想要提前预定心仪的藏品。

1994年4月10日,索思比拍卖行人潮涌动,其中除了来自各地的收藏家之外,还有许多媒体记者,他们都想见证这空前绝后的一幕。会场上的气氛十分热烈,竞价的叫喊声此起彼伏,许多人这一刻视金钱如无物,只想把台上展示的文物带回去。

这批收藏品的一部分,是由张学良从沈阳和北平带出来的,跟随着他跨越了60余年的时光,见证了他的辉煌与落魄,同他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低谷期。除了稀世字画之外,还有许多扇面、书法、诗稿等,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也反映出了张学良品味不俗。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朝画家谢元的绢本画作《桃花》,索思比一开始的估价是300万到500万,但是因为这幅画跟着张学良长达70年之久,最终一下子被顶上了1500万的高价成交。这个意料之外的价目,即便是放在亚洲文物拍卖史上,也是前所未见的。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谢元《桃花》

另外还有几幅张大千的画引得众人争相竞拍,张大千的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张学良的这几幅又略有不同,因为是张大千特意赠给张学良的,上面都写有亲赠张汉卿的题跋。最终,《湖山轻舟》、《水竹幽居》、《秋生图》三幅画,分别以950万、520万、350万的高价成交。

经过几天的拍卖,张学良的207件收藏品全部被拍下,最终成交总额为13289.88万元(新台币),超出了索思比估价的三倍之多。这场拍卖会,也被称为索思比拍卖行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一次专题拍卖,期间未能到场的收藏家们也纷纷用电话进行投标,可见“张学良”三个字的感召力有多强。

话说回来,张学良之所以选择定居夏威夷,除了这里的气候适宜居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五弟张学森一家住在这里。当初被“幽禁”于台北时,也是五弟一家时常陪伴,张学良才能排解郁结。张学良在与赵四小姐定居夏威夷之后,没有再购买房产,只是在希尔顿大酒店的15层租下了一室一厅居住。有客人来访时就会显得有些局促,好在可以借用酒店的大厅进行会客。

张学良晚年将旧居文物拍卖,成交总额上亿元

张学良一家人

年轻时期的张学良就不在意金钱财物,进行文物拍卖后的他也依旧如此。1995年1月28日,他还曾写下“主恩天高厚,富贵如浮云”之句,后半句恰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周总理曾称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虽然张学良有功也有过,但是他为了践行自己对学生的承诺,大胆兵谏,付出自己半生的自由,令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黑山县   粮栈   文物   夏威夷   新民   油坊   爱国   旧居   台北   台湾   字画   蒋介石   晚年   中国   夫人   东北大学   学生   旅游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