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往事—水库炸鱼


来到陕北插队已是第四个年头了,繁重而单调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除了过年根本就吃不到荤腥,平时弄个鸡蛋煮着吃就算很不错了,有的同学家里寄来咸带鱼也能解一时之馋。环境总会让我们这些正当年的知青们想出点怪招!这不,马上就到中秋节了,拿什么来改善一下生活呢,有同学提出“炸鱼去”!


插队往事—水库炸鱼

这是2010年回村时拍的当年我们参与修建的村建水库

谁都知道,就在村子的后面,翻过山去,那里有个全县最大的水库----马家湾水库。早就听说那里面养的有鱼,下乡多年,肉都少见,更别说鱼了,偶尔吃点鱼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咸鱼干。在陕北,由于山区植被破坏,光秃秃的土山没有树,遇到暴雨就形成洪水,洪水一过河道干涸,所以没有连续水流的河道是不会有鱼的,近年地方在陆续修建的水库里面放养了一些鱼类,我插队的村子也修了个水库,2010年回访时,老乡说水库里放养了鱼,但是他们也不吃。陕北人没有吃鱼的习惯。

插队往事—水库炸鱼

这是我们当年在水库工地打石头(图中都是知青)

这天我们正在水库工地干活,这个水库是我们村里修建的最大的一个水库,光施工期就长达二三年,水库大坝还是由县水利局设计,是有正而巴紧施工图纸的。有同学盯着施工器材说道,山后水库里有鱼,咱们去抓鱼怎样?多好的主意啊!用什么办法抓鱼,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商议着。钓鱼,网鱼没有相应的渔具是无法实施的。“炸鱼”!有人提出,早就听说有人炸鱼,就是没见过。应当可行,可怎么炸?拿什么炸,根据想像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方案。最后都一致认为此方案可行,下面就要落实了,当时我们知青也参与修建我们村里的这座水库,成天在水库工地干活炸药不成问题,那时修水库都因陋就简,自制炸药,(买的炸药贵,那时也没钱)这些危险物品有专人负责管理,每天用多少,用在何处,谁经手的都要记录在册,管理危险物品的是村里的生产队付队长,民兵连长,跟知青关系还行。经过几个同学的软磨硬泡,他终于松口了,但给得很少,多了不给,并且千叮咛万嘱咐的:千万小心,别出事!

我们用酒酒瓶子装药,药装好后又有一个问题:瓶口怎么办?就这么敞着,水进去炸药受潮不就前功尽弃了吗?用蜡封!有人提议,很好,立刻找来了蜡烛。怎么封?蜡必须熔化了才能封,把蜡烛点燃,这可不行,紧挨着导火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最后找个容器把蜡烛放在容器里面熔化来封,终于解决了封口的问题,很快,二个土制炸弹做好了。

插队往事—水库炸鱼

这是1972年拍的当年刚建成的村建水库

因为土制炸弹的来之不易,又只有两颗,为提高炸弹的使用效率,我们开始商议怎么投放,由谁来投放。每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提议应该扔到深水区,那里水深有大鱼,也有的说,听家里面钓鱼的人说,浅水区长有水草昆虫等,鱼爱在那里藏身觅食,为了保险起见最后决定:深水,浅水各投一枚。找了个好天,几个好事者一同前往马家湾水库,马家湾水库大坝是l956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北黄河工程局投资兴建,马家湾水库初建成于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因设计泄洪标准偏低.1959年被洪水冲毁,1970年进行了复建.是延川县最大的水库。翻过山,我们来到马家湾水库。我们按照事先安排很快找到了理想的位置,放下包,从中取出那二颗自制炸弹,酒瓶子做的,还有一根导火索,倒攥在手里很像一个大号手榴弹。点火,投掷,下水捕捞都有方案,各负其责,我们选定一个块头大,个子高的同学来投掷,这样能投得远,不会威胁到我们的人身安全。点火没有什么技能,由一个小个子同学来操作,他掏出火柴,哆哆嗦嗦地划着了,还没有凑到导火索上就灭了,又划了一根又灭了!第三根火柴才把导火索点着,导火索嘶嘶地冒出一股青烟,我们都躲到一旁看着,大个子同学高举“手榴弹”并不急于投,还站在那里数秒呐,我们几个紧张的一点一点的朝外移步,生怕“响了”·····。1·2·3·4也不知是数到几了,只见他大喊一声助跑几步将土炸弹投向深水处,紧接着扔出了第二颗炸弹。“轰”“轰”二颗炸弹先后炸响,只见深水里的炸弹一声闷响,水面拱起一个水丘,“哗”的一声,随即散去,什么也没有。第二颗扔在浅水里的炸弹炸响后,场面蔚为壮观,水面腾起十几米高的水柱,好似电影里面炮弹落在江河里炸出的水柱一样,这颗炸弹收获不小:二条大草鱼,还有几条小点的杂鱼,第一次炸鱼凯旋而归。

插队往事—水库炸鱼


由于我们村知青是实行大灶食堂制,所以这次回来制做时就刻意避免使用食堂的油盐酱醋等公用物品。有人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猪油,还有人拿出酱油膏等,晚饭后,我们委托几个女生帮忙收拾烹制,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穷乡僻壤能做出一顿美味佳肴是多不容易的事,很快一锅香气扑鼻的红烧鱼出锅了。

正当我们举筷要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只听得窑门“咣噹”一声被撞开,一道手电光束照射进来,大伙一楞,定睛看去原来是我们的驻队北京干部老盛。只见老盛不紧不慢地走过来,用手电照着炕桌上的鱼碗问道:“哪来的?”有同学道:“买的”,“买的?偷的吧?”嗨,哪能叫“偷”啊!“炸的”在哪?山后。老盛大概问了一下炸鱼的经过,哦,不错,做得还挺香,没事,吃吧!老盛正要转身离去,一个同学一把拉住,随手递上一双筷子,来来来,一块儿吃吧,尝尝我们的手艺。老盛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上炕来,拿起筷子戳了一块鱼放到嘴里品着,嗯,不错,味道不错!大伙一看老盛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一阵欢呼。只见老盛掏出钱包,从中取出几块钱来,递给身旁的一个同学,“去,打酒去”!只见那个同学一步从炕上蹦下来,蹿了出去,村里代销店就在我们知青窑的上面,很快,一瓶白酒打了回来。试想,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有这么一次改善生活的机会,特别是在缺水无鱼的陕北能吃上一顿鲜美的鱼又是何等得稀罕啊。在煤油灯下,几个同学高兴地谈论着今天的炸鱼经过,不时地咂口小酒,再吃口鱼,那个兴奋劲儿至今令人回味。

徐大益

2016年6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炸鱼   建水   水库   陕北   危险物品   浅水   导火索   知青   深水   炸药   洪水   村里   炸弹   家里   往事   同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