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刚到农村,经常听农民自称“受苦人”,有的同学就问道“干嘛叫受苦人啊?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伟大!”老乡苦笑道:光荣?吃苦受累有啥光荣的!

来插队就是让你体验当农民的滋味儿,在学校几乎什么农活都没干过,干农活倒不难,也不复杂,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体力才行。在陕北,由于是黄土高原,山地多于平地,加上那会没有农业机械,一切农活全靠人力畜力来解决。最累的农活一是挑粪上山,二是掏地。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过了春节,很快,天气转暖,但还没完全化冻,一些背阴的地方还有积雪。该春耕了,备耕是一件大事,选种,准备化肥,规划种植方案,这些都是生产队的事,与我们知青无关。

播种一般不用化肥,多用农家肥做底肥,村里有很多羊圈,那就是在废弃的破窑洞口拦个栅栏,里有放有几十只羊,陕北养的都是山羊,在陕北我还没有看到过养绵羊,山羊个头小,适合当地的黄土高原,垫羊圈的都是就地取材的黄土,起圈就是把这些被羊粪和黄土混杂的圈土起出来,打碎做肥料,其实大多数是黄土,羊粪并不多,没办法,陕北黄土高原土地贫瘠,缺水少肥,这就不错了。记得有一次跟着队长起圈,队长在前面起圈,我在后面将起出来的大块圈肥用撅头打碎,然后堆到圈外面。队长刨了一会儿,从地上捡起一个小杏核那么大的一个东西,他递给我说,你看这是什么东西,我接过来一看是个圆圆的,白白的,肉乎乎的,捏起来还是软软的,我说不认得,问道:这是什么东西?队长说你把它砸开看看,我把它放在地上怎么砸也砸不开,队长又说你把它放到石头上砸,这下可好,噗嗤一声,砸出一包黑血!队长说这是“羊虱”,好家伙,这么大的羊虱,那会儿我们到农村没多久,知青身上也都陆续长有了虱子,那种虱子很小,有小米粒大小。这么大的羊虱还是头次看到,队长说,羊虱都能把小羊咬死。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没有几天就起出来一堆圈肥,开始往山里送粪了,“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一年收成好不好,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在陕北,就是在水,肥二个字上,挑粪上山这在当时是最累的活了,真正的牲畜粪并不重,但这可是掺了很多的黄土啊,简直就是往山上挑土,往筐里铲粪的老乡说先少来点,慢慢来,先挑半筐,扁担上了肩这才知道,半筐粪也不轻,没办法,硬着头皮挑起来跟着社员走。考虑到我们这些知青没有干过农活的经历,生产队给我们指定的送粪地点还都是离村不远,比较近的,就这样一趟送下来也累的够呛,不是腰酸背痛就是两肩火辣辣的,收工回到窑里,啥都不想干了,以前回来还要洗把脸,净个手,然后再吃饭。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双肩让扁担压的火辣辣疼,写信让家里寄来了“垫肩”,有了垫肩好多了,其实这是一个磨炼的过程,这一关要是过不去,插队就无从说起。连续送了几天的粪,腰酸肩疼腿肚子打转。开始春耕了,因为陕北耕牛不多,有很多的地还需要人工去翻,这就是“掏地”,掏地是用一种叫做“老撅”的农具,它的形状有点像撅头,但比撅头要宽多了,这样一下就能刨很宽一块地,掏地是仅次于挑粪的第二累的农活,知青也都领教了,愿不得老乡把上山干活叫“受苦”!知青这时明白了“受苦人“的含意。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地都翻完了,该播种了,豌豆在陕北是一种主粮,它可以接续青黄不接,所以播种量比较大,清早随着上山的队伍鱼贯而行,这里有赶着牛在前面领路的,后面跟着老乡与知青,因分工不同,各人手中所携带的农具也不同,知青分派的活最简单,也是相对比较累的活。播种豌豆,是把豌豆与粪肥混合,然后再用抓粪的形式抛撒在犁沟里。我看老乡给每一堆粪肥上抓上几把豌豆种籽,随后又有另外的社员过来混合肥与种子,我就走到一个粪肥堆旁,学着老乡也混合起来,哪知这活看似简单,实际上干起来却不然,我看到自己混合的种子在粪肥里是一疙瘩一疙瘩的,老混不均匀,费了老半天劲才把这堆的种子混匀,这下不敢随便弄了,我来到另一个肥堆旁,看老乡是怎么混种的,哦,原来是这样:只见老乡先把种子与少量的粪肥混合,混匀以后再与更多粪肥相混合,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逐步扩大把种子与粪肥混合完毕,看似简单的农活也有它的绝窍。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拿粪”成了当时知青的专利农活,这个活比较简单,把一个柳条编织成的长型筐篓用绳子挂在脖子上,里面装满各种粪肥,前面扶犁地赶着牛耕出一道犁沟,后面由社员播下种籽,然后就是由我们知青跟在后面“拿粪”,就是手抓一把粪肥,撒在前面播下的种子上面,再后面还是由知青手持一个丁字型的木棒进行“打土柯垃”,这道工序就算完成了,周而复始,在一块田地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重复这些动作,直到播种完成。

“点洋芋”的活不太好干,陕北把土豆称做“洋芋”,洋芋在这之前由“婆姨”们切成块儿,每块洋芋上必须保证至少有一个芽窝才行,没有芽窝出不了芽,多了没事。点洋芋的过程和种豌豆差不多,只是把豌豆种换成了洋芋块儿,别看这简单的一换,干起来可大不一样,豌豆是掺在粪肥里面拿出去,土豆可是另外用一个粪篓子背在脖子上,用手一步一个点在犁沟里面,开始没感觉怎么样,时间一长,手指头疼,原来是手老在洋芋堆里取洋芋,时间一长戳的手指疼。

插队往事—都是“受苦人”


每次收工,沉重的粪篓把人脖子勒出一个深深的红印,中午送饭的来了,山上没有水洗手,当时饿得也顾不上那么多,知青们也学着老乡用筷子戳起窝窝头就吃。

在陕北,因为山地多,干旱,以种植杂粮为主,豆类的品种数不上来,豌豆是最多的,还有什么黄豆,黑豆,白豆,豌豆,红豆,江豆等,举不甚举。

徐大益

2021年7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土高原   陕北   犁沟   粪肥   垫肩   洋芋   农活   社员   知青   豌豆   黄土   老乡   队长   种子   往事   简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