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韩城行


韩城行

那还是九十年代初的事情了,当时我正在办理回京手续。从插队来到陕北,再到招工进厂走进二合成,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总共生活了20多年,超过我当时年龄的一半还多。如今就要返回北京了,即将离开二合成,还真有点依依不舍,陕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我爱旅游,参加工作后,条件允许了,我想一定要把陕西的名胜都走遍,没想到事情变化得如此之快,在离开陕西之前我打算再次到各处走走,一览三秦风貌,这是我开始办理调动,离陕前的第二次系统性地出游。

跟车间请了一周的假,我先乘坐火车,几经周转来到韩城,这是陕西著名的煤矿之都,韩城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出过不少历史名人,著名的司马迁就是韩城人,有清代丞相王杰,还有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历史名人均系韩城人士,到了韩城第一站就直奔司马迁祠。我在乘坐的中型面包车上观望沿途景色,汽车沿着黄河岸行驶到一个岔路口停住了,售票员对我说,你要去的司马迁祠到了。在我下车时售票员指着远处说到:“看,那里就是”。在我道完谢后汽车绝尘而去,路上只留下我一个乘客,这里四周都是庄稼地,简易的景点道路因地处黄河滩,路旁没有树木,5月的天已是骄阳似火,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

游记——韩城行


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29米,面积4.5万平方米。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为韩城诸名胜之首。司马迁祠位于黄河岸西,在一高高的山岗上,从公路走下来只见离岸不远的黄河中巍然倚立着孤零零的一座山,此山四周被黄河冲刷的岸壁陡立,无路可上,山上密林茂盛,在这座山的西南侧就是司马迁祠,但两处之间相隔着黄河滩。

游记——韩城行


离开公路,下到黄河滩,再绕到东南方,走了大约2公里的路程。这里才是司马迁祠的入口处。沿着石阶拾级弯曲而上,祠不大,很快就登上祠的顶端。举目望去,只见宽阔平静的黄河自北向南流淌着,河床很宽,一眼望不到对岸,对岸是山西,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汹涌奔流去远方的感觉。绕过祠,后面柏树参天,林中就是司马迁的墓,静卧在苍柏之中,墓很小,与史太公在历史之位有点名不相符。

告别司马迁祠一路北上,换了几次车,来到黄河边的禹门口。

禹门口位于山陕交界处,它是晋陕峡谷的最南端。

游记——韩城行


禹门,位于韩城与山西河津县西北龙门的别称,相传为夏禹所凿。著名的禹门口在山陕交界的黄河峡谷中,这边就是韩城。禹门原为龙门,据《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后人怀念禹的功德,称为禹门。

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相传大禹凿开龙门后,宽一里有余,两旁是山,不通车马,鱼鳖之类无法逆流而上。因此,每年春汛之际,江河湖海诸川的黄鲤鱼便争相来到龙门之下,成千上万,跳跃行进,以期跨越龙门。而一旦跳过了龙门,鱼便会变成龙。一年中能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过72条。登上龙门之后,有云雨相随,天火在后面烧去了鱼的尾巴,便化为龙了,当然这是传说中的故事。


游记——韩城行


如今,禹门口已新建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黄河流经禹门,河道逐渐变窄,在禹门出口处,一下束为仅有百余米宽,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东岸有一块平坦地面,相传在汉代建有禹庙,可惜此建筑在日寇侵华时期被日军毁坏殆尽。

游记——韩城行


我登上黄河西岸边的山岗,往上游看那是晋陕峡谷,此处的黄河呈南北流向,混浊的黄河之水自北奔腾而来,受晋陕峡谷的束缚河道只有几百米宽。过了禹门口就是一马平川,因为这里河水的含沙量大,地势又比较平坦,在陕西、山西两省交界的陕西合阳大荔一带,黄河因泥沙沉积而改道的现象已延续千年。原本住在黄河东岸的人,可能一夜之间发现黄河已经漫过了自家的房屋田地,自家已在黄河的西边。按照历史记载,以往黄河改道的周期大致为30年左右,于是就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在车间时常听到家在大荔的师傅讲述黄河改道,使得有些农民的地在一场大水之后跑到山西那边去了。所以陕西合阳大荔一带大概就是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发源地。

我见脚下的山坡地上散落着很多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想必远古时期这里还是黄河的河道,如今河床深深地切割下去了。我记得不知是哪个科普杂志上说过,黄河壶口瀑布的原始起点就是在如今的龙门,经过几千万年的冲刷切割,瀑布退至如今的位置了。是的,到过壶口瀑布的人都有印象,壶口瀑布不像一般的瀑布那样是挂在悬崖上,而是深深地切割成一道河槽,岁月把山川都改变成这样了。我捡了几个好看的小卵石,准备带回去,与当年在长江边捡到的雨花石放到一起。

游记——韩城行


如今的黄河禹门口是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三桥飞架,三座桥梁在河中没有一个桥墩,都是一桥飞架,成为一景。河中有一巨石,也可以说是个露出水面的小岛,小岛靠近陕西这一边,离岸很近,我来时正是枯水季节,小岛与西岸之间没有水,只是一片烂泥滩。


告别禹门口准备返回时,这才发现,此地一无村,二无店,连个车站也没有。我站在河床上,望着高高在上的公路铁路桥,它们的引桥过了河就向南延伸,延伸了好远。没办法,只好徒步走。

上了公路我想到了龙门不去河对岸好像不完整,于是我随着滚滚车流来了黄河对岸----山西,这里是山西的河津县,拐过山脚,我沿着公路走出好远,只见远处一片雾霾丛中耸立着许多烟囱冒着浓烟,那是山西铝厂。近处川流不息的满载矿石和煤炭的重型卡车卷起阵阵灰尘。晋陕两地如此两重天,不去也罢。我带着满身的尘土狼狈地逃回陕西地界,拦了一辆从山西开来的客车,终于在天黑前赶回到了韩城。在城边上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下,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来到了街上,街上行人很少,韩城是个中等古城,我来到城外,这里有一座古石桥,古桥不算小,石拱桥石制桥栏,好像是缩小的卢沟桥一样,桥南有一座木牌坊,一般石拱桥的孔数为单数,这座石拱桥有10个桥孔,为双数,这是比较罕见的,双数石拱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清晨静静的城郊四处弥漫着白色的雾气,远处一颗颗窜天杨屹立在雾气之中,给人一种仙境的感觉。在桥头不远的地方有个牲畜市场,有些骡马已栓在了桩子上,只等开市就可以出售了。

游记——韩城行


走过古桥,来到一条老街,一座青砖灰瓦的明清小城---老城,韩城是个煤矿之城,但却给人以一种古老而清新的感觉。这里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据说韩城小吃挺有名,我来到小吃街,只见有凉皮、馄饨、芝麻烧饼,羊肉饸饹、还有好多不知名的各种小吃。韩城馄饨被誉为“韩城第一名吃” 馄饨只有指甲盖大小。我本对吃不太感兴趣,但是见到久违了的羊肉臊子饸饹面,还是驻足脚步,落坐品尝。匆匆吃过早饭继续我的韩城行,在韩城给人的感觉是老房(民居)多,牌坊多,古建多,大体都保护得挺好,古代的建筑与现代的牌匾交织在一起,走进街道深处有一古建筑群,飞檐斗拱,走近一看,是座孔庙,在这里叫文庙。据说韩城文庙还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是中国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棂星门”为文庙正门 ,由3座木牌坊组成。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牌坊上分别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

游记——韩城行


南边的“万仞官墙”大影壁,好似北海九龙壁,雕有体态生动、凌空欲飞、斑驳的琉璃墙上有5条龙,好像还有其他生肖类动物的塑像,两边有鲤鱼嬉浪砖雕,风急浪高,鲤鱼腾跃,飞龙跃鱼,。记得临走跟车间请假时,当时的车间领导得知我要去韩城,特地给我介绍了韩城的名胜,(他好像是从韩城调来的)还着重讲到了这个彩色琉璃影背。在韩城文庙大成殿左侧,生长着一棵距今约1000多年的古柏,五人牵手方能合围,其树干天然地均匀分成了五枝,俗称“五子登科”柏。韩城古迹不少,不愧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前往。

离开韩城,一路向西,继续我的行程。

徐大益

2016年6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韩城   河津   合阳   大荔   牌坊   铁路桥   石拱桥   黄河   文庙   山西   陕西   鲤鱼   龙门   瀑布   游记   门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