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将公布,志愿填报迫在眉睫,12个填报基础让你报得更好

近日,各省都公布了高考成绩公布时间,大致都在7月22日——25日之间,详细了解十二个志愿填报知识让你考得好报得更好。

一、志愿/院校志愿/专业志愿/高考志愿/无效志愿

志愿是考生的志向和意愿;院校志愿是考生对意向大学的填报选择;专业志愿是考生对意向大学专业的填报选择;高考志愿是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的统称;无效志愿是考生在投档录取时没有意义或者无用的志愿,它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考生填报志愿时,因为失误填错院校代码,致使电脑无法按考生原本意愿操作;二是考生在进行同一批志愿填报时,没有形成合理梯度,导致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其他志愿也达不到录取条件。

二、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时,有多所学校志愿可供考生选择。其种第一志愿在志愿栏中排在首位,它是考生最希望被录取的志愿,如果考生成绩达标,也会被第一志愿优先录取,如果考生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以此类推。

填好第一志愿很重要 尽管高考填报志愿时考生有机会填报很多志愿,但第一志愿仍是顺利录取的关键,这是因为从投档规则看,第一志愿优先于其他志愿投档录取;从录取率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在一众志愿顺序中最高;从录取结果看,同样的分数,第一志愿填对了,可以进一本大学,第一志愿填报失误则有可能落选到其他批次的大学;从招生院校看,多数院希望录取第一志愿填报本校的学生。所以要想实现分数价值最大化,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否恰当、合理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志愿要注意梯度 虽然第一志愿很重要,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被第一志愿录取,因此不能忽略第二志愿。在填报第二志愿时应该刻意拉开与第一志愿的志愿梯度。如果第一志愿所填院校录取分数偏高,第二志愿所填院校录取分数要低一些,与第一志愿拉开一定的分数。另外,院校层次、院校热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在各志愿间也可以拉开一定的距离。

平行志愿模式下所有学校都是“第一志愿” 上面提到的第一、第二志愿,多存在顺序志愿模式下,考生的第一志愿只能填报一所学校。而在平行志愿模式下,第一志愿允许考生填多所学校(如A、B、C、D、E、F),A若投不出,还可以继续检索B,B若投不出还会继续检索C等等,无论哪个志愿被投出,都作为考生的第一志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第一志愿的学校变多了,但多所学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所以平行志愿模式下,各志愿仍应被慎重对待。恰当、合理,是极为重要的。

高考成绩将公布,志愿填报迫在眉睫,12个填报基础让你报得更好

三、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顺序志愿专业类+学校

1.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组是由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不同专业(含还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必须相同。同一院校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种,但这些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必须相同。

目前,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模式,据北京市招考委发布的《关于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排与录取工作方案的通知》显示,北京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将采用此种模式。未来福建,江苏,广东等省份也将实行此种填报模式,具体以本省当年规定为准。

院校专业组填报技巧: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报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将每一个志愿细化到专业组,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则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填报时应仔细阅读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规定,须对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这里面要理解123、456、999的含义,院校专业组对考生有小三科的选考要求,1代表思想政治,2代表历史,3代表地理,4代表物理,5代表化学,6代表生物,999代表无科目限制。考生须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本人三门选考科目中只有一门与填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一致,即满足填报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组的编号和选课科目的要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分。

2.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

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省级招办按上线考生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分数高的学生先投档。某个考生投档时,先看其成绩是否达到A院校提档线,如不够,再看B院校;以此类推,直到检索到考生分数符合的志愿院校后,将其投档至该院校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其它志愿,目前大部分省份实行平行志愿模式。

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在检索考生志愿前,首先将所有考生分科类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投档检索时,先检索排在第一位的考生所填报若干个院校志愿,依志愿顺序确定投档。

考生所填报的若干个院校志愿,有逻辑顺序,检索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时,是按逻辑顺序即院校的位次顺序A、B、C、D依次进行的。当考生总分符合首先被检索的A院校投档条件时,且A校有计划余额,该生即被投档的投档到A校。可采取“冲”、“稳”、“保“、”垫”的策略,各志愿院校间拉开适当梯度。

但是平行志愿是有风险的,我们平常说到的平行志愿落榜会更惨,虽然平行志愿在投档录取方式等方面有优势,但同样也存在风险,尤其是对上线后滑档、进档后退档的考生相对不利,这是因为平行志愿完成录取后会直接进入征集志愿阶段,再加上平行志愿模式的投档率和录取率较高,所以在征集志愿阶段,留给落榜考生可选择的一流院校余地会非常小,这时候即便考生拥有高分,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3.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

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录取投档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的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顺序志愿投档时,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录取原则、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也就是说,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队。

顺序志愿填报技巧 在顺序志愿模式下,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例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所以在顺序志愿模式下,第一志愿是关键,考生应能达到所填报第一志愿近几年录取分数的中间段,给自己留有余地;第二志愿是“保底”,定位一个自己能接受范围内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

3.专业类+学校

“专业类+学校”模式,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考生既可报考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报考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报考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目前浙江实行这一模式,2020年山东将实行该模式。山东规定,普通类常规批将志愿数量设置为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

“专业类+学校”填报技巧,专业平行志愿是新高考招生同一类别、同一段次若干具有相对平行关系的专业(类)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志愿单位,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不同于以往以院校为志愿单位投档的院校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直接投档到某院校某专业(类),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考生也不用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新高考下如何根据高校专业的科目限制选科?这种模式下,很多考生家长疑惑,考生所选择科目能报考哪些专业?考生如何根据高校科目限制选科?其实不用担心,高校一般会提前两年向社会公布等级考试科目的报考要求。

高校的选考要求,一般有四种逻辑关系。一是学生必须满足该科目方可报考;选考要求为只能选择某一门指定科目;’二是如果2到3门科目,学生均是选考方可报考,即为“和”的关系;三是如果2到3门科目,学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即为“或”的关系;四是不提任何科目要求,学生选择任意三门科目组合均可报考。

高考成绩将公布,志愿填报迫在眉睫,12个填报基础让你报得更好

四、志愿征集

志愿征集指高考某批次结束正常录取后,某些院校按原先公布的招生计划仍未录取满,这时候省级招生部门会通过各种渠道向考生公布缺额院校名单,并组织成绩达到该批次省控线却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院校的志愿,从而让考生再次争取被录取的机会。

多省市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后,志愿征集变得更普遍,因为平行志愿实行一次投档,不能补充投档,造成一部分院校招生计划没有完成,需要通过志愿征集完成招生计划。

填报征集志愿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先查询录取情况,再关注志愿的征集计划,已经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与征集志愿的填报,只有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的考生有填报资格,填报征集志愿前,要先看看之前被院校退档的原因,以免在填报征集志愿时犯同样的错误。

二是征集志愿可能不止一次,有些院校在第一次征集志愿时仍没有完成招生计划,所以会再次征集,若考生在第一次征集时仍未被录取,可以关注下次征集志愿的信息,在此期间,考生的联系方式要保持畅通,省级招生机构有时会采取电话征集的形式进行志愿征集,但考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是征集志愿阶段院校录取分数不一定会降,相反在志愿征集时,由于考生多,缺额院校及专业少,供需关系失衡,分数反而会提高,所以填报征集志愿时不能仅参考该校正常录取时的分数。还要注意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征集志愿和补录性质相同,都是因为高校没有满足招生计划,而实行再次招录,但是两者的发生时间不同,征集志愿发生在志愿填报期间,而补录发生在开学后,征集志愿比补录期间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多。

五、志愿梯度院校梯度专业梯度

志愿梯度,指在高校高考志愿填报中,两个或几个院校专业志愿间的录取线分数差值,它通常指第一志愿院校与第二志愿院校之间的层次差异,也指同一志愿院校中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差异,由此一般分为院校梯度和专业梯度两种类型。

院校梯度是由于各院校知名度、实力、地理位置等不同,造成其录取分数有高有低,所以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刻意把院校志愿拉开“层次”。

专业梯度同理院校梯度,因专业实力、专业热度、招录人数等有差异,导致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不同,所以报考同一所院校所填报的不同专业,同样需要拉开“层次”。

志愿梯度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非常重要,如果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不注重梯度,第一志愿未被录取,会造成其他志愿滑档、进档后退档或死档的风险。

那么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各志愿的梯度拉开多少分最合适?由于平行志愿中,每个志愿都要被录取的,可能考生在排列自己的平行志愿时,应有不同的考虑和选择,尤其是处在中间分数段的大部分考生,首选“稳一稳”为宜。在填报院校志愿时,考生可参考填报院校3—5年间的录取平均分、平均位次和录取分数段、使所填报志愿院校间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整体而论,各院校间的分数梯度控制在5—8分为合理搭配。设置具体梯度分数时,应与个人实际情况结合,不建议直接套用。

六、名次有位次

名次是高考考生成绩在本省的排位,这个排位不精确,同分考生的名次都相同。位次是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综合后,在本省的精确排位分数相同,考生按照学科分数排序后,位次也有先后之分。

名次与位次有所区别,高考投档录取所依据的是位次,而不是名次,位次主要适用于高考的普通类别,保送生、艺术类和体育类招生等类别不适合。

考生根据自己在本省的位次情况,可以更精确把握自己可填报的院校,位次通常只能通过考试院查询系统获取,若所在省无法查询,则只能通过“一分一段表”推测自己的大致排位。

高考成绩将公布,志愿填报迫在眉睫,12个填报基础让你报得更好

七、一分一段

一分一段,通常以“1分”为一个参考单位,统计获取该分数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一分一段”通常会以“一分一段表”的形式呈现。

“一分一段表”,就是分科类从高分到低分,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之累积人数排名列表。通过该表,考生可以直观了解自己的分数在当年高考同科类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在通过参考往年的录取情况,大致划定自己报考的高校范围。填报志愿时,一分一段表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能帮助考生合理选择志愿。
“一分一段表”的两个作用:一是了解自己,估算你的全省排名,结合同梯度高校的招生计划总数,弄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二是了解学校,找到前两年的“一分一段表”,了解不同学校所录学生在全省排位中的位置。

八、线差

线差是考生进行模拟志愿填报时引入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分为考生考分线和高校录取分数线差。考生考分线差是考生考分或预估分与考生所在省市批次线的差值,即及考生分数比批次线高出多少分。高校录取分线差指高校在某个省市某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与该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高校录取分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出多少分?

线差的重要性,由于每年高考试卷难易不同,导致各省的本科一批、二批等批次的分数线都是不同的,由此,在各批次录取人数一定的前提下,各院校的录取分数也不相同,所以可以根据线差来对招生院校和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比较确定自己所填报的志愿。

九、滑档和退档

滑档是指由于考生志愿填报不当,虽然成绩达到了上一批分数线,但是本可读本科一批学校的学生只能降级读本科二批,本可读本科二批的学生只能降级读专科的情况。退档是指高考录取过程中,高校实行分批次录取,考生在某一批次录取时,高校将不符合录取规则的考生的电子档案退回省招办的情况。

退档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在进行录取工作时,院校不会无缘无故对学生退档,一般来说,造成退档有以下情况,第一考生分数虽高于学校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分数线,却没有填报服从调剂;考生虽然总分达标,但单科成绩未达到所报专业要求;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如果考生被不合理退档,请及时去所填报院校取得联系。

那么怎么避免退档呢?了解可能会被退档的情况,并采取相应弥补措施,比如服从专业调剂、留意单科成绩要求和身体条件要求等。同时在填报志愿时,要速度意向院校的招生章程,找出该校近几年招生录取的分数,并参照平均分权衡自己被录取的可能性。

高考成绩将公布,志愿填报迫在眉睫,12个填报基础让你报得更好

十、调档比例与服从调剂

调档比例,是指某院校调阅考生电子档案数与计划招生数的比例。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但这并非是固定比例,院校在实际招生中确定投档比例一般为100%到120%之间。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中,一般在105%到110%之间,并在各院校的招生章程中予以公布。

服从调剂有专业服从和院校服从两种。专业服从是指考生分数虽达到所报考院校的投档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同时,该校有其它专业未录满,这是若选择服从调剂,学校将会将你录取到其他未录满的专业中,若不服从调剂,则会被退档。

院校服从是当考生志愿未被录取时,愿无条件接受被录取到该批次该类别内任意任意缺额院校。

服从调剂并不一定不会被退档,但院校在招生章程中承诺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合格,符合录取条件进档不退档,那么,考生若符合院校在此规定,就不会被退档。

被调剂的专业不一定会很差,被调剂的专业均为没有招够人数的专业,这些专业每年受考生喜好差异、专业分数高低等不同因素影响,可能造成录取缺额,并不一定是冷门专业,而且冷门热门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划分,随着社会发展,即便是冷门专业,也有可能成认为人人追捧的热门,关键在于学的是否扎实?

十一、大小年现象

指某些院校在历年招生录取中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的报考人数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该校录取线有较大幅度波动的趋势。“大年”,某年填报该校的考试人数超出计划招生人数的多倍,导致该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被提高;“小年”,由于上一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高,竞争激烈,导致下年许多考生不敢填报该校,因参与竞争的人数减少,录取分数线相应降下来。

十二、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全称为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它是学校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如工商管理类、汉语言文学类等。学生入校后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经过1—2年的通识培养,再根据考试成绩、个人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具体专业的分流。

大类招生一般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按一级学科(群)或二级学科(群)招生;二是按院系招生。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三是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四是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新生入校后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培养,待大二再分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志愿   缺额   位次   梯度   迫在眉睫   大类   科目   考生   顺序   分数   人数   院校   高校   模式   基础   学校   旅游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