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乌鲁木齐二十种风光,清代诗人是如何归纳的?是用诗歌唱的

一出嘉峪关,就基本上等于进入新疆了,自然风光异于内地,每个人进入新疆以后,都会感到新奇,为新疆的壮美风景所震撼。国梁也是如此,一路欣赏一路诗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在赴任途中,作者出关后把沿途风景尽收诗囊。

比如说进入到哈密,写下《宿红土窝茅店》一绝,诗人是这样写的:

著名的乌鲁木齐二十种风光,清代诗人是如何归纳的?是用诗歌唱的

哈密戈壁沙漠

夜来星宿一胸罗,风虎吟号掠鬓过。虚室但能容斗帐,此生于物不求多。

红土窝,在今哈密西150公里处,也叫梧桐窝。诗人从阳关到哈密,已经是很疲惫,夜宿驿站小店,感受到了西域的狂风怒号,写夜宿戈壁小店的感受,须亲历者方能领略个中心境:空旷的瀚海,威猛的秋风,正是作者开阔胸襟的绝妙写照。除了在哈密感受“夜来星宿一胸罗,风虎吟号掠鬓过”的风的威猛之外,还写到了许多西域独特的自然现象:

如写风沙的威力:“磨牛陈迹又匆匆,一色冰天噫气中。车隙乱飘 面雪,山坳怒吼打头风。马如冻蚁缘笙簟,人似痴蝇堕纸筒。此去凯歌沿路听,斗寒自笑太笼东”,只有在新疆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诗人写的是非常形象的。

写到西域昼夜温差大的现象:“天山六月不消雪,伏雨往往成冰屑”、“一雪即盈尺,积晴乃散星”。天山海拔高,气温低,终年积雪。虽然在炎热的伏天,在海拔高处,也是“一雨即披裘”、“一雨即成冰”、“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景观。

著名的乌鲁木齐二十种风光,清代诗人是如何归纳的?是用诗歌唱的

胜金口

大漠戈壁是空旷寂寥的,但是在诗人眼中却是另外一种景观,大漠风光的清新温暖的景致。“黄云暖衬围渠柳,翠 寒消带雪松”,绿洲在荒凉的背景下凸显出温暖的色泽,甚至出现了“黄牛舔犊眠沙软,白鸽将雏绕舍闲”。

写到西域的田园生活画面:“荷锄归晚唱,知是豳风章”。干了一天农活的人扛着锄头唱着歌回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内地风情。

至吐鲁番,作者有《胜金口道中》一绝,道是:蹄没红砂马力微,荻花如雪未风飞。中间一道西流水,谁遣常年送落晖。

诗中骑着马走在红色砂石的戈壁沙漠上,马走的很费力气,沿途有白色如雪的荻花在风中摇摆,流水残日,没有人派遣就在这里常年送走晚霞,“塞外水多西流”,是因为新疆多盆地,而诗人由东向西赴乌鲁木齐途中,正好经过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内流河向西流是自然而然的所见,作者在这里看到红砂、西流水、落残阳,一幅很美的西域秋光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著名的乌鲁木齐二十种风光,清代诗人是如何归纳的?是用诗歌唱的

乌鲁木齐和博格达峰

由天山南路进乌鲁木齐,天山主峰博格达峰首先映入诗人眼帘。其《望博格达山》二绝,其一为:浅黛修蛾骨节珊,将军着色画应难。可怜赏识从来少,只索黄须碧眼看。

诗中“将军”,指的是唐代画师曹霸,此处泛指画师。“黄须碧眼”,指西域少数民族。中天山主峰博格达峰是西出阳关进入西域的诗人描写最多的西域风景之一,作者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既写出了博格达山的伟岸雄奇高大险峻“三峰玉削成,扶桑日上晃银晶”,同时也写出了博格达峰的妩媚修长气质“浅黛修蛾骨节珊,将军着色画应难”,“可怜赏识从来少,只缩黄须碧眼看”隐含自己能一睹天山真面目的惊喜与自豪。

国梁抵任乌鲁木齐后,在屯田戍边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地方,也发现了乌鲁木齐许多诱人风光。在乾隆三十一年,写就《遂成二十景》,总结归纳了乌鲁木齐的20种风光,至今还是旅游胜地或者旅游景点。

真是:西域风光用诗唱,浓墨重彩尽情扬。写出别具一格文,留作后人无限想。

本文由第一人称讲地理原创(307篇),欢迎关注,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乌鲁木齐   阳关   吐鲁番   哈密   诗人   西域   大漠   天山   风光   骨节   碧眼   新疆   戈壁   盆地   清代   归纳   诗歌   著名   作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