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忙着报志愿的各项数据,儿子一出手,只报三个学校

2020年我们如同每个家里有高考的的家长一样,焦虑、苦闷一直伴随着度过了这半年。

刚放寒假,本来春节过后儿子班上就要上课进行备学备考,但是疫情越来越严重,只能在家上网课,刚开始时。上网课老师、同学都不熟练,浪费的时间很多,而且为了防止出现学生长时间盯在电脑上眼睛受不了,一天只上六节课,上午三节、下午三节,而且学生不自觉的话,时间很容易浪费。而且这一段时间,大人也只能在家里,不出去,也是非常焦躁的。

父母忙着报志愿的各项数据,儿子一出手,只报三个学校

好不容易熬到开学,但是每天都有大量关于疫情的要求,反复讲,虽然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更增加了学生紧张和焦躁感,同时不能上体育课,也让学生精神状态调节不够,一切的非正常状态让高三的学生和家长备受煎熬。

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出来,远低于疫情前的成绩,学生、家长、老师和往年相比,感觉到心一直往下沉。

高考期间,数学的变化让许多学生大哭一场,哭后还是参加第二天的考试。在等待高考成绩的过程中是想的那些失误的地方:数学有两个大题只做了第一问,一个选择题本来能做出来且始终没做出来,而且还浪费了时间;英语平时本来很少错的,选择题却错了五个.......

父母忙着报志愿的各项数据,儿子一出手,只报三个学校

成绩和分数线下来后,比估计的超出三十多分,超出一本线一百多分,心理上似乎轻松了许多,加上平时水平和儿子差不多的同学,成绩都低于他,心里似乎感到自己考得还不错,发挥的还比较正常,很满意。自己也平心静气地总结了一下,自己不会的平时没搞懂的一看到这样的题就略去不做的题都没有出现,自己会的题目都基本做上了,本来计划能走到地理位置偏远的双一流大学就可以了,结果现在还可以选择近一半的双一流大学,很是知足。

我们做父母的忙碌地翻着《招生与考试》,算出和儿子成绩差不多大学的近三年的位次范围、三年录取最高分、最高分线差;平均分、平均分线差;最低分、最低分线差。略去最低分和最低分线差分;用近三年平均分线差加上今年的批次线分判断看能不能进心仪学校三年的平均投档线;用近三年最高分线差加上今年的批次线分判断能不能进心仪学校心仪专业的投档线,还有找出心仪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然后按照“冲-稳-保"的顺序做了一张大表,上面数据密密麻麻。

还是不放心,用“中国教育在线”的AI选专业法,花了68元进行了一次模拟填报志愿法,推荐的学校和自己做的功课基本吻合。我们选的学校和专业全在AI推选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一直拿着手机看他自己的东西。我们让他看我们做的功课,他看也没看,就说选三所学校,一个是冲的,一个是稳的,一个是保的,前两个是双一流,最后一个是211。他的思路是:第一确定专业,按专业对双一流大学进行排序,选了他位次和分数都差不多能上的三所学校。而且他选的稳的学校,专业是这所学校的最好的,也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

父母忙着报志愿的各项数据,儿子一出手,只报三个学校

我们的期望是他能到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去上学,去开阔眼界、思路和判断,而他的想法是先上综合性大学,打好基础,考研究生深造时再去东南沿海,目前东南沿海的双一流大学他看上的分不太够,分够的他不太想去。

仔细一想,大学是他自己上的,选择也由他去选,决定也由自己定,这样也好,我记得上小学时,他选择的,本来上高中他考上了区内最好的高中,他母亲说必须去,但是他不愿意去,最后还是自己决定的,那大学也自己选吧,况且思路好像也无懈可击。他选择三个学校这几个学校也在我们做的功课之中。

但愿能够顺利地进入他想上的大学和心仪的专业,不要出意外。

本文是第一人称讲地理原创,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儿子   位次   学校   疫情   沿海   功课   最高分   出手   东南   一流大学   志愿   平均   父母   成绩   时间   数据   学生   旅游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