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点滴了解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经济学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离我们很近,经济学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个人如果对经济学有所了解,至少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就会不一样的,在处理自己的具体经济事宜时也会更加得心应手。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经济学甚至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财富状态。

学习经济学也许是枯燥的,毕竟正规的经济学是由严格的计算公式、原理构成的,不是我们普通人所能完全掌握的。但如果我们只是要求具备一些经济学的素养,只要粗浅的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知其然而不要求知其所以然,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经济学的原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郭凯致力于用最浅显的语言来给我们普及经济学知识。他写了大量的关于经济学的科普文章,见诸于报端和网络,为了能让更多的受众了解他的这些内容,就有了这本《每个人的经济学》。这是一篇篇由王二这个虚构人物的各个故事构成的文章,从王二的所作所为中,郭凯给我们清晰明了的介绍了很多其背后经济学的知识。王二就是现代中的我们,他的这些所做所为就是我们自己每天的日常。

从生活中点滴了解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涉及到很多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很多会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是我们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支撑。经济政策本就是一个争议最大的领域,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所具体行使的经济政策也就各有差别。在这本书中,关于汇率政策(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关于货币政策(宽松还是紧缩),关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甚至于关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经济地位。作者都给我们进行了浅显的解释,虽然这些内容郭凯也没有具体发表孰优孰劣,孰对孰错,但这些内容至少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出发点,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一个国家的政策,不是某一个经济学家,一些浅显的意见就能决定的,甚至不是郭凯本人能够影响的,他是需要整个智囊团去具体探讨分析而确定。虽然最终的走向也会有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2010年的通货膨胀。但关于宏观经济的经济学原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了解了宏观经济原理,就会对整个的宏观经济政策,有着一定的接受度,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活动。

从生活中点滴了解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关于微观经济活动我们就有发言权的多了,甚至我们自己的决定就能改变自己经济现状。在郭凯的文章中,在王二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我们认为的不公现象都有着其背后的经济学基础。

贫富差距可能是被诟病最多的,这肯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但他的出现也有着其有利的影响。我们现在的收入不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毕竟最开始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我们要改变贫穷的现状,就是要让自己更加努力,也成为那个先富起来的人。收入不均是刺激个人努力的一项强有力的动力。当然,贫富差距过大这一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这就进入宏观的国家经济层面,还有着很远的路要走。

税负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五险一金是我们未来的保障,这是我们必须要缴的一部分,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都是国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家福利费用的基本来源。在征税过程中肯定有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一些群体可以绕过税收,逃避缴税,这也是我们所认为的社会不公的一种形式,同时这也是一直犯罪,也是国家需要管控的部分。

房地产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它即是我们国家经济支柱的产业,也是我们个人财富的大部分。中国房地产已经经过了30年的快速增长,为什么可以坚持这么久?中国投资性购房为什么会屡禁不止?限价、限购为什么无法解决我们房价上涨的问题?我们常说的死城、住房空置率高就一定是炒房团所为吗?这些问题郭凯都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我们可以从这些解答中寻找我们是否还要投资性购房的依据,也许这部分内容就能给我们带来财富的增长呢。

从生活中点滴了解经济学,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郭凯的《每个人的经济学》用最浅显的语言给我们解释了经济学的很多原理。仔细阅读这本书,一定会改变我们很多的认知习惯。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会让我们穿透各种经济的表象直达事物的本质。#干货分享读书会##全民荐书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经济学   经济政策   不均   浅显   这个世界   微观   宏观经济   点点滴滴   点滴   经济学原理   原理   收入   财富   政策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