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是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

篇幅长慢慢看,君若喜欢打个赏!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1年5月28日

延安专区子长县人民,自力更生兴建的小钢铁厂。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6年7月1日 安克仁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北京市翠微、育英、甘家口等中学应届毕业生,来到延安地区子长县冯家屯公社李家沟大队插队落户。图二是他们把从北京带来的“扎根树”,栽种在住房前,决心永远扎根农村干革命。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瓦窑堡 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1982年6月12日段文华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2年3月19日 安克仁

老羊倌井好明是子长县李家岔公社坪庄大队社员,养羊40多只,还买了两头毛驴,受到县政府的表扬和奖励。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11月14日 张新民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子长县李家岔乡的学龄儿童全都上了学。李家岔乡过去教育事业落后,198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70%。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该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三年来新建学校30多所,新配桌凳800套。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12月8日 张新民

子长县李家岔地段医院院长治安(右),1957年从西安第二卫生学校毕业后志愿到陕北工作。27年来,他边工作边自学,成为一个技术比较全面的医生。他曾7次把自己的血输给病人;他做过3400多例各种手术,无一事故。在1984年的“计划生育宣传月”里,他连续做40天手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周围三个县的许多群众都来找他治病。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5年3月1日留资 张新民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薛振声,1977年自愿来到陕北子长县最穷的毛家河村蹲点,探索黄土高原贫瘠山区经济发展途径。七年来,他在运用科学技术调查了土地情况后,调整了这个村子的农业结构,目前在林业还无收入的情况,每平方公里土地收入从2100元增加到9400余元,人工桑园和林草面积从1000余亩增加到近9000亩,使穷山村的面貌大变。他写出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隔坡反坡梯田栽桑技术》等有价值的论文六篇。这是薛振声(右)正在观察反坡梯田桑苗生长情况。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2年5月12日 安克仁

五十年代因发明而被评为省劳模的子长县安定镇二十里铺村农民姬乃明在改革开放以来创办家庭企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他根据本地需要创办了机械修造厂并研制出薯类磨浆分离机,几年来,他还拿出30000多元帮助14个穷后生成了婚,并捐资50000元兴办学校,办电视转播台,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姬乃明(左)向农民介绍磨浆分离机的性能。


延安子长市七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9年5月31日 焦卫平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离休干部、今年68岁的沈为备,从1983年起自愿到延安最贫困的乡村蹲点扶贫。16年来,在这荒凉闭塞的山沟里,老沈四处为这里牵线引资,争取项目,并带领老百姓修路、架桥、种草、养兔、办企业、建学校,为这穷乡僻壤脱贫致富奔忙。每逢春节,从初一开始,老沈还会带着自己买的手提发电机、录像机和电视机,奔走在涧峪岔、李家岔、石家湾等几个乡的50多个村庄,为缺少文化生活的乡亲们送来好看的录像节目,让他们在过年期间饱饱眼福。1998年,沈为备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得知高东梅(左)家是涧峪岔的贫困户,老沈为她家买来了比利时的良种长毛兔。如今高东梅一家每年仅长毛兔一项就收入3000多元。【只能查到2010年老先生新闻,不知道现在老先生是否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延安   瓦窑   黄土高原   翠微   陕北   子长   子长县   长毛兔   学龄儿童   新华社   梯田   年来   收入   情况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