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泾源县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已更新。本篇不仅包括固原县,还有其他县的一些照片,照片顺序以时间为主,所以是顺序打乱的。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12月4日 盛继润摄

1953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固原县召开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正式成立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固原县各族各界6000多人,在1953年11月1日开会庆祝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固原县近郊的妇女们正围着一位女干部,关切地听她讲解成立自治区的好处 1953年12月4日 盛继润摄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固原县近郊一个农业互助组的组长马老汉听闻自治区政府成立显得特别高兴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三年来培养了400多名回族干部,给自治区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大营区的几位回族干部正在汇报工作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固原县同仁乡的一个接生员,正在给孕妇们讲解无痛分娩法

1953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固原县召开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议总结了解放四年来西海固地区的工作,确定了今后自治区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会议并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正式成立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12月4日 盛继润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西海固回族自治区西吉、海原、固原三县的中、小学校比1950年增加了69%,学生人数增加了97%。这是固原县第一女子完全小学的学生们正在郊外采集标本,并听教员讲解植物的分类以及砂土和黏土的区别。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3年12月4日 王平摄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旱灾的威胁。这是固原县第三乡侯家磨村回、汉族人民合挖的250丈长的水渠,正灌溉着150多亩田地。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延晓摄 

人民政府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农业生产。这是固原县城关区罗金玉互助组用农业货款买回的耕畜。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盛继润摄

西海固地区普选工作已在该地区热烈展开。为了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普选工作队在各街坊、院落设立了流动站,进行人口登记。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58年10月15日 买世杰

宁夏地区的矿产资源是十分丰富的。隆德县的社员们9月初以来已经找到各种矿藏40多处。上山采矿的有两千四百多人,这是由800余人组成的开山大车,向山要矿的情形。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交岔人民公社布满鱼鳞坑、水平台和层层梯田的山岭 1959年12月9日 哈治平摄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公社社办党校的学员们,利用学习的空隙时间在山上开辟果园。这是学员们正在栽植果树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公社党委书记刘荣德(左)在向社员讲解植树技术

固原县交岔人民公社,大力开展冬季造林,以控制水土流失。
交岔人民公社地处海拔两千多米的黄土丘陵地带,四周环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解放后,这里开始了水土保持工作,粮食产量不断上升。1958年人民公社的成立,为控制水土流失、保证农业增产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公社采取了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办法,开展了植树造林运动,截止今年10月,已造林十二万多亩,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目前,广大社员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一面继续大力造林,一面挖水平沟和鱼鳞坑等,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为明年粮食增产打下更好的基础。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陈万隆原来只读过两年书,由于他能刻苦自学,现在已能看一般的技术书 1960年6月24日 哈治平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固原专区工业局局长马桂林(右二)在听陈万隆(前蹲者)介绍手推收割机的构造和效能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这是陈万隆(左)正在和工人一起安装铡草机的零件

固原县农具修配制造厂机修车间副主任、党员陈万隆,一贯坚持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工作作风,他在和工人共同劳动中,学会了钳工、车工和安装等多种技术,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巧匠。两年来,先后试制成功和改制了17种新式农具和工具,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1年1月21日

隆德县沙塘人民公社的社员们正在山坡地边沿上筑埂,以控制水土流失。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6月29日 哈治平

隆德县杨家店养路工区,共有十六名养路工人,担负着西安——兰州和包头——兰州两条公路在六盘山区汇合的一段20公里长的路面养护工作。11年多来,他们勤勤恳恳地在高山上养路,冬季着重清理陡坡处的积雪、破除冰层,夏秋雨季时重点维修路边水沟和清除路旁风化山石,保证了这一交通要道的畅通和行车安全。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62年10月13日 哈治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设备比较完善,拥有100多张床位的新型医院。它设在回族聚居的固原县,给当地回汉族人民治疗疾病带来很大方便。图为放射科大夫李志信(左)在用大型X光机给回族社员马彦林照骨关节像。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联财公社联财大队的社员在治理沟坡,并准备明春植树,以防水土流失 1964年12月14日 王新著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社员们在治理光山秃岭的长沟

隆德县联财人民公社,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大力进行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山区建设。从10月下旬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全社已治山近千亩,治理沟坡15处约2100多亩,修建和新建梯田地边埂1700多亩,超额完成了1964年的治山治沟的任务。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这是固原公路段第一工程队职工正在劈山填谷,加宽路面 1973年11月6日 陈思禹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张志远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区的公路交通事业,近几年来有了迅速发展。现有公路线长度为解放前的六倍多,除山区各县通汽车外,95%的公社有了公路,以适应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固原县彭堡供销社在收购蜂蜜 1977年10月18日 刘继云

宁夏六盘山区蜜源丰富,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养蜂事业迅速发展。今年,六盘山区各蜂场可向国家提供商品蜜120多万斤,为去年的三倍。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11月7日 陈思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吉县红套大队党支部书记王耀花在田间参加生产劳动。

固原市五十至七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12月31日 王辉

全国劳动模范、固原县寨科公社寨科小学校长魏廷祥(左)和北京市昌平县高崖口中学副教导主任、模范教师林瑞荣在全国劳模授奖大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固原市   固原   治平   鱼鳞坑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万隆   回族   人民代表大会   隆德县   自治区   人民公社   社员   公社   山区   自治区人民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