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

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1月20日 胡越

上海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抽调一批有教学经验的化学、物理等系科的教师支援兰州大学的教学工作。由于他们的支援,兰州大学设立了好几门新的课程。
原上海复旦大学助教黄文魁(左)在兰州大学化学系教学。这是他在辅导学生周积甲(中)、张永祥(右)作实验。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原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朱子清(立者)、讲师陈耀祖(坐者)在兰州大学化学系教学。这是他们正在为新开设的有机半微量分析课程作教学准备。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6年6月7日 胡越

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组主任、归国留学生刘有成,根据祖国建设的需要,积极领导教研组的教师展开对石油化学和理论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图为刘有成在实验室内测定一项石油烃产品的折射率。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新校址的一角 1957年11月1日 叶棣曼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在宽畅明朗的阶台教室里,物理系二年级学生正在上高等数学课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新建的学生宿舍再不像以前那样拥挤了,这是物理系二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宿舍里

兰州大学新校舍已经部分建成,从这个学期起学校将陆续迁入新址。
按照规划兰州大学新校舍的全部面积共有20多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的有文科楼、化学楼、物理楼及部分学生宿舍和食堂,正在继续建筑的还有教学楼、图书馆及宿舍等。已建成的新校舍光线充足,宽大舒畅,水、电和卫生设备、通风设备都很齐全。新校舍的建设为今后兰州大学师生的教育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赛前兰州大学运动员李淑芳(右)庄永泉(左)等主动把跑鞋借给农民短跑运动员王桂香 1959年10月15日 李生才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兰州大学的运动员向永登区农民运动员介绍接力赛递棒技术

兰州市最近举行了大学院校暨农民运动大会。参加运动会的有兰州市所属七个区的231名男女农民运动员和兰州市11所高等学校的458名学生运动员。农民和大学生运动员们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比赛中创造了较好的成绩。会上涌现出171名国家等级运动员,其中有农民23人。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59年12月30日 李惠芳

兰州大学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农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的科学技术力量及校办工厂的技术设备,为农村制造机件、仪器、化肥、农药等,积极支援农村争取实现农业现代化。
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师生在学校工厂中制造农药“六六六”原粉和“敌百虫”。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同上 叶棣曼摄

兰州大学化学系制造了大批土壤养分速测箱和肥料分析箱,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图为兰州大学化学系师生们在兰州市郊雁滩人民公社帮助社员用土壤养分速测箱,测定土壤的肥力。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敏钟杰摄

中国人民的老同志、老朋友路易·艾黎1973年在兰州大学生物系参观访问,兰州大学著名教授郑国锠(左二)正在给艾黎介绍他研究小麦的科研成果。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3月14日 李生才

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人员段一士(右)和葛墨林,长期合作,坚持研究基本粒子理论,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受到中外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8年12月25日 李生才

兰州大学党委组织老教授和部分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图为校党委负责人、前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同志正在发言。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16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课程组为提高教学质量经常举行业务讨论会,教师之间进行互教互学。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2月17日 张生贵

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冰川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最近组织该专业师生前往祁连山冰川实地考察,进行野外训练。学生们反映,通过实地考察对巩固课堂上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颇为有益。学生们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对冰川冰消融情况进行分析记录。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4月16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物理系微波应用组,对微波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两项可喜的成果:一项是利用微波探测油层平面物理模型含水饱和度的分布;一项是利用微波对油层岩心进行快速分析和测试岩心参数。图为讲师李治锋用微波法为任丘油田测油层岩心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79年7月27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原子核研究所实验核物理研究室研制成功一台能量为三百千电子伏特、靶上束流为1.5毫安的小型中子发生器。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0年12月22日 张生贵

兰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77级学生胡青(左)在最近为美国58所大学物理系推荐研究生的考试中,获得物理总分第一名。胡青在高中时就自学了初等微积分、线性代数,阅读了马克思《数学手稿》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3年8月22日留资 张生贵摄

暑假期间,兰州大学34名学生自愿组成“丝绸之路”考察队,开始对甘肃和青海境内的丝绸之路进行综合考察。这支考察队由学校18个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他们将骑自行车43天,行程4000公里。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土登摄

分配到西藏工作的兰州大学经济系1983届毕业生汪青春,于9月13日骑自行车从北京出发,途经石家庄、郑州、西安、兰州、西宁、昌都、林芝等地,行程5113公里,翻越了22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在12月3日下午平安抵达拉萨。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4月13日 张生贵

兰州大学原子核研究所研究成功加压离子交换分离重稀土元素新工艺,并于1984年3月下旬通过鉴定。这是科研人员正进行加压离子交换分离重稀土元素新工艺的试验。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84年7月20日留资 敏钟杰

兰州大学中年教师王义琛、王流芳合成一种新型生物探测剂,最近正式通过鉴定。图为王义琛(左)和王流芳(右)正在荧光显微镜下用自己合成的生物荧光探测剂观察细胞的活性。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兰州大学85级416宿舍被评为全校的先进宿舍 1985年11月30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李生才摄

兰州大学业余党校创办一年来,已举办了五期,培训学员近千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以上,在业余党校申请入党的630名学员中,已有160名加入了党组织。这是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刘众语在1987年3月15日举行的第六期业余党校开学典礼上为学员们讲第一节党课。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校园一角 1991年4月30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参加“外语角”活动的同学们正在用外语会话 同上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国情与发展”读书会的同学们正在兰州大学2号公寓317宿舍交流自己了解的国情与民情 同上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1年6月1日 敏钟杰

兰州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思渊和他的同事研制成功我国开发高效节能灯急需的双极型场感应晶体管、场感应晶闸管。图为李思渊教授(中)和课题组的同事正在观察高效节能灯节电情况。

兰州大学五十至九十年代老照片

1992年10月31日 彭张青

新学期伊始,兰州大学校园内悄然出现学生市场,部分学生利用星期天时间摆地摊,出售报刊书籍、学习用品等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兰州市   冰川   岩心   稀土元素   油层   兰州大学   华南   化学系   物理系   校舍   微波   运动员   物理   农民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