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基建热”降温,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

中国经济目前有两大风险点:

1、银行系统的风险;

2、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这两大风险不是我说的,而是从中央政府最近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行为反映出来的。


中国为“基建热”降温,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


最近的政策是在3月29日晚19点,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一份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该《通知》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广泛了关注。被理解为中国对“基建热”踩刹车。

这个理解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对基建踩刹车?

中国为“基建热”降温为哪般?

中国基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被网友誉为“基建狂魔"。而高铁正是中国基建的代表名片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长的高铁网络。

高铁为中国经济带来很大的效率优势,但是随着高铁的不断兴建,边际收益在不断递减。中国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就开始放缓高铁的修建了。

国家发改委2017年制定的13五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的目标,实际上晚了一年才达成,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铁路装备上的投资更加明显,2018年,国铁集团装备投资为1600亿元;到了2019年,装备投资猛降到1000亿元,2020年再降至800亿元左右。

回顾历史来看,2018年都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转折点。2013-2017年,中国的基建投资增速始终维持近20%的高增长。但是随后开始下降,2018 年与 2019 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明显下降,累计增速降至 5%以内。下降幅度非常明显。


中国为“基建热”降温,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


中国为基建热降温的根本原因有2个:

1、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对GDP的拉动效应越来越弱了。

2、地方政府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为地方政府和银行积累了巨大的债务和风险。

对于第一点,李迅雷先生曾经坦言:“2013-17年基建投资增速的高增长都不能把GDP增速拉上去,如今,靠基建来拉动经济就更不现实了。”

从第2点上来看,这些年来我国高铁建设的主战场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而问题在于我国的产业集群和人口持续流入的地区仍然是在东部,西部地区只是承接了一些东部转移的制造业。从未来来看西部地区也不具备能够从东部吸引人口转移的能力。

所以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存在结构性过剩的局面。而中国目前的铁路网已经足够能够支撑目前的中国经济发展需求,过多就是浪费。

这一次的中央《通知》就明确提到了这个问题。

《通知》指出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但一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铁路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问题。

《通知》明确提出了规划,对客流较少的地区不能建设过高时速的标准,比如,双向客流密度1500万人次/年以上的高铁区域连接线,规划建设城际铁路线路,原则上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规划建设中西部地区路网空白区域铁路新线一般采用客货共线标准。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

《通知》严肃地指出: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客流密度等技术指标的论证审核,对数据造假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在不必要的地区盲目建设超出市场需求的高铁,不但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反而给地方政府和银行系统累积很大的债务风险。

我国的铁路建设一般是三方出资,国铁集团、地方政府和银行。比如重庆到昆明的高铁总投资高达1416亿人民币,其中国铁集团出资303亿,地方政府出资438亿,其余全面是银行贷款。再比如沈阳到白河的高铁,总投资723亿,国铁出资188亿,地方政府出资300亿,其余为银行贷款。

如果高铁不能盈利,那么就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债务压力,而银行的贷款也会面临风险。


化解两大风险成为中国的重中之重

近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在竭力化解两大风险的痕迹。

比如对房地产的持续监管,比如三大红线以及规定房地产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例,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中央在努力把房地产的风险排除出银行系统。

这是一个根本的改变,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是把好处留给地方政府,然后风险全部留在银行系统。在以前房地产还能够拉动GDP的时候,这一政策中央也就默认了,但是从2016年房地产价格上涨去库存,以及2020年房价上涨对冲疫情冲击这两次来看。房价的上涨已经无法对GDP产生太大的拉动作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任由房地产的风险在银行系统累积,很明显是中央不能接受的,这也是郭树清把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大的灰犀牛的原因。


中国为“基建热”降温,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和银行系统风险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到底有多少隐形债务,恐怕只有中央才知道。这些隐形债务在2020年财政货币宽松,持续补贴经济的时候,恐怕有很多债务的地方政府开始原形毕露。

而同样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实际上还是集中在银行系统,而中国的银行是所有经济发展的核心,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经济体中,如果银行系统出了问题,那么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此外考虑到目前的复杂国际形势,资本开放势在必行,人民币国际化箭在弦上,这种时候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健的银行体系。

所以从2020年下半年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我们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主动化解风险的行为,国与国的竞争非常残酷,所以无论如何,中国都要保证自身经济体的稳健,这样才能在未来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避免日本的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基建   地方政府   债务   中国   风险   银行   系统   客流   很大   铁路   中央   我国   政策   通知   房地产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