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货币洪流“覆水难收”,中国在全球经济“钢丝”上保持平衡

货币狂潮难退场

现在金融市场普遍关心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美联储的这一轮无限量化宽松该怎么退场?

不关心是不行的,因为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几乎都在上涨,从粮食到有色金属,从铁矿石的钢材,从木材到水泥…你很难找到没有大幅度上涨的原物料。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向终端传导。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开始感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终端物价带来的压力。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美联储还是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必须要考虑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问题了。

但是关键还在于美联储,因为美联储是美元的总阀门。


美元的货币洪流“覆水难收”,中国在全球经济“钢丝”上保持平衡


但是,退出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无论是人类历史还是资本主义的历史,都没有过回收如此大的货币狂潮的经验。

资金海啸猛然退潮会发生什么?我们很难预料。

但是,有两件事情让市场感到非常的不安。

1、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债遭到抛售,导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给金融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动荡,美股当时有一个比较大的回调,但是美债的收益率升到了多少呢?最高点也只是区区的1.7%,还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已经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压力。

2、第2件事情发生在上周五,美国最新公布的非农就业报告惨不忍睹——是纪录上与预期相差最远的一次,但股市依旧上涨。其背后的逻辑就在于,很差的就业数据意味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概率降低,市场仍然能够维持货币超发,短时间不担心退潮。

以上两件事情反映了目前金融市场上维持价格的基本逻辑:1)基本面既是资金面;2)资产价格对市场利率极其敏感。

总之,一旦资金退潮,利率上升,金融市场就会发生猛烈的下跌,从股票市场到比特币,以及大宗商品估计都很难幸免。

而引线已经越烧越短。


美元的货币洪流“覆水难收”,中国在全球经济“钢丝”上保持平衡


对中国的影响

毫无疑问,美国以及全球市场的变化对中国一定会产生影响。

首先,通胀的传导是双向的。美元泛滥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冲击中国的生产端,导致中国的生产成本增加,当中国企业向外部分成本转嫁时,就导致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的进口价格上升。

当然,必然会有一部分成本是留在国内的,所以中国的通胀压力也会增加。这限制了国内货币政策。自3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的逆回购操作规模每次只有100亿元的微量,即便在5月6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的情况下,央行当日仍只保持100亿元的投放规模,而非对冲到期量。由此可见,人民银行一直在压制国内的流动性。


美元的货币洪流“覆水难收”,中国在全球经济“钢丝”上保持平衡


这对于国内的股市肯定是不利的,这也是A股与美股冰火两重天的根本原因——美国的货币政策越是烈火烹油,中国越要压制流动性。

此外,我们看到中国希望利用这次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解决一些国内的结构性问题,比如煤炭的价格上涨,对于缓解煤炭企业的高负债有利,钢材价格上涨,对于压制房地产和一些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利。

中国甚至取消了钢材的出口退税,用钢材价格的上涨对冲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把成本转嫁给西方,这是一种地缘经济的对冲。

总之在全球经济走钢铁的情况下,中国也一直在保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中国   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   覆水难收   通胀   终端   大宗   洪流   美国   宽松   钢丝   货币政策   金融市场   钢材   对冲   事情   美元   国内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