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救中国,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

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


这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941年写的一首诗。我们可能很难完全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然而,作者在晚年落寞孤寂的时候,仍然回忆“二十年前事”,说明这种印象是深深铭刻在心里的。

“二十年前事”都有些什么难以忘怀的事呢?

自然少不了1921年的建党——这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不可能不回忆这件事。

应该还少不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不会忘记这件事。

一定还少不了《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也是建党初期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最初命名为《青年杂志》的这一刊物是由陈独秀在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的认识下一手创办的。

在《新青年》发刊词中,陈独秀满怀激情地指出:凡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当“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这些文字和后来胡适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等文章,至今读起来仍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甚至激情。

如果觉得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想靠近一点,想深入了解一些的话,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还是有渠道的——就在今年的6月1日,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池子箭杆胡同的陈独秀旧居,也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了。

箭杆胡同20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这座今天看来极普通的小院,当年曾聚集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等一大批优秀的思想者和文化先驱,因此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部”;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很多事件都是在这个小院发生的。

如果你现在去,还能赶上“历史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在现场感悟历史,感受红色精神,更容易了解和感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新文化运动   前事   朝日   胡适   中国   鲁迅   箭杆   旧址   小院   北京   少不了   刊物   编辑部   新青年   思想   青年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