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作为我国传统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以其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信阳毛尖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新的历史条件下,信阳毛尖红于当代,名扬天下,蜚声海外。北宋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一、驰名中外的信阳毛尖

茶,最早叫茶、茗、葭萌……据考证,到了唐代才正式叫茶。茶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皇亲国戚、王公贵族的青睐。由于云、贵、川距当时的都城路途遥远,茶叶转运困难,保鲜储运技术不发达等原因,茶叶到达贵族口中时,已失去了其应有的品味,于是由茶叶的转运变成茶树的移植。东周时期,河南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京都在洛阳),茶树沿川陕大道向北传入陕西。由于秦岭以北气候寒冷,茶树不能向西北推移,只能沿汉水东移。人工种茶沿汉水经湖北襄阳引种到河南信阳,之后又向东传至光州(今信阳光山一带)、潢川、商城、固始等地。战国时代,安徽、山东成为政治、经济中心,茶树再向东移入安徽西部寿州(六安),就形成了著名的淮南茶区,这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八大茶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茶区。

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公元760~780年间,茶圣陆羽编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准南茶,光州(今信阳光山县)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今信阳县)土贡品有茶。”北宋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茶传入信阳后,随着官府和寺庙僧众的推广引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了宋代,信阳茶区又有扩大,除信阳、光山有卖茶场外,固始、商城等也被列入当时的国家重点茶区,信阳成为全国13个卖茶场之一。北宋时期,信阳产茶达lO万斤,占全国13个卖茶场交易总量的五分之一。到清朝,信阳种茶面积又扩大到六个县,面积达2万亩,产量约300吨。清朝末期,成立了“八大茶社”。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炒茶师傅在“走出去,请进来”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别人的炒制技术,结合实际,1913年终于创制出了用生熟锅大帚把炒制,经过杀青、揉捻、理条、烘干、捡剔等主要工序制作的信阳毛尖。

1915年,信阳车云山出产的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万花争艳中,戴上了一等金质奖章的桂冠,驰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不久,驻中国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使馆,用他们本国的画报对信阳毛尖进行了专题报道。1959年,国家组织茶叶评比,评出浙江西湖龙井、河南信阳毛尖、江苏碧螺春、安徽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湖南君山银针、贵州都匀毛尖等全国十大名茶。此后,信阳毛尖以其形美、包翠、香高、味浓而屡获殊荣。1990年,信阳毛尖在全国绿茶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质量奖金奖;1999午获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7年获全国名优绿茶呼比金奖,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在日本举办的第三届世界茶叶节上,信阳选送的21个茶样,在世界219个茶样中全部获奖,夺得最高金奖6个,金奖10个,银奖5个,其中最高金奖和金奖总数占全部金奖总数的三分之一。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由此可见,信阳毛尖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新的历史条件下,信阳毛尖红于当代,名扬天下,蜚声海外。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结束停采,再采为夏茶,采摘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八、九月间,秋芽萌发,采之则称为“秋茶”。秋季萌芽多为养树而不摘,于是便有“头茶苦、二茶涩、秋茶好喝舍不得”之说。

“信阳毛尖”名称的演变

唐代 “大模茶”

宋代 “片茶”“散茶”

明代 “芽茶”“叶茶”

清末 “本山毛尖” “毛尖”

清末 “车云龙井”

清末 “信阳毛尖”

二、专家点评信阳毛尖

1、河南著名茶叶专家钱远昭先生认为:上等的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好茶既要取之于好地,也要取之于好时,信阳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优越的原料,所以这里的茶叶内质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芳香物质、水浸出物质等含量,均高于南方茶区。信阳毛尖对鲜叶的采摘要求十分严格,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需10万多个芽头,采摘标准之高,可想而知。信阳毛尖的加工工艺是在多年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独创性保证了信阳毛尖独特品质。

2、信阳著名茶叶专家黄执优先生说:根据茶叶不同加工方法分类,信阳毛尖属于绿茶类,也就是属于不发酵茶。在绿茶中又用锅炒杀青和蒸气杀青这两种不同的杀青方法,绿茶又有不同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属于锅炒杀青的绿茶,有着自己独特的炒制工艺,所以,茶叶的外形呈长条形,特级、一级毛尖呈针形,细圆光直,显毛锋。茶叶香气为清香,并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毫香、鲜嫩香、熟板栗香,茶汤滋味具有浓烈的香醇特征。

3、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等在《中国名茶》中说:“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外形细直圆光而多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味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香。制毛尖的工具虽简单,但手法十分巧妙,它的炒烘工艺也很符合道理。由于它在炒烘过程中随着叶子水分逐渐减少而逐渐变动做法,外形和内质缓缓起到了相应变化,使毛尖成为独具一格的名茶”。

三、科学解读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独特风味与何有关呢?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的地质专家们通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土壤和茶叶中与农作物生长、人体健康及环境污染等有关的N、P、K等22种元素,从地质学的角度对信阳茶叶品质、产量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优质信阳毛尖的最佳地质生态环境。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自然环境优越,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区。这里山峦起伏,林木茂密,植被丰厚,雨鞋充沛,云雾弥漫,空气湿润,太阳光照充足,口夜温差较大。茶树芽叶生长良好,持嫩性强,肥厚多毫,有机物质积累较大。全年平均气温不高,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这正是炒制优质绿茶所不能缺少的。信阳毛尖内含丰富的有机物质,香高味爽。专家们经过长期的考察认为,信阳茶区的生态环境适于优质茶树的生长和创建优质茶产区。

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认为有些作为“贡品”的农作物就是“择土而生,隔界不长”。中药就有“道地药材”之说。这就是说名优农作物与种植区的土壤有很大的关系,而土壤质地的好坏不仅与成土母岩有关,还与水的物源区地质背景有关。

那么,信阳毛尖的形成又与哪些地质背景有关呢?2003年11月26日,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展农业地质调查项目,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信阳茶叶特色农业项目的实施。

2004~2005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的科技工作者依托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开展了“信阳市特色农业区茶叶、板栗、银杏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对位于信阳市浉河区西部山区260平方干米的茶区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土壤和茶叶中与农作物生长、人体健康及环境污染等有关的N、P、K等22种元素,从地质学的角度对信阳茶叶品质、产量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同等自然环境条件下,地质环境是影响茶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黑龙潭位于信阳市区西40公里的浉河源头。因山溪中有三个清潭相连,一潭比一潭深,终年碧水不竭,远远望去宛如一条黑龙穿行于山间而得名黑龙潭。黑龙潭茶山是信阳毛尖的重要产地。人常说:“毛尖好喝有车云,龙潭毛尖赛车云。”1985年,特级、一级毛尖国优银质奖茶样,均出自黑龙潭。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通过开展地质调查,地质专家们分析了信阳茶区的特征:

1、理想的地貌。信阳茶区地处大别山西段北坡和桐柏山区的东段北坡。由于造山运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以及风化、剥蚀和搬运等外动力地质作用,花岗岩和变质岩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岩石,任自然环境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在山体中,花岗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多形成低山,海拔一般在300~800米,最低200米,坡度15°~25°;变质岩抗风化能力较弱,易风化剥蚀,变质岩分布区多形成丘陵,海拔一般110~160米,坡度7°~13°。信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从南到北,地貌类型大致为山地、丘陵、岗地、平原。信阳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地与山前丘陵区,而优质茶叶均产于山地。

2、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信阳毛尖荣产区5月份以前,太阳散射光大干直射光,此时正是信阳茶区的春雨季节。因此,茶树生长旺盛,形成的茶芽较嫩,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含量高,含氮化合物增多,茶多酚、纤维素减少,制作的茶品质好。但由于信阳阳光直射辐射较少,造成信阳茶区地表温度回升慢,茶芽萌动较晚,春茶上市晚,相应缩短了茶树年采摘期,降低了信阳茶叶的产量。同时,相对于丘陵地带,山地植被更茂盛,由于茶树被树木所荫蔽,降低了直射光强度,增加了漫射光比例,更适宜茶叶质量的提高。但茶叶产量也相对较低。

温度是影响茶树芽叶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信阳毛尖茶产区高于10℃的持续天数为224.6天,20~30℃气温持续天数为130.2天,有利于茶树较快生长。但由于4~10月份平均气温较低,仅为20.7℃,一定程度上又影响茶树正常生长的新陈代谢强度,其光合作用效率也受影响,导致茶叶产量低。在茶树正常生长气温条件有利于质量提高;温度较低使茶叶物质积累慢,延长其营养生长时间,周期长轮次少,内含物质丰富。

另外,日温差也是影响信阳毛尖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产区4~10月份气温日温差平均9.4℃,较小的日温差一方面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长,另一方面由于日温差小,不利于物质的积累,影响茶叶品质的提高。

因此,就温度可言,信阳毛尖茶产区温度条件能较好地满足茶树正常生长需求,是一个优质产茶区。但由于其温度较低,活动积温少,日温差小,不利于茶树生长,又是一个单产较低的茶区。由于山地日温差相对于丘陵日温差大,因此,与丘陵(110~300m)的茶树相比,在山地(300~800m)生长的茶叶品质优,但产量低。

3、充足的水分。信阳毛尖茶产区年降雨量为1200~1400mm,特别是4~9月茶树生长期的降雨量,月平均在120mm以上,且全年平均空气相对温度为77~81%,其中4~10月相对湿度较高。相对湿度高,可以起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茶树蒸腾作用,从而减少水分消耗,起着补偿降雨量不足的作用;同时相对湿度高,可减少对茶树生长不利的直射光,降低直射光强度,改变光质,增加漫射光比例,有利于优质茶叶的形成。

因此,就水分而言,信阳毛尖茶产区属茶树适生区。同时,相对于丘陵地带,在山地海拔较高之处,常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更适宜茶树生长和茶叶质量的提高。

4、优质的土壤。俗话说:“易地而竭,隔界不长”,农作物对地质背景有较强的选择性,在品种、气候等条件相近时,地质背景就成为控制品质的内在条件,信阳茶叶也毫不例外。信阳茶区土壤形成的母质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花岗岩,另一类为变质泥沙质碎屑岩及基性、酸性火山岩。以花岗岩为母质的土壤硅、钾、钠含量较高,铁、镁、钙、锰含量较低,上壤结构体为粒状结构,具有多级空隙,有利于通气蓄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宜受外界的破坏,生长的茶叶品质优良;以变质岩为母质的土壤铁、镁、钙、锰含量较高,硅、钾、钠较低,上壤结构体多为小块状结构,通气蓄水能力较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土壤差,生长的茶叶品质也相对较差。总体上,信阳茶区茶园土壤土层较厚,土壤PH值范围在5.0~6.2之间,呈弱酸性,无Hg、As、Pb、Cd、Cr等重金属元素污染,达到国家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标准,从根本上保证了优质茶叶质量。由此可见信阳茶区土壤之分有利于优质茶叶的生长。

四、毛尖的金光大道

1992年5月15日,信阳正是春茶采摘的季节,首届信阳茶文化节在彩球漫天腾空、信鸽展翅中拉开了序幕。从此,信阳打开山门,迎来五洲宾朋,使信阳走向世界,让世界开始了解信阳。

自1992年以来,信阳以饮誉海内外的信阳毛尖为载体,成功举办了多届茶文化节,他们以茶为媒,弘扬茶文化,扩大开放,提高了信阳的知名度,促进了信阳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发挥优势,把茶产业作为信阳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品牌推进、质量推进、企业推进、文化推进、旅游推进和城市推进六大战略,每年以15~20万亩的速度推进新茶园建设,争取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力争把信阳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产销地,全国最大的绿茶年产基地和江北地区主要的荣文化旅游休闲城市、由茶资源大市跨越到茶产业强市,进而把信阳打造成中国茶都。

目前,建好茶城市、开发茶基地、发展茶经济、融入茶文化,已成为勤劳的信阳人把自己的家乡打造为中国著名茶都的追求与梦想!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五、信阳毛尖营养知多少

信阳毛尖的营养成分有氨基酸、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据分析测试表明:信阳毛尖中游离氯基酸有20多种。信阳毛尖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多,而凡含量高。到日前为止,已测得维生素10余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维生素C(抗坏血酸),每100克茶叶中含有100~500毫克。优质信阳毛尖茶大多在200毫克以上,共含量比等量的柠檬、菠萝、苹果、橘子还多。茶叶中维生素C又几乎全部能溶于茶汤,所以,饮茶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一个人每天饮茶5~6杯,就可以从茶叶中直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C。

信阳毛尖与其他名茶化学成分含量比较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从信阳毛尖与其他名茶化学成分含量比较中可以看出,信阳毛尖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较高。

河南信阳毛尖茶知多少?看完都懂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信阳   毛尖   茶树   名茶   温差   丘陵   河南   山地   金奖   土壤   绿茶   地质   茶叶   含量   生长   品质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