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主动脱钩会让立讯们赢吗?富士康、三星真的是“败退”中国?

苹果上游供应商中国内地产能“国产化”置换

近日,代工行业接连出了几个“爆炸”性新闻……

一是7月17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立讯精密及控股股东立讯有限拟以33亿现金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的100%股权,其中立讯精密在此次收购中出资6亿元。完成交易后,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公司的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商。

二是7月29日,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Suzhou Computer)发布了一则致员工的相关说明,除了研发人员,其余人员都将解除劳动合同。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投资总额3358万美元,2003年4月正式投产。2005年5月,韩国三星电子完成了将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全部移至苏州的工程,其它地区的生产工厂将全部关闭。目前员工有2000人,是三星电子全球唯一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两则新闻让中国内地媒体和网民“嗨爆”了!一时间“郭台铭要小心王来春?”、“立讯“震惊”郭台铭”、“三星全线败退中国”等等,大有翻身做主人的味道……

实际上,除了这两家终端产品代工厂外,苹果的上游供应链台资机壳厂可成的大陆工厂也传出要卖给立讯或蓝思。

而且据坊间传闻,连立讯董事长王来春自己都说,“今天客户想把鸿海(订单)转出去的话,没有一个产品线转不了,2年的时间就转完了,对吧?”,大有一统江山的口气。

苹果产品在中国内地与海外市场的制造上脱钩!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让人如此的无奈。

立讯为什么会,或者说为什么可以收购纬创的中国内地产能,主要还是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真正的背景,却是这段时间热门词:所谓的“内循环经济”!说白了,就是中国内地要与全球继续脱钩了!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次纬创的苹果代工产能,主要是苹果找到立讯,然后让立讯和纬创在苹果美国总部办公室谈成了产能交接协议。而在这之前,立讯并不知道纬创要变卖昆山的资产,或者说纬创也没有联系中国内地的企业来接手昆山的资产。

据称纬创是受到了来自中国内地和苹果双方的压力,才主动让苹果寻求其信任可认可的供应商,来接手纬创的昆山产能,以便在成为中方“实体名单”之前全身而退。

如果说是因为有美资背景,主动退出中国内地市场是为了“迎合”中美间的贸易战略部署,那么作为台资背景的可成,也可能出清中国内地的产能,全面布局越南、东南亚和印度,又是什么回事?

据台资的苹果供应链企业间互相通气称,苹果撮合的不仅仅是立讯和纬创,一大波的台资苹果供应链企业都收到了苹果总部的邀请,明确要求“交出”手里的中国内地产能!

仅仅是美企和台企吗?非也!早前日本媒体就曾报道,日本将对从中国内地撤回日本的产能进行补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拿到了这些补贴,如JDI撤回日本本土的后段显示器模组产能。

实际上从中美贸易争端开始,或者说美国宣称要重塑美国制造开始,美资企业为了避开中国内地这个敏感的贸易战“雷区”,就已经纷纷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尽快在中美以外的第三方市场寻找替代产能基地,承接中国内地转移产能的目的地,包括了以越南、菲律宾、马来为主的东南亚、印度和墨西哥等。

海外企业现在是如何经营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

海外企业现在是如何经营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呢,美资企业全部向特斯拉看齐!也就是在中国内地研发、设计、生产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中国制造”的需要,从产品制造层面实现中国内地的“国产化”,或者“国产替代”面子工程。

这也是苹果为什么会要求自己的供应链厂商,把中国内地的产能“交出来”,留给中国内地企业接手的根本原因,要实现销往中国内地的产品“国产化”需求,弄出更多的“国产化替代”政绩来,保住自己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

按照美资企业或更多西方企业的说法是,满足中国内地市场“国产化”或“国产替代”,尽量不往中国内地“出口”产品;也不把中国内地生产的产品卖到其它市场去,避免刺激美国或其它西方政体的“贸易逆差”敏感神经!

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让全球市场的制造业互相脱钩了!

三星、富士康们真的就败了吗?

并没有!

三星、富士康是在把销往除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市场产能,落地到东南亚、印度、墨西哥重新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但并不表示它们放弃了中国内地市场。

实际上为了满足中国内地全产业链“国产化”需求,三星、富士康、甚至其它的供应链厂商,都在寻求在中国内地实现“国产化配套”,把产业链的产能进行中国内地“国产替代化”洗白。

中国内地的“国产化”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一类是把知识产权共享到中国内地的产品定义为“自主研发国产化替代”产品,一类是把产能建在中国内地的产品,称之为“国产化”产品。

而随着形势越来越苛严,现在海外资本其实也开始学会利用中国内地的市场政策,更多的是把后级技术封装成在中国内地“研究”机构出口,在中国内地申请知识产权和组织产能进行内销,满足中国内地的“国产化替代”需求。

就像特斯拉一样,把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工程的图纸拿到中国内地市场,再封装成量产工艺申请中国内地知识产权,对外宣称实现了“百分之百自主研发国产化”!

三星也一样,为了在中国内地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此前主动结束了自己的手机终端产品ODM/OEM业务,把销往海外商品的产能重新落地在了越南和印度,而销往中国内地市场的产品,大部分交给了闻泰ODM代工,变成了“中国制造”的三星手机!

而这一次,又把所有的笔记本电脑ODM业务结束,未来销往中国内地市场的三星笔记本电脑,也将采取贴牌闻泰代工的产品为主。

然而另一方面,三星却在天津和西安继续投资,除了设立“中国研究机构”来出品中国知识产权外,三星在天津的新能源电池产能、西安的存储器产能,也继续扩产,配合中国内地的“全面国产化”需求。

以西安为例,2012年,三星电子宣布在中国西安投资建设闪存芯片工厂。当年9月12日,三星一期投资1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在西安开工建设,这是三星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

2018年3月,三星又一次在西安投入70亿美元开工二期半导体项目;2019年底,三星宣布,将向西安工厂投资80亿美元,提高NAND记忆体的产能。由于中国内地市场的扩大,三星决定扩大西安工厂产能,应对增加的需求。

2020年,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视察了西安芯片工厂,继续评估扩产计划。随后,三星电子增派300多人援建西安工厂。由此可见,三星对中国内地的需求异常重视。

不仅如此,2019年三星在天津建设了全球领先的车用MLCC工厂、动力电池生产线等新项目,新增的高端制造方面的投资达24亿美元。目前,在天津区域内三星已经建设了10家企业,累计投资超过58亿美元。

实际上富士康也一样,今年7月22日富士康在青岛建设的先进半导体组装和测试工厂破土动工,青岛工厂项目中总计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约合86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富士康在青岛的新工厂将致力于为5G和AI(人工智能)相关设备应用中使用的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先进的封装技术,如扇出(fan-out)、晶片级键合(bonding)和堆叠(stacking)。按照设计规模,该工厂的月生产能力能够达到3万片12英寸晶圆。青岛新工厂也是富士康加强其在半导体领域部署的重要一步。在过去的两年里,富士康已与珠海、济南和南京政府就参与当地芯片制造达成了多项协议。

也就是说,富士康在把销往海外的产品代工业务在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地重新落地外,却增加了满足中国内地“国产化替代”需求的上游产业链延伸。

这种局面看起来好像十分诡异!在苹果要求其它产业链上的代工企业把产能“交出来”,还给中国内地企业实现“国产化”不同,像三星和富士康这类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实际上采取了把关键性技术继续留在海外,但把后端技术和量产工艺封装成了满足中国内地“国产化替代”知识产权的新产能,继续在中国内地市场获益。

海外企业通过“国产化”洗白分享中国内地“内循环经济“成果

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脱钩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发生,其中以谷歌、FACEBOOK等企业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业务终止最为明显。但典型的割裂市场产品代表,则是微软和苹果。

10多年前,微软和苹果为了适应中国内地市场,不但在中国内地建立了所谓的“中国研究院”,把一些应用技术转换成适应中国内地市场的知识产权产品,还建立了符合中国内地内容审查的数据中心,把中国内地的用户数据存储在中国内地,而且所有的服务,也都重新按照中国内地需求进行映像,完全与全球市场的数据进行隔离,即不能让中国内地以外的用户访问中国内地的数据,也不能让中国内地的用户访问海外的数据,形成封闭的中国内地网络与应用生态。

而谷歌、FACEBOOK等企业则没有响应中国内地的这种网络与数据业务隔离需求,所以一直无法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中国内地的用户不管全球任何地方,都无法使用谷歌和FACEBOOK的产品,除非在海外进行用户注册,也只能在海外使用。

现在苹果除了在网络和应用端,开始执行中国内地“国产化”政策外,也开始把产品供应链进行中国内地“国产化”洗白,为了就是继续保有中国内地的庞大用户量基础,继续让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在中国内地分享“内循环”经济生态成果。

后记

从宏观产品制造到微观产品代工实现“国产化替代”到“内循环经济”,或许可以满足中国内地“中国制造”需求,让海外企业“败退”中国内地市场。

但有没有想过该如何设计出跟特斯拉、苹果一样性能、或品质、或理念的产品?并还能自己迭代下去?

如果全球市场也跟随中国内地市场在各个经济体内部推行“国产化替代”政策,让全球市场各自封闭脱钩,全部都是经济“内循环”,这样的经济还能继续往前发展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三星   中美   苹果   印度   代工   西安   产能   中国   中国内地   主动   工厂   需求   海外   数码   全球   市场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