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宪问十四(14)

「论语笔记」宪问十四(1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⑴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拔,文是谥号,卫献公之孙。⑵公明贾,复姓公明,名贾,卫人。⑶信:确实,真实。⑷时:指根据实际情况。⑸厌:讨厌。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起公叔文子的事:“听人说先生他不说话、不发笑、不取钱财,真的是这样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告诉你的那个人说错了。先生是度量了实际情况后再说话,因此别人不讨厌他说话;先生是心里快乐了才自然笑出来,因此别人不讨厌他笑;对钱财,先生是先考虑符合不符合礼义然后才去拿取,因此别人不讨厌他拿取钱财。”孔子说:“真是那样吗?难道真是那样吗?”

【简评】关于公叔文子,可以查到的资料不是很多。在《礼记·檀弓下》上边有这样的记载: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从这记载来看,公叔文子的确是一位勤政爱民,具有较强的政治才干的人。在《礼记·檀弓上》上,则有这样的记载: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心态平和、性格宽厚的人。在《左传·鲁定公六年》上,则记载了另一件事情:二月,公侵郑,取匡……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尤人而效之,非礼也。……今将以小忿蒙旧德,无乃不可乎!……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乃止。这段记载则是公叔文子政治才干和他性格的综合表现:清醒的现实头脑和办事稳妥的工作作风,也比较善于辞令。另外,他有个家臣叫僎,公叔文子退休后推荐此人担任跟自己一样的官职,用人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身,孔子对这事很欣赏。

以上几件事,说的是公叔文子是个贤能有德的人。

说话要得根据实际情况才发言,笑要发自于内心,不是强装出来的,获取钱财,必须取之有道。公叔文子虽然贤能,但是不是能够完全做到这些呢?孔子似乎不太相信他真能完全做到,所以孔子说“真是那样吗?难道真是那样吗?”至于孔子为什么要怀疑,原因不得而知。汉经学家马融说“美其得道,嫌不能悉然”,意思是赞扬公叔文子做事情符合仁道,但对仁道又不能了然于心。不过,从“然”字上看,口气似乎也不太确定,大概真实的原因只有孔子自己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家臣   公孙   装出   东门   唯才是举   论语   孔子   夫子   贤能   礼记   才干   钱财   原作者   讨厌   本文   说话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