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5月31日,一条爆炸性消息迅速传遍网络,三胎政策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20天后出台,标志着生育限制的进一步放开。

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公布三胎政策,说明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了人口结构在未来的潜在问题。但有句话说得好:想生三胎,得先有二胎;想生二胎,得先有头胎。所以三胎政策能带来的人口增量肯定要少于二胎政策。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甚至连头胎、二胎都不愿意生,三胎政策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二胎政策实行前后的出生人口变化情况又如何呢?下图是2011年后历年的出生人口数量统计,可以看出在“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的2014和2016年,出生人数分别只比上一年增加了2.87%和7.92%,而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二年(2017)起,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便一路掉头向下,2020年相比2016年,短短4年间,出生人口数量就下降了43.81%,用“断崖式下降”来形容都不为过。(备注:由于公安部的数据,涉及到居民身份证号数量,相对更为精准,因此2020年数据采信了公安部数据)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一方面是出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而另一方面则是百姓的生育意愿持续低迷。早在2018年,新浪财经就曾进行过“为国生娃,你愿不愿意”的调查,共有超过1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近半数参与者选择“一个也不想生”,而在不想生的原因中,60%的人选择“养不起”。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而对很多人来说,即便是有选择生几个权利的投票,也是“大型凡尔赛现场”,因为很多人甚至还没有进入第一关——结婚。根据《2020年中国结婚消费趋势洞察》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的结婚率逐年下降,5年间下降了1/4强,而在2020年,每对新人平均结婚消费超过22万元,是6年前的3.5倍以上(这样严重影响民生的消息,居然还会被当作正面新闻报道)。这还不包括为了达到结婚门槛而买房、买车的花销。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相比起来,买车的花销倒还好,而买房的花销嘛……说多了都是泪。

相关政策的出台,显然不会考虑不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时,特别强调: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放在一体考虑,可以看出国家对生育这件事看得还是很通透的。那么,想要切实提高百姓的生育意愿,哪些方法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取缔营利性课外辅导

从最近各地方政府对课外辅导班进行处罚的新闻,结合处罚的时机,再联想到北京、上海等地目前对“学区房”的态度,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随着现在“内卷”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子女养育成本中,课外辅导成本的占比不断提升。而这些课外辅导,一方面通过夸大宣传、制造焦虑等蛊惑家长,一方面其高昂的学费让家长们苦不堪言。而取缔这些课外辅导班,可以切实减轻家长们的攀比心和经济负担。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名目繁多的课外辅导班


强化托育班功能

很多有条件的父母之所以不愿多生,很大程度上与“养育难”相关。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放学早,彼时家长还没下班(甚至很多家长还要加班),因此就存在着带娃“空窗期”。而在计划经济年代,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问题,是通过工厂附属的幼儿园完成的。虽说现在不可能再回到那个年代去,但可以考虑继承这个思路。幼儿园和小学要在放学后设立托班,帮那些尚未下班的家长继续带孩子,同时进行作业辅导和兴趣班培养,这样既可以代替辅导班的辅导功能,又可以切实解决家长下班前带娃的痛点。事实上,如广州、连云港等地已经开始了政府介入/补贴托育班管理的试点。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托育班


学校和少年宫应承担起课外辅导功能

俗话说“存在即合理”,补习班之所以能够铺天盖地,与现在基础教育存在的缺失和不足不无关系。很多学校在“减负”的大旗下越减越轻,连基本的知识点都讲不好,却把辅导作业、能力提升的责任推给了校外辅导班,让“减负后”的孩子们周末也不得休息,本末倒置。同时负责培养兴趣的少年宫资源严重不足,这才给了民营辅导班“大行其道”的机会。说到底,减负减了半天,倒是减了学校的负担,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负担。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学校的“足球兴趣班”

相关的不良风气应通过组合政策扭转过来,让学校/少年宫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除家长外的的“第二责任人”和“唯一责任人”,而不会让家长非得通过费用高昂的辅导班满足子女的培训需求,从而切实降低家长的养育负担。

为多生育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俗话说“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在一二线城市,高昂的房价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而多子女则必然需要面积较大的住房空间。不断高涨的房租则不仅让年轻人买不起,也让他们变得“租不起”。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新加坡的组屋

而为多子女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无疑会极大地降低家庭的住房和经济负担。但大城市高昂的房价,使得指望政府免费为市民发放房产显然不现实。但其实这些需要帮扶的家庭,需要解决的只是居住权,而非产权,造成问题主要症结还是当地的保障性住房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对于多子女家庭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倾斜(比如说三胎家庭保证可以申请到,而二胎家庭优先排队等)则可以给出明确的鼓励和保障生育的政策信号,让这些家庭可以以免费或极低的价格居住到子女成年,同时通过上征信等方式,严格防止房屋转租。

为多子女家庭发放定向消费券

若要切实减轻多子女家庭的抚育成本,仅仅税收减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予以更进一步的帮扶。但如果直接给予现金帮助,显然也并不合适,因为这样很可能导致款项被挪用,难以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为了能够实现“精准帮扶”,可以考虑向多子女家庭发放定向消费券。而为了防止消费券被倒卖,可以采取实名领用的方式,受助家庭在领取消费券后,可以去指定的超市/卖场购买母婴用品,这样即切实减轻了孩子的养育负担。

整治婚俗陋习

在不少地方,受重男轻女等思想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不良的“伪女拳”思想泛滥,使得部分地区的婚俗出现不少乱象,除了男方需要准备车房等“硬件”外,彩礼三金等也变得“水涨船高”,甚至早已脱离的当地的消费水平。而“男多女少”,“女性流向大城市和东南沿海”也恶化了这样的困境,造成了很多适龄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娶不起”“不敢娶”的现象。

分房,给钱,帮带娃,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大家愿意生三胎?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在在婚俗市场上的种种乱象,归根到底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男多女少的现实情况,使得部分地区的婚俗市场乱相叠起。而很多青年面对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选择的就是“躺平”(不结婚)。而扭转这样的趋势,除了需要倡议新风俗外,还需要通过“经济”手段进行扭转,比如说成立婚姻基金,来源主要是对于胎儿性别选择征收高昂的费用,而用这些费用通过介绍跨国婚姻等方式,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当男女数量平衡后,婚俗的乱象将会不攻自破(因为女方设置的不平等条件,到最后很可能使自己“嫁不出去”)。

说到底,若要想让百姓提高生育意愿,需要对症下药,切实解决普通老百姓“生不起、养不起”的切肤之痛。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政策,才会让你想生三胎呢?欢迎在投票区和评论区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头胎   政策   婚俗   少年宫   花销   辅导班   婚嫁   课外   切实   住房   负担   人口   家长   家庭   学校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