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胜利书游公子一起读书系列▪开篇辟地

跟胜利书游公子一起读书系列▪开篇辟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胜利书游公子是我新起的笔名——看到“胜利输油公司”的牌子,灵机一动想到的。希望跟大家一起读书,字里行间穿行,沉潜书中,跳出书外,做个好领导,不,好领读。

我给自己这个栏目的定位是“有料、有趣、有品、有用”。我也知道,如果我像黑马会的杨守彬老师一样说做个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四有新人”、“情趣用品”,肯定会让大家觉得更有意思,也更容易被记住,但我不打算这么编。

我希望自己的读书专栏有料——于读到之处,有独到之处。有趣——同样是说一部书,柳敬亭说来,肯定跟其他人不一样。读书也类似,既然称作“书游”,肯定希望引人入胜,带大家旅游胜境。有品——不是说自己多有品位(当然也保证不失品),而是想带大家细细品读。有用——很多作家说自己不承担“灵魂工程师”的责任,自己的作品不承担“有用”的责任。但我认为,就像有些坏书有着“毒品”、“毒药”的作用一样,有些好书,还真的就有“面包”、“蔬菜”和“良药”的作用。举个例子说:慕容雪村冒着生命危险写出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不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副药吗?

说到细细品读,想起曾经看到刘润这样描述樊登(大意):“樊登跟我说,他有一种天分:拿过一本书来,翻阅几十分钟,画个导图,就能特别精彩地讲出来。”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不认为作者“十年辛苦不寻常”写出的书,在说书人这里就可以这么轻松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出书中精髓。

还有,记得刘润在谈到麦肯锡方法的时候说(大意):“当年我一接触到麦肯锡方法,就大为惊艳,将其视为至宝。自从我学了麦肯锡方法以后,在任何事情上表述自己观点的时候,都会说‘关于这个问题,我说三点’——哪怕没有三个观点呢,也这么说,也要说三点。”我觉得这就有点可笑了,也太削足适履,内容服务形式了吧。

我承认樊登、刘润两位老师都是大咖,但我自己不打算像樊登老师那样读书,也不打算带任何人一起这样读书。我也不打算像刘润老师那样表述自己的观点,我有几点就说几点,不会硬凑出个三点,也不会硬“砍”出个三点。

还有,既然提到樊登,我希望我的读书会叫“攀登读书会”——你要说为了蹭热点也行,但最重要的,我给自己的读书会起这么个名字,还是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会带着批判性思维读任何一本书,但不会带着不看优点只看缺点的挑刺的眼光来读书。

当年,徐复观向“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熊十力请教读什么书,熊十力告诉他,可读王船山先生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早年已读过了。”熊十力不高兴地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去见熊十力,说自己已经读完了《读通鉴论》。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徐复观便说出许多不同意原书的地方。徐复观未说完,熊十力便怒声斥骂(就是那种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出息!”熊十力的这一骂,骂得徐复观目瞪口呆,却也豁然开朗:原来熊十力骂人骂得这样凶!原来熊十力读书读得这样熟!原来读书是要先读出每一部的意义!熊十力的此番怒骂如棒喝一般,让徐复观有“起死回生”之感。此后,徐复观便用一生的时间来钻研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学宗,新儒学大师。

即便读鸡汤、传销类书籍,我也会有收获——里面的“孔子曾经说过、庄子曾经说过等,某位哲人曾经说过”等文字,可都是有用的。再比如【杜拉拉升职记】,绝对不是名著,但也不能说是垃圾书。这种书读了有用吗?有。我曾经浏览过这本书,看到书中“没用的烂好人”一句,就给我很大的触动。从性格上来说,我就容易做烂好人——不愿意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又不好意思向别人提无理要求,这就是标准的烂好人特征。后来,我故意跟人翻脸(在不翻脸也可以的情况下),故意拒绝一些工作(不拒绝也可以),这有点矫枉过正,但值得。

看曾国藩传记,曾国藩说,祖父有句话是他拳拳服膺的金石良言“懦弱无刚性是男子最大的失败和耻辱”(大意),这句话也一下子击中了我,让我检视自己是不是“懦弱无刚性”。

今天,第一本要读的书,是陈磊·半小时漫画团队的【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半小时漫画系列丛书一共二十多本。这些书的文字不错,但能火爆、热销,更多地是靠漫画(文字加漫画)加分。如果把漫画抽离,这些书在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总之,有点取巧的意思。

正如它的书名中的关键词“半小时”所揭示的,这是一系列的快餐书,不是经济学名著。我认为,读快餐书的时候,要有一个原则——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吃了10块钱的快餐维持我的生命,不是我“用10块钱快餐维持的这个生命就值10块钱,生命是无价的”。读快餐书,尽可能地从中吸取营养就是。正如郭沫若说的“人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读任何书,都是为了“长人精神”。

具体说,读这种书,更多地是为了一种框架。多年前,我在三四线城市(说不清是三线还是四线)的广告公司做文案。在msn上跟一个曾在奥美做过策划的同行沟通,她给我看了她博客里的一篇文章,里面有策划、提案的框架。看了之后,我觉得对我很有价值。因为在我们的城市,没有任何人。给我看过这个。然后在不久之后的给海关。做展厅的提案中。我就用到了这个。提案非常成功。我们成功地赢了比稿。

我就在msn上对她表示感谢。后来,我看她发了一篇博客,说她鄙视套框架,并说前段时间“有人就套了她博客里的框架拿下了比稿。”

我看后,觉得有点悲哀,我也没向她解释。但我自己知道,就像打把势卖艺的一样,在策划案中,我是用了别人的“我练过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扔得出去,收得回来的”这套江湖口,但我接下来演练的,是我自己的真功夫。我有过多次用一句口号、一段文案拿下客户的经历。

现在,我读很多书的时候,也会注意学其中的框架和逻辑。就像张五常在《思考的方法》一文中,讲述他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

在大学念书时,我从不缺课的习惯就是为了学老师的思考方法。所有要考的试都考过了,我就转作旁听生。有一次,杰克·赫舒拉发在课后来问我:‘你旁听了我六个学期,难道我所讲的经济学,你还未学全吗?’我回答说:‘你的经济学知识我早从你的著作中学会了,我听你的课与经济学无关——我要学的是你思考的方法。

总之,就算在读的书是“非名著”,我们也不要贬低它,从中尽可能地、创造性地吸取有用的营养就是。

读书者、写作者要有把任何一句话写成一篇五分钟讲稿的能力。古代举子的作文题目不就是从不定哪部经典中摘出的不定哪句话吗?

所以,我在读书的时候,会把书“读得很厚”。希望大家不要嫌烦——对不起,我不该这么要求读者,我该要求的是自己写得越多就越引人入胜。

好了,下面来读这本【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第一篇,为什么要读经济学?是啊,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现代人有百倍千倍的理由不去“以有涯随无涯”,先解决“为什么要学你”的问题。

华罗庚先生有个“默想”阅读法: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我们读书时,不妨也这样。看到一张的标题,先想想自己写的话,会怎样构思、布局。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通鉴   读书会   块钱   开篇   提案   大意   名著   公子   快餐   经济学   框架   有用   漫画   老师   生命   地方   方法   系列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