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学古诗词有啥意义?

我在知乎的回答。

现代人学古诗词有啥意义?

举四个例子。

一、关键词:心声

每次读到、想起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的感觉是这样的:

就算我是旅行家,就算我看到了云蒸霞蔚,云山万重,碧水连天,终不如“依依墟里烟”给我的温暖。

就算我是天文学家,是数星星的孩子张衡,我看到了满天星云,我发现了天降异象,终不如“依依墟里烟”给我的震撼。

有没有过农民久旱盼雨的渴望?这时候,如果有一声遥远的春雷......,不管它是不是一场雨的前奏,听了这声音的农民,冒火的眼里先就掉下泪来,嘶哑的喉咙里,也开始呜咽,像是跟那声雷共鸣一样。古语说““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人就是一条虫,那声雷是唤醒生命的。

好的古诗,就是那声遥远的春雷。

二、关键词:善意(三个例子)

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李白都“世人皆欲杀”了,你还说什么“吾意独怜才”——这才真是不知死的鬼。要知道,这里的“世人”,可是从皇帝到天下人的整个大群体。

当整个世界站在你的对立面,我走出人群,走向你。

2、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

李白处在“死定了”的境地,对于落井下石者(世人皆欲杀,这样的人有多少,可想而知),只是淡淡一句“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这真是天仙品性天仙语。

3、【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这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杜甫是有多善良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自己也知道不靠谱了——早就不是那个时代,皇帝也没尧舜基因。再使风俗淳,就靠自己了。一千多年前,在杜甫诗里,完全看不到“坏人变老”、“你穷你有理”、“你这是偷盗、抢劫好不好”、“贱人,我凭什么要惯着你”这样的义正辞严,只有一个“烂好人”的不讲原则。

现代人写不出好古诗词,大概这是一个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年辈   春雷   怜才   困穷   云蒸霞蔚   远客   尧舜   古诗词   草堂   杜甫   寡妇   李白   天仙   风俗   世人   皇帝   意义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