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从中国市场败退的“大品牌”,根本原因都在这

中国入世的时候,很多人大呼:“狼来了。”因为当时的国产品牌非常弱小,根本无法在资金还是技术层面和外资品牌竞争。

二十年来,国产品牌从技术与资金上实现了赶超,甚至某些领域已经实现全部国产化,这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产业图景。

那些年从中国市场败退的“大品牌”,根本原因都在这

谷歌

相对于欧美日成熟的市场,国内关于市场主体的法律与合规一直趋于不断完善中,对于善于利用精于法律与合规的外资企业而言,国内市场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一直存在某种缺陷,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当发生召回等事件时,中国大陆市场往往被排斥在整体方案之外。

三星从安卓阵营的霸主跌落到other,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国消费者的区别对待。

回看在中国市场上发生的若干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事件中,问题往往不是一下子爆发的,而是逐步酝酿之中的。

当年的谷歌也是如此,当时国家的监管逐步严厉的时候,这些外资难以适应。背后本质是一直以来的傲慢的情绪在作祟。

那些年从中国市场败退的“大品牌”,根本原因都在这

三星

当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可选择的商品越来越多,对外资品牌的神秘感逐步消失,甚至回归到以正常的消费视角开始与品牌方对话时,这些外资品牌就会出现难以适应的障碍。这些曾经造就很多经典管理思想的企业,似乎已经失去前辈对品牌面对消费者时的敬畏与责任。

2016年至2019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3.2万亿元增长到41.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快速成长的中国消费市场,其成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这些外资品牌的认知,他们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认知能力还停留在很久之前的印象。当技术越来越难以成为优势,面对中国品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面对中国消费者失去了原有的神秘感与新鲜感,这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步败退不再是新闻了。

那些年从中国市场败退的“大品牌”,根本原因都在这

吉利

这个现象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汽车行业曾是我们为数不多一直没有实现重大突破的产业,所以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能够选择的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稀缺造就了这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躺赢的局面。所以,中国消费者遇到车辆问题时 ,其诉求一直难以被正面回应。所以,当特斯拉出现的时候,被习惯了互联网生态的用户们视为突破者,视为英雄,很多时候开着特斯拉的人被视为先行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度将特斯拉视为借鉴的方向。如同苹果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一样。苹果已经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典范,无论是面向用户还是面向市场法规,都恪守着作为一家企业该有的底线。

那些年从中国市场败退的“大品牌”,根本原因都在这

特斯拉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会成为恶龙”。

新能源时代,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今非昔比,成长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颠覆国产汽车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印象与地位。面对这种环境,特斯拉如果想要在中国市场立足,就需要重视每一位用户的诉求,遵守一家品牌需要承担的责任。

环境变了,用户的选择多了,还抱着傲慢的态度,技术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消失,特斯拉还能成为哪个传奇吗?显然,时间终究给予很快给予回复。

以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三星   中国市场   尼采   特斯拉   品牌   神秘感   新能源   外资企业   傲慢   中国   中国消费者   汽车品牌   外资   用户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