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被圈养的用户

技术中立论曾在快播事件发生时被提及过,关于技术中立论里有这么一段解释:

技术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物化为人造物,用来取代天然自然物和人自身。这种取代的成功导致了人类的“技术化生存”。现代技术有可能导致人的全面异化,所以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加以必要的、合理的约束。

大数据杀熟,被圈养的用户

技术化生存

关于技术是否中立的争议,曾在线上出现过热议,但是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定义,互联网公司面对很多争议却习惯拿技术中立论来诠释技术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技术可以被人为的从善或者从恶。

大数据技术就是如此,Web时代,用户的行为数据都是通过cookie技术完成追踪,并反馈给品牌方,品牌方再根据营销需要进行营销内容推送。现在很多浏览器推出的隐私版本,实则就是允许用户关掉cookie追踪,对用户访问数据不进行保存或者调用。亚马逊是先行者,早在2000年,亚马逊就因为大数据杀熟被置于风口之中。

相较于移动时代,Web时代,用户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并不是很敏感,因为电脑屏幕足够大,空间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用户对价格明细很容易通过第三方工具形成对比,比较容易规避掉临时涨价或者价格不正常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事件被一款款巨头的app占据,受限手机屏的容量,用户在任何品牌方app时,消费场景其实是封闭,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再去对比或者查询,大数据杀熟的条件更加充分。

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经常用大数据来形容用户的在线化,对应还有一个词:数据孤岛,过去我们讨论的是只有数据孤岛被打通才能形成大数据的海洋。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已经被一款款头部app圈养,形成了大数据海洋,用户数据的集中,意味着头部企业有条件更加精准地对用户的行为形成更为精准的价格投放与营销行为的推动,与传统商业场景不同,在线的价格波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操作。

过去的时间里,在线化后,我们一直被各种教育,例如鼓励免密支付等等,逐渐形成目前的局面:一方面用户对在线服务与产品的价格不再敏感,价格的波动也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支付的时间长度被大大缩减了,免密扣款等方式,让用户几乎无感式的在消费。

所以,即便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大部分人都基本被忽略掉了。爆发出来的个体,都是极少数用户面对日常行为的一种反思,大多数人依然是沉默,他们并不是没有受到伤害,而是被自己忽略掉了,这才是最可怕的真相。

大数据杀熟,被圈养的用户

无感消费

但是,作为互联网公司不要忽视这种即便是少数的发声,因为一旦得到大规模的传播,用户对头部企业的信任感就会极大降低,我们别忘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认知是容易被强化且难以改变的。所以,一旦用户认定在线平台存在这种欺诈行为而固化这种认知之后,那么未来你所推出的任何消费场景,对于用户来说更像是某种新的欺骗。

尤其是,目前头部企业正在推进的无人超市,无感消费等场景,一旦用户失去信任,那么便难以再推进下去。

对于用户本身而言,尽可能关掉各种免密扣款功能,每次支付最好是看一下,如果能做到对比下上一次消费金额,可能就能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再先进的技术,只是体验感受的提升,对于用户自身而言并不是多有价值意义的事情,反而钱包里的钱才是实实在在关乎自身利益的东西。恰恰,我们大多数人的积蓄都是通过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以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在线   亚马逊   自然物   数据   用户   孤岛   精准   头部   认知   场景   品牌   时代   价格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