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的突破,除了决心,还需要关注历史进程

今日关于中美科技竞争的话题又热了起来,尤其涉及到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又一次牵动很多国人的心,这个问题其实到今天已经无须过于争论: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前段时间,中美刚刚成立“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与贸易限制工作组”,导致过很多人乐观地认为中美之间的高科技竞争告一段落,没想到又迎来了美国FCC关注华为等威胁其国家安全,可见核心技术之争,除非自己实现突破,否则主动权一直在对方手里。

核心技术的突破,除了决心,还需要关注历史进程

回看历史,中国的关键产业均是如此,例如:汽车,大飞机等项目。1983年,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与戴姆勒成立合资企业,到今天,国产汽车中核心部件:发动机技术依然没有实质性迎来突破。而国产大飞机项目,则是在2001年4月,由20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并于2003年正式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正式进入论证阶段,直到08年中国商飞正式成立,再到17年首飞成功。可见,即便是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市场,也需要同时掌握关键技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巨大的利益。

核心技术的突破,除了决心,还需要关注历史进程

相当长的时间里,关于核心技术引用还是独立自主一直存在争议,这其中关于以市场换取时间的观点最受欢迎,尤其是地球村的概念普及之后,大家逐步接受了关于全球产业分工布局的结论,说服大众的商业案例比比皆是:苹果,戴姆勒等全球企业,甚至中国企业通过收购等方式成为跨国企业之后,产业分工全球布局的思路深入人心。问题在于:任何一国家的跨国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都非常依赖其国产技术的研发能力,其中核心技术尤为关键。这一事实在华为等国产品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关键技术的突破,真的仅仅需要努力吗?过去中,在研发汽车发动机等关键技术上,投入不少,但是为什么没有迎来关键突破。因为,再好的技术也需要考虑市场规模,投入需要回报来支撑后续的持续投入。这个可以从京东方等企业中看到具体的落地案例。

核心技术的突破,除了决心,还需要关注历史进程

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考虑市场接受度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历史进程,我们以半导体产业中的芯片举例:事实上,国内芯片制造并非一穷二白,只是在先进制程上受制于人。一旦有了这个基础,那么国产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就有了持续性,那么对于产业而言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旦流程建起来,那么就能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最近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如此,一方面是传统汽车产业正面对新能源逐步崛起的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制造的模式正在颠覆传统汽车,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以此契机,中国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如中国手机品牌发展的路径一样,最终实现突围。

由此,随着手机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整体崛起,因为对芯片的需求,必然触发对先进制程的强烈需求,一旦产业形成巨大的需求量,必然刺激中国国产先进制程加速实现突破。

核心技术的突破,除了决心,还需要关注历史进程

因为国产新兴产业的崛起,面对先进制程的制约,必然面临突破力量的冲击。所以时间依然是关键,庆幸的是我们正处于最佳的时间窗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京东方   华为   中美   新能源   合资企业   中国   关键技术   芯片   历史进程   决心   关键   先进   产业   时间   全球   汽车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