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内卷化”?

最近,有个词在律师行业火了:“内卷化”。


我在翻看相关文章后感到很疑惑,因为从任何角度来看,律师行业内卷化都像个伪命题。


首先,从全国律师总数上看,律师行业远未达到内卷的程度。


其次,从律师提供的服务上看,即使能够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但也是根据用户需求来的,也不是低水平的创新。


但据我观察,律师行业正在慢慢呈现出一种差异化 —— 虽然不是内卷,但有的律师将会逐步占据竞争优势。


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发问:律师服务是大众化的,还是高附加值的?


对于我们做法律科技创业的人来说,会更早地意识到这个变化 —— 这种高附加值的优势,不是短周期的差异,而是长周期的壁垒。


那么,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务是怎样的?深度竞争下,如何才能比别人先看到未来?


下面详述。




1.律师行业“内卷化”?


内卷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含义很深。


简单来说,就是内部竞争激烈,但是不产生对外部的拓展和创新。内卷化,就是指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的状态。


为什么有人会说律师行业“内卷化”呢?这其实和律师人数的增长有关。


历史上,中国发生过几次内卷现象,最近的一次就是中国近代的落后,而导致这个现象的,就和清朝中叶中国发生人口大爆炸有关。


在清朝之前,中国人口难以超过 1 亿,超过 1 亿就会流民四起,天下大乱。但是清朝人口一直发展到 4 亿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然后出事了 —— 太平天国起义。


换句话说,导致内卷的直接原因,就是人口增多。因为供给增多,带来过于便宜的劳动力。于是,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迁,都没法出现了,就算出现了也推广不开,因为这会儿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法律行业就有点这个意思。


法律修音机在《中国律师业:拥挤的地方,真的没有机会了吗?》谈到:


律师这个行业,是一个拥挤的市场。


司法部在《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中提到 —— 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将达到 62 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 4.2 名。


可以预见的是,律师人数规模正在不断增长,未来会有更多人进入律师这个行业。不论你是新入行的,还是已经浸泡在这个行业中的,都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法科生和律师人数增长得很快,法律服务的供给就变多,所以人力就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这会产生两个结果,首先是没有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因为技术就是用来节省人力的,其次就是人力要持续承担沉重的工作。


就像《跨越鸿沟》中说的:


任何技术驱动型的产品都会经历一个曲线,这是社会集体心理的反映。

律师行业“内卷化”?


鸿沟(the chasm)之前有两群人:最开始的一群人(technology enthusiasts)乐于尝试新事物,只要是新的、和技术有关的都愿意去尝试;而第二群人(visionary)对企业有长期的想法,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愿景去找到和尝试新的产品和技术。


但是,这两拨人毕竟很少。近年来法律科技公司一直不温不火,也是这个原因。


因此,律师行业“内卷化”的论调就出现了。


这个推演看似没毛病,但存在一个逻辑漏洞:律师服务的供给真的饱和了吗?


其实不然。


只要你划分一下各个市场,用数据来做下换算,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股权激励,一个典型的 To B 市场,面对全国 3000 万家中小企业,肯定还是供不应求。


因此,律师行业并没有“内卷化”。


但据我观察,律师行业正在慢慢呈现出一种差异化 —— 虽然不是内卷,但有的律师将会逐步占据竞争优势。


我们或许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发问:律师服务是大众化的,还是高附加值的?




2.高附加值的法律服务


所谓高附加值,就是一个工业品,经过你的加工后,卖出去的价值会更高。


比如特斯拉除了卖电车,还提供软件服务,可以根据你的里程数据,不断帮你优化驾驶行为,从而带来更高的价值。


相对的,大众化的产品则缺少这一环节。


和工业品不同的是,律师业务属于服务,但高附加值放到律师服务上,效果更加明显。


原因很简单,人们购买商品的动机,可以分为痛点、痒点、爽点等不同阶段,而律师提供的服务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问题,评判律师服务的好坏,就是能否给客户创造价值。


具体来说,针对同一个法律问题,客户自己解决或者由其他律师做,和你给客户做相比,谁带来的价值更大?


我们必须承认,不同律师提供的服务,就是有差异的,有的律师提供的服务就是更好。


前几年,我们判断一个律师服务能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能否精准把握客户需求。


从整个律师行业来看,经历了诉讼律师、非诉律师、公司法务的转变,背后是法律需求的转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风险防控。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很多发展都是大公司驱动的,包括律师行业,因为大公司的需求更强


其中的非诉律师、公司法务,都是随着大公司的出现而分化出来的。


现在,由于大公司的业务过于复杂,很多法律问题仅仅依靠法务人工处理,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了。因此,很多大公司都在布局法律科技,目的是为了做好风险防控,甚至是做业务拓展。在字节跳动的招聘官网上,就长期挂着一个职位:产品经理(法务智能化方向)。


以前,法律服务基本都是大众化的,律师咨询 case by case 固然会有所区别,但同一类型的问题,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法律服务是大众化的,不会带来更高的价值。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律师行业也从低附加值、低创新性,向高附加值、高创新性转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相对于大多数非诉业务,股权激励业务更加标准化,于是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个业务开发了一个股权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不断沉淀业务数据,那么在未来,我们就可以给客户提供基于数据的行业经验,客户最终所获得的股权激励服务,价值就会更高。


这时,行业内的竞争就不再是谁的文书更严谨、谁的法律流程更完善、谁的报价更低的问题,而是谁更能解决问题。


就像贝佐斯在亚马逊 2018 年致股东信中说的:顾客永远不会满足。他们的期望从来都不会是静止的,而是会不断提升。


因此,要在未来赢得竞争,一定要做高附加值的提供者。




3.走入深度竞争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法律服务的附加值呢?


我们现在看某一类法律业务竞争激烈,本质上都是因为门槛低、供给过剩,从而导致服务同质化。当然,供给过剩是基本的经济规律,并不意味着这类法律业务简单。


在服务同质化的情况下,律师会非常依赖推广营销,容易陷入低价竞争。试想一把雨伞、一包纸巾,这类产品必然依赖渠道的曝光。


非同质化的产品就不一样。


在律师行业,虽然红圈所家大业大,但它们仍逃不脱高昂的人力成本,只能接受优秀律师的薪酬一涨再涨,律师端也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业态,很多个人所层出不穷。


只要有独特的竞争力,永远不会嫌入行太晚。


那么,高附加值的业务在哪呢?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高附加值的环节在研发和市场部分。简单来说,也就是创新型业务。在律师行业中,最常见的就是非诉业务,资本市场律师近年来就非常热门。


但是,创新型业务也不是永恒的,未来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才能比别人先看到未来?


我们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竞争。


竞争,其实并不局限于处在同一平面的玩家。原因很简单,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分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会包含很多环节,包括法律行业。


在传统的法律服务产业链中,只有律师和客户两端,点对点服务。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产业链也不断细分,上游是各种替代性法律服务供应商,比如法律运营岗位的兴起,中间是律师提供精细服务,下游是推广和销售。


未来,高附加值的服务,必然是那些需要多方协作的部分。这种需要多方协作的业务,背后代表的是新兴的需求。


比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底深海等,都需要配套法律的服务。


面对新兴的业务,谁都没有经验,那么解决方案就有两个:一是自己学习,二是多方协作,而后者才是大势所趋。


首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律师精通法律,但不见得精通其他业务,比如获客、营销。其次,从成本上看,协作的成本未必会比单干的成本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业链的细分,行业创造的价值,也要在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之间分配。目前,虽然法律行业的上游供应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后续的发展,议价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就像现在的推广营销渠道一样。


要想获得更高的议价能力,降低在产业链上花费的成本,就要成为高附加值服务的提供者。


这种上下游深度结合,其实就是数字化。而数字化,正在成为律师行业走入深度竞争的一部分。




最后的话


你的存在,其实是被别人所定义的。


在这个时代,产业链博弈是更广义的竞争,没有谁是独立存在的,这就要求你把自己带入到社会网络中,在更高维度思考战略定位。


当你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自己所在行业的竞争格局的时候,有这几个问题要问自己: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律师   行业   法务   议价   同质   法律服务   产业链   中国   环节   竞争   价值   未来   业务   法律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