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第三方律师培训

不是在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


用这话来形容律师,简直太形象了。


律师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也是律师在工作之外投入最多的地方,论坛、沙龙、培训,经常会在律师的周末朋友圈出现。


事实上,律师培训由来已久,基本上每家律所都会培养自家律师,主要以实务培训为主。


但随着互联网大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多元化,新兴法律服务业务门类不断涌现,对律师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明显增多,而这正是传统法学教育所欠缺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纷纷瞄准律师培训这一市场大蛋糕,iCourt、无讼、庭立方等,为律师职业教育带来了新活力,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然而,经过岁月洗礼,风靡一时的第三方律师培训如今有些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了……




1.曾经火爆的第三方律师培训


第一阶段:快速崛起期


时间回溯到 5 年前,第三方律师培训刚刚开始起步。


彼时的律师行业,大部分律师还习惯以纯文字的方式工作,而且赶上 2014 年 —— 裁判文书公开上网的元年,中国律师开启了判例检索时代,法律检索就成了一大需求。


因此,从 2014 年开始兴起的第三方律师培训,大多数属于技能类课程,专业知识只是辅助,因为这个市场没人做,相当于一片还没被开拓的蓝海,典型公司有 iCourt 、天同无讼、上海庭立方等。


这些课程以律师执业思维技能为主,主要包括大数据、可视化、出庭、证据、写作、谈判、演讲、心理学、法律检索、合同审查、法律顾问、尽职调查、法律报价等。


律师执业思维技能无疑是当时最大的痛点,iCourt、无讼等培训机构定价虽高,但凭借自身积累的品牌口碑优势占据绝对的第一梯队。


需求的爆发,激发了众多培训机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力图分羹。一时间,第三方律师培训市场机构林立,竞争异常激烈。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律师培训机构们开始差异化竞争。


各家品牌不惜重金引进法律界的“名师”,从原来的以资深律师为主,到知名法学院的老师、法院的法官、互联网大厂的法务等,持续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权威性。


这一时期,几乎每个行业都在“+媒体”,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基本上每家律师培训机构都开设了自家的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营销。


相关培训内容的普及度越来越广,上至公检法,下至法学院,技能型培训逐渐成为法律人日常学习的必备品。


据说,当年律师培训市场的火爆,甚至还让阿里有了投资兴趣。


第二阶段:迭代、下沉、产品化


凡事都会盛极而衰。


2017 年左右,律师培训逐渐走向下坡路。


第三方律师培训遭遇了和教育行业一样的问题:招生困难。


面对市场的疲软,律师培训机构纷纷拓宽课程产品,提供更多的学习场景。


事实上,律师培训永远不缺需求,比如国家颁布金税三期政策,为了抓住行业红利,相关的财税培训就会有需求。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就会有一些“热词”出现。这些“热词”催生了很多面向律所管理的课程,比如有的培训机构就针对律所的案源和运营痛点,推出了“律所大中台”课程。


与此同时,部分培训机构开始下区域,收割下沉市场的红利。


在此期间,有的培训机构慢慢剥离培训业务,转向研发产品,并开始大规模营销。但当培训机构的最终目的变成了卖产品,培训就变成了辅助、引流品,培训效果自然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从线下转到线上,从技能回归实务


线下培训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做得非常重,成本很高。于是,很多培训机构也搭上知识付费的快车,研发小程序、App 。


现在,微信里扫个码,进个群,打开一个网页,或者上个知乎等,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各个大大小小的律师培训课程。


律师培训也慢慢回归实务,能够提供培训服务的供应商,也从早年的几个头部机构,转变为具备行业知识的每一家律所或每一个律师。


经过岁月洗礼,曾经风靡一时的第三方律师培训,如今有些销声匿迹,不见踪影了……




2.没落的原因


虽然律师培训的需求一直存在,但线下培训课程的一大问题,就是拓展性比较差,产品更新迭代慢且多是优化课程体验,比如这个案例更丰富一点,那个知识点讲的更简单一点。


由于全国律师总人数所限,同一个培训课程,会逐步靠近自然边界,流量见顶是行业难题。


但是,流量见顶更像是压死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的最后一根稻草,它的没落早见端倪。


第三方律师培训市场自身在发展中,有些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


(1)卖货,而不是服务


律师培训本质上属于教育培训,只不过用户是律师。教育培训业永远面临一个矛盾:


律师希望通过培训,起到立马见效的效果,毕竟要花钱有所值。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的培训,对于律师的改变十分有限。


以出海学习举例,外国律所的经验固然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并不是组织一场出海学习,就能够获得直接的效果。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一类课程很难“落地”,无法产生直接的价值。


虽然,过去几年,律师培训市场出现了几十上百门课程,用户几乎覆盖整个律师行业。


但是,不管这个成果清单能开多长,这只是存量的“延长线”,是一个公司级的“舒适区”。


当我们现在从整体来看这些培训课程时,我们看到了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以及货架上越来越多的“产品”。


培训,已经变成了“货”,而第三方律师培训服务商们,只是在货架旁边守着,等着用户前来选择“产品”,而不是真正去帮助用户应对真问题、真挑战。


当时看似繁荣的市场,其实是众多“企业”涌入,收割趋势红利,但没有进行深度的服务。


因为去做深度服务,就意味着要做成一家重咨询的公司,和以产品为主要驱动力的法律科技公司是两个概念。


法律修音机曾经在《如何定义一家法律科技公司|TrueSight》中提到,法律科技公司的估值确实更贵,但前提是你要带来真正的价值。


显然,早年的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大多选择了产品化方向,而产品能够带来的服务价值,还需时间检验。


(2)包装概念,没有产生真正的价值


应对流量见顶的问题,扩展课程是一个方向。


但是,很多后来扩展的课程都是披着概念的外衣,挂羊头卖狗肉,比如“中台”很热,就包装出“律所大中台”课程。


律所真正的需求是案源、是流程管理、是数字化转型,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数字化工具或理念,所以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卖产品。


但问题在于,在大家没有相应的认知和组织能力时,强行上产品未必能起到效果。


本末倒置的发展理念,以概念为噱头,一味地追求卖货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


(3)纯线下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日益多元,纯线下的培训场景已经被严重挤压。


各类培训 App 和小程序的出现,人们获取相关知识也慢慢从线下转向线上,知识付费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线下培训。线下培训即使做得再轻,还是没有集成到互联网平台中那样方便 —— 即便线下培训的效果无敌。


尤其是对于很多需求和付费意愿不是很强的律师来说,简单的免费课程,或者检索第三方律师培训机构的公众号,就可以满足需求。


并且随着律师培训市场的成熟,市场已经趋于完全竞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可以选择。


纯线下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但转型线上之后,又面临着线上获客和可持续商业模式的难题,这完全是另一个逻辑。




3.第三方律师培训前景如何?


那么,第三方律师培训真的不行了吗?


从目前的市场上看,可以肯定的是,肉眼可见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已经没有了,大家都要做更辛苦的事。


但据我观察,律师这个行业,最不缺需求的就是培训了。


(1)实务培训是永恒的需求


首先是关于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需求。


今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将进行单户对公不良贷款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这意味着万亿规模个贷不良资产市场有机会被撬动,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就掀起了一波学习热潮,而刚刚公布的《著作权法》,肯定又将掀起一波学习热潮。


其次是关于专业领域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兴起的非诉律师,尤其是资本市场律师,又比如股权激励业务,都是新产生的分工,都需要相关培训。


机会就像班车,每一趟班车停靠的时间都很短,而且看起来都像末班车。


但是,真的没有末班车,车是一会儿一趟,过了一趟还有一趟


律师想要抓住各个行业上升周期带来的红利,这类培训就一直有需求。


(2)技能型培训仍有需求


当律师群体已经被传统技能型培训洗过一遍后,技能培训还有需求吗?


我认为,仍然有需求。


最有需求的当属案源问题,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一直很火,尤其是微信重点扶持“视频号”之后,市面上就有很多小团队在做,并开始围绕微信这个最后的私域进行裂变。


但是,尽管律师培训有需求,仍然面临着一个问题:教了一套方法论,是否真的能够落地。


一个“笨”办法就是要把培训做重。


以前的培训都是以集训营的形式在做,几个小时或一到两天的课程。但像如何寻找案源等问题,很难上个培训班就能落地的,你可能要派人到律所驻场,把培训做重。


虽然会更累,但这也是差异性所在。


因为大家就是做个一场培训就完事了,而你是真的在交付服务成果。


这就意味着,你是在做一个可持续的创业项目,而不只是一门培训课程。


(3)跨界是趋势


目前,大多数青年律师的成长依靠自学,市场能够提供的培训往往也只是针对某项执业技能或某个疑难法律问题,但现在客户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法律问题了。


比如在得到 App 上,就有很多律师用户在学习商科类课程,跨界思维就是一大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提供这些内容的老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师。他们虽然依附于平台,但并不是专门为律师提供培训。


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每一个拥有真材实料的人,都有更大的可能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最后的话


第三方律师培训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一段历史时期的见证。尽管属于它的浪潮已经退却,但掀起的波澜还在回荡。


当 90、95 后为代表的法律新鲜人开始进入职场,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信息的检索和理解,和上一代人相比是超前的,传统技能型培训的知识可以通过检索获得。


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些法律新鲜人的需求是什么?如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提供服务?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本身,而是趋势的转变。


顺势而为,找到真实的用户需求,是值得每个法律人去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案源   律师   红利   不良贷款   技能   需求   效果   课程   价值   法律   用户   行业   市场   产品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