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高质量律师已经去带货了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法律修音机


今天中午我又和朋友去吃了火锅。


话说最近北京天凉了,吃火锅非常得劲,巴奴的新西兰毛肚、八合里海记的吊龙、凑凑的竹荪虾滑、葫芦娃的水上漂......


不说了已经饿了,淦。


话说回来,我这朋友是个女律师,本科刚毕业就出来执业了,因为她的男神何以琛说过,自己更适合法律实务,胜过学术研究。


但这些年,她错过了读书升值,也错过了互联网红利,现在成功地遭遇了行业的无限内卷。


而她那些本科毕业后或考研、或出国的同学,大部分都混得顺风顺水。


她很痛苦,说电视剧都是骗人的,学历还是有用的。


我说放屁,执业经验才重要,不是说律师越老越吃香吗?你可以用经验吊打这帮新兵蛋子。


她说不是不想好好做业务,本来律师就是一个靠平台招牌和师傅名气吃饭的手艺活,小律所营收不行,恰饭就很难,再不搞营销就没得揾食了。


我说这不重要,大家都去做营销不代表就能做得好,客户喜欢的还是真正有货的律师,你看孙杨案请的国内律师,业务不精就别出来祸害人了。


她说诶,你说的有道理,我最近越来越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并且我发现颜值能给律师极大的赋能,颜值就是生产力。


我大惊,因为我有限的智商理解不了她的逻辑。


看着我充满求知欲的目光,她笑了,说自己现在升值了,是人类高质量女性。


我懵了,难道她这么快就升职为合伙人,可以靠压榨初级律师的劳动时间来赚钱了吗?还是说她已经跟人类高质量男性搭上了?


她说不是那个升职,是股票那个升值。


我听完闪了一下腰,说中概股都跌超 10000 亿美金了,你这边说自己升值了,过分了富婆,你在搞我心态?


她说主要是我突然意识到还搞律师形象那一套不划算,明年这个时候,像我这样貌美如花的律师可能被平台抢破头,所以打算转型,不卷了,所以我不焦虑了,生活有盼头了,心情就好了。


我说你等会,你怎么知道明年你要被抢破头?而且为什么要抢高颜值女律师?这没有因果关系啊,你已经悟到这种境界了吗?


你能告诉我明天股票涨跌吗?


她说你别提股票,你关心互联网不?最近视频号 3 亿 DAU 了。DAU 懂不?就是日活跃人数。更早的时候,抖音的 DAU 也超过微信了,就是超过 10 亿了。


我说我知道啊,但这和你有啥关系?


她笑了,说我给你分析分析。你看,抖音日活都超过微信了,这意味着什么?


我说这不就是时代变了,短视频超过即时通讯成为主流的内容表达形式,搞自媒体的律师不用再卷到下班回家还要苦逼地写文章了么?谁写得过那些网文写手啊。


她说不对,进入视频时代不意味着不卷,恰恰相反,新的卷时代才刚刚到来,你以为律师们每天下班回家熬夜写文章的日子结束了吗?


不,营销这东西,大家都不搞,那就是拼口碑,拼专业能力,但是你搞营销,就可能绕过专业能力,从而拿到更多的案源,别人都搞你不搞,你有专业能力也没用,你说这些律师们,会怎么做?


我说:拍视频吧。


她一拍桌子:对,拍视频!但你知道律师都在拍哪些类型的视频吗?


我说不就是拍法律科普视频吗?还能怎么着。


她说没错,大多数律师都能想到这点,但这条路的终局也会是卷。看过复联4不?不论你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被灭霸消灭的结局,只有那一千四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能赢。


我想了想,好像确实有点东西。


她又说:律师和客户都痛恨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机制也不会消失,现在不是流行推荐引擎么?但你想获得更多的曝光,就要买更多的流量加油包,毕竟没有哪个律师真的懂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能单纯通过推荐引擎创造爆款内容。


我说是这个道理,要是一个律师天天研究用户喜欢看什么,那他本职工作别干了。


她接着说,以前大家拼的就是时间和钱,花最多的时间做内容,投最好的广告,买最贵的关键词,只要钱够了就能砸出高流量。以后就没这么简单了,因为客户变聪明了,大家要考量综合实力。


我忍不住反驳:说是这么说,但花这么多时间搞这些,对专业能力的提升一点帮助都没有,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从长期来看明显 ROI 太低。


她说你说的对,这些东西都不是被验证过的,需要大量试错,而且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内卷。


所以我就是说说,没啥意义。


我有些晕,说那你说这么多干嘛?而且跟你的价值升值有什么关系?


她说你想想,各种方法都有缺点,但有一种方法是确定可行的,那就是拥抱当今最主流的内容体裁和内容分发方式,也就是短视频和推荐引擎。


我有点懵,说刚才你不是说拍短视频也卷吗?


她笑了,说格局小了。


你想,销售的公式是不变的,就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对于我们这些小律师来说,客单价短期内提不上去,那就只能堆流量了。


哪里流量最大?可不就是短视频嘛。所以短视频是一定要做的。


那什么类型的短视频流量最高?可不就是娱乐嘛,什么颜值、美食、舞蹈、游戏,所以有天我一照镜子,突然意识到我拥有天然的优势,天晴了雨停了,我又觉得我行了。


我说,通过平台需要的内容获得高流量,再通过专业能力将粉丝发展成客户,合理。


但她突然打断我,说你想问题的思维不对,你说的这个商业模式不稳定,因为很多粉丝只是我的颜粉,而真正有法律需求的可能很少。


我说那你要流量干嘛。


她说马斯克老师说过,思考问题要有第一性原理,你觉得律师做内容、做营销,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说获取流量,建立信任,拿案源呗。


她接着问:拿到案源之后呢?


我顿了一下,恍然大悟:你是说做案子的目的就是挣钱,那挣钱的方式就很多了,干嘛一定要做案子呢?


她点点头,说就是这样,你看,一切行业最终都会走向内卷,搞钱才是正解。即使你想做个好律师,想匡扶正义,你不还得有经济基础么?经济基础决定接案自由。


挣钱么,生意,不寒碜。


所以,与其辛辛苦苦地将粉丝发展成客户,还不如做直播带货,直接将流量进行变现。


我给我自己设计的商业模式是这样的:通过做短视频获得高流量,我的身份还是律师,律师天然给人信任感,你说带货的成功率是不是更高?做生意最缺的就是信任。


而且直播带货挣的钱不是律师费,还不用给律所交钱,打工人翻身变成合伙人,这不香吗?


这叫做卷去中心化,互联网思维,区块链懂不懂?


所以这时候,我需要做的就是搞粉丝群,当越来越多律师开始瞎卷,会有更多人意识到一个长的又好看、肚子又有料的律师在未来的散卷时代是多么的稀缺,那时候,你说我在法律服务市场上会不升值吗?


这叫做二向箔,降维打击懂不懂?


好家伙,她卷出了一条我未曾设想的道路。


怎么突破内卷呢,很简单。


阳光大道虽然宽但人多了,反而挤。


独木桥虽然窄,但是人少,反而容易通过。


这个逻辑没毛病。


但是我又思考了一下,说你这里面其实有个 BUG ,那就是你悟了,不代表你能做好,就和体育运动最好的教练不一定是最好的运动员一样,这其实是两个维度的事情。


她说 great ,你今天难得开始动脑子了,但这不是我的问题,是全行业的问题,没人知道谁能拍好视频,也没人知道拍好视频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背景。所以为什么我升值了,因为提前看到了。


她的眼睛开始放光,说:虽然我不懂,但市场上有人懂呀,我可以花钱请一些 MCN 机构来帮我做视频,做出一点效果之后我就是新时代的法律行业营销教父,然后就可以出去讲故事,去讲课或者搞个知识付费,于是就有源源不断的案源。这就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链机会,看问题要看到这个层面。


我听到这里已经傻眼了,仿佛看到一个新时代的微商冉冉升起。


最后问道,那你的律师主业怎么办?做短视频要花的时间精力可不小,又不能给你的业务能力赋能。


她反问,有钱不赚,傻吗?


我愣住了。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答案。


毕竟,我认识很多年轻律师,他们都在苦逼地跑业务,挣点小钱,准备再干几年熬出头。


吃完饭之后,我打开了某知识付费App。


鬼使神差的点开某某某法律思维30讲,课程里提到律师要保持“高贵的消极性”。


课程还提到北京有个硬性规定,里面就禁止律师个人做广告,而现在我这个朋友都开始直播带货了,那在直播里给自己打打广告也不是不可能,你还能咬我?


果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谁也别瞧不起谁了。


但一想起做律师得伺候难搞的客户,又想到我复习法考的痛苦岁月,我觉得,还是不干律师比较快乐。


为了能让客户比较快乐,律师首先得快乐,快乐是能够传导的,不然客户他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叫以客户为中心。


于是我关闭了这个app,打开了抖音,快乐地走进了这个肤浅且魔幻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案源   律师   目的   流量   粉丝   人类   能力   客户   业务   时间   法律   更多   内容   快乐   专业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