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沉寂许久的脉脉,托拼多多的“福”,终于上热搜了。


1月10日,一位拼多多前员工,亲自出镜控诉“前东家”,称自己因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随即在脉脉匿名板块发布现场照片,就被拼多多辞退。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拼多多的公关祭出“否认三连”,没想到误伤脉脉。脉脉紧急回应,力求证实自己是道德高尚的好企业,但还是来不及了。


尤其是事件争议中的“匿名社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脉脉“匿名社区”惹众怒


近来拼多多真是祸不单行。员工猝死案中,拼多多贡献出“史上最差公关”案例,连知乎都看不下去。


没隔几天,拼多多又出事了,这次受牵连的是脉脉。


自1月10日晚间拼多多员工爆料后,事件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热度也在持续上升。


这次拼多多明显谨慎很多,发布声明,并列出诸多细节,力证清白。


在声明中,拼多多称辞退员工并非因其发布“救护车照片”一事,而是此员工多次在匿名社区发布不良内容,如“想要xx死”“把xx的骨灰扬了”等。


为此,拼多多还细心地贴出该员工匿名留言的后台图。


然而声明一出,网友就坐不住了。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既然是匿名发布的言论,拼多多是怎么知道的?它又是怎么拿到匿名评论的后台图呢?难不成拼多多已和脉脉“勾结”?


眼看着舆论风暴已席卷自己,脉脉坐不住了,下场紧急回应,表示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可得到的依旧是汹涌的“差评”。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拼多多是否与脉脉偷偷传送利益尚未可知,但脉脉被喷,绝不冤枉。


声名狼藉的“匿名社区”


成立于2013年的脉脉,一开始就为自己打上“职场社交”和“私密跳槽”的标签。


但这两个概念本就相斥。脉脉想出一套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即建立个人实名和人工认证加V的体系,并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职场社交。


简单来说,用户的真实信息只有脉脉知道,而且用户穿上“匿名”的外衣,便可以在平台畅所欲言。


受益于人“八卦”的天性,脉脉很快累积大量用户,并相继获得A轮、B轮融资。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匿名爆料中真真假假的消息,和很多职场八卦让脉脉多次“出圈”,但也让脉脉惹得一身“骚”。


2017年5月,一位员工在匿名社区爆料ofo存在内部腐败,导致脉脉被起诉;


2016年,脉脉匿名社区因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被告上法庭;


2018年,脉脉匿名板块被北京网信办责令关停数周。


除此之外,匿名爆料甚至成为不少人“大放厥词”的存在,很多不负责任的言语充斥其中。


饱受诟病的,还有脉脉对于用户个人隐私的侵犯。


脉脉利用用户通讯录,不断发送骚扰短信,甚至用其他途径获取到的隐私信息为“人质”要挟用户注册。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知乎上怒斥“脉脉是流氓软件”的帖子也不在少数。


客户利益至上?


回到拼多多事件本身,脉脉被骂,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种种“流氓行径”,还有大众对其深深的不信任和怀疑。


首先,脉脉所谓的“职场社交”提供的真正价值是什么?难道只是“八卦”?


社交领域微信一家独大,虽然很多人嘴上说着不愿意将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可依旧高频使用微信沟通。

目前为止,脉脉自身的创新似乎也并未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更别提打败微信了。


拼多多出事,脉脉忙“落井下石”,“匿名社区”反成最大槽点?


其次,脉脉究竟如何盈利?


据媒体报道,目前脉脉营收的“三驾马车”是:广告、会员和招聘,分别占比40%、40%和20%。


也就是说,脉脉既要收C端用户的钱,也要为B端办事。


这种做法本身没有错,但势必要求脉脉在内容真实和客户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一直是脉脉的必修题。


脉脉创始人林凡曾说“行胜于言”,现在这句话同样送给脉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力证   落井下石   社区   救护车   爆料   社交   公关   板块   后台   利益   声明   员工   紧急   真实   事件   数码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