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要价5元,共享充电宝暴利之路能走多远?

共享充电宝一夜之间又火了,但这次不是因为“共享”这个概念,而是太贵了。


近日,不少人反映,共享充电宝持续涨价,现在充电15分钟,就要价5元,比特斯拉充电还贵。


15分钟要价5元,共享充电宝暴利之路能走多远?


如果光是贵就算了,在黑猫投诉上,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已有4900多条,其中乱扣费是被诟病最多的一项。


本就是用钱烧出来的市场,如今又被扣上“暴利”的帽子,不知共享充电宝还能走多远?


“共享经济”中诞生的产物


2016年,“共享经济”火了,在亚洲首富孙正义的积极引导下,似乎只要和“共享”沾边,就能高举“颠覆传统行业”大旗,杀入市场赚一波眼球。


共享充电宝搭上这趟快车,一跃成为仅次于共享单车和共享办公的“大项目”。它的走红倒也是情理之中,彼时智能手机普及,但电池不给力,出门在外的人,碰到手机没电,着实不方便。


在投资人眼中,共享充电宝也是不错的投资对象。首先充电宝本身成本低,即便是投放时需要设立充电宝柜,也比投产单车之类产品价格低。其次是充电宝即用即付钱,回款快,也不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运营。


15分钟要价5元,共享充电宝暴利之路能走多远?


有需求,有市场,共享充电宝乘势而起。据数据统计,2017年,光以“电”命名的充电宝项目平均两天就出现一个,一个月全国就新增22个同类项目。更夸张的是,这些项目甚至在40天内就融资12亿。


连电商赛道的聚美优品也来横插一脚,依靠收购街电60%的股份,正式进军共享充电宝行业。


但也有人持不看好的态度,比如什么事都要掺和一下的王思聪,就发朋友圈表示“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就吃翔”。


此话一出,深谙营销哲学的聚美优品“带盐人”陈欧赶快发文,称“做不成就当做公益了”。


不论褒贬,共享充电宝确实是“火”了。


暴利回本


共享充电宝的打法和许多互联网项目差别不大,即先烧钱教育市场,至于盈利,初创企业是不敢想的。


由于资本的积极参与,让共享充电宝之战提前进入白热化,大额补贴纷纷砸向市场,用户、渠道也乐得其中。但背靠雄厚资本的大公司还能撑得住,小公司不久后就纷纷宣告破产。


最先倒下的乐电撕开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繁荣背后的残酷一角。不久,PP充电、河马充电、创电、小宝充电等,全都不堪重负,宣布退出角逐。


15分钟要价5元,共享充电宝暴利之路能走多远?


小企业战败离场,留下头部企业进入第二轮厮杀。


剩下的几家无不拥有强大“后台”,腾讯、苏宁、聚美优品、小米、高瓴资本等都位列其中。不过此时巨头们开始盘算“赚钱”这件最重要的事了。


但线下“摊位”的竞争、安抚失掉补贴不爽的摊贩等全都成为盈利路上的拦路虎,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决定涨价,先从1元涨至2元,发现用户竟然没变少,便继续加码,共享充电宝价格便一路水涨船高。

竞争维度一夜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共享充电宝彻底沦为暴利行业。


还能走多远?


企业用涨价来“造血”,本是无可厚非,但溢价幅度必须受市场供需控制。这个道理对共享充电宝同样适用,除非其能提供与价格匹配的同等价值。


从1元、2元到5元,共享充电宝究竟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充电宝最基础的功能当然就是“电”,但很多人吐槽其充电速度特别慢,15分钟收费5元,只充了不到20%电量。


还有充电宝的付费系统也存在恶意扣费现象,光在黑猫上关于此类的投诉,就高达4900起。


15分钟要价5元,共享充电宝暴利之路能走多远?


市场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前景还是看好的,这是因为头部企业相继宣布盈利,以聚美的街电为例,光是在2019年,就营收30亿左右,净利润更是超过7.2亿。


所以目前来看,共享充电宝就是一桩渠道、代理商、运营企业都能挣钱的生意。


但不知在用户好感消失殆尽之时,打着“为民服务”的共享充电宝生意,到底还能走多远。


总之,“共享”的原则在于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价值。共享充电宝如果只是为了“割韭菜”,也不必披着“共享”的外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暴利   特斯拉   多远   黑猫   头部   单车   渠道   资本   生意   竞争   价值   项目   数码   用户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