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导读:近日,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证监会表示将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办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如何识别公司的财务造假也成为大家的一大关注点。


教你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


案例一:


4月12日晚,已从A股退市的乐视网发布公告称,当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乐视网被处以2.406亿元罚款,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贾跃亭被罚款 2.412亿元。经查明,乐视网于2007年至2016年财务造假,其报送、披露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相关文件及2010年至2016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贾跃亭作为乐视网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上述违法行为。



案例二:


3月12日,广东榕泰公告关于收到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据告知书,经查明,广东榕泰及相关人员存在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相关报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关系、日常经营性关联交易,2018年年度报告、2019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等违法事实。


广东证监局认为,广东榕泰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年度报告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所述的违法情形。


根据新证券法的最新规定,广东证监局拟决定:


一、对广东榕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300 万元罚款,其中对广东榕泰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的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250 万元罚款。


二、对杨宝生给予警告,并处以 330 万元罚款,其中对其作为广东榕泰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 200 万元罚款;对其作为广东榕泰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的实际控制人,处以 100 万元罚款。


三、对郑创佳给予警告,并处以 160 万元罚款,其中对其作为广东榕泰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 140 万元罚款。


朱少鹏、林伟雄、杨光等多名相关人员也被给予警告和20万元至80万元的罚款。


从中可以看到,在针对信息披露虚假记载的行为处罚,已经突破旧规60万的上限,粗略计算,罚款金额总计已超千万。


除了罚款,广东证监局还拟对广东榕泰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采取 3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案例三:


3月9日晚间,曾经的数字电视第一股*ST同洲发布了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1]1号)的公告。


经查明,同洲电子涉嫌违法的主要事实有:一、提前确认职工薪酬负债;二、滞后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三、虚构销售收入。上述违法事实,有同洲电子公告、情况说明、会议记录、合同文件、董事函件、账务资料、银行资金流水、询问笔录等证据证明。


目前,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由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调查完毕,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拟对相关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案例四:


3月3日,上市公司中信国安称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被罚款60万元。该公司涉嫌连续7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予以责令整改,并予以罚款。据悉,中信国安在2009年到2015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亿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5.07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2亿元。可以看出,中信国安财务造假就是两招,虚增收入和少计财务费用。



4月16日,证监会通报称,2020年以来办理财务造假类案件59起,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重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行为。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疑点


首先,为什么要造假?


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所以财务造假都是目的性很强的造假,上市公司绝不会一味的把利润做高而造假。


IPO要包装,上市前三年利润要递增,否则保荐机构无法交待,后续融资会受到影响。增发有指标,股权激励有指标,不能连续三年亏损等等。


乱象一:在IPO时,很多公司要补很多税,这还好说,在账面会体现,更多的公关费是在账面没法体现的,这个钱一般是老板自已掏。

等上市后,公司是大家的了,这笔钱老板还得要回来,怎么办。

一是保荐机构把发票开大,把多出来的部分返回给老板,反正募集资金是要把中介费用去掉的。二是上市后想办法把这笔钱要回来。


乱象二:虚增收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有的是将收入提前确认,有的是将收入推后确认,有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收入。


乱象三:费用不入账。

坏账不计提。有的公司预付账款一挂就是很多年,其实发票早就来了,因为利润的考虑,一直不入账。

坏账更容易,本来三年四年的坏账的,找一笔钱,做一个进账单,入一账,再转出去,账面余额还是那么多,但坏账准备少要计提很多。


乱象四:虚构存货。

收入虚增,得有物流在账面体现。很好办,正常结的成本少结一点,把多出来的那一些作为虚增收入的成本。

要不就直接就他虚增在账面上,审计盘点时去借点货或直接借个仓库,开个假仓单就行了。


乱象五:虚降成本。

结原材料时,采用适当手法,比如改变商品名称,将价格低的原材料先结转,这样销售成本就可以降低。


乱象六:虚构现金流。

很多业内人士说,什么都可以调,现金流不能调。

其实是错的,现金流最好调,而且完全符合准则。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支付货款,这样本来负的现金流就变成正的了。


乱象七:虚增资产价格。

资本性支出时,让对方把发票开大,然后多出来的钱转一圈,用于购买材料来补账面虚增的材料。


乱象八:假重组。

公司资产肯定有优质资产及亏损资产之分。假账做多了,很多窟窿要补,怎么办?首先将亏损尽可能集中到一个公司,然后打包出售这个子公司。

在公司做IPO时,很多公司就有相关的设计,首先,将部分股份转移到自然人。因为大股东解禁要三年,其他的只要一年。

然后,公司减持和自然人减持税率是不一样的。然后,部分盈利不好的资产先不会装到上市公司里面。

待公司上市后,大力培育这部分未上市的资产,将利润想办法做高,将资产做大,然后再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

现在很多重组证监会要求利润承诺。其实这完全没任何意义。

因为一是有承诺利润的要求,公司会想办法将利润做上来,很多该由重组资产承担的费用由其他公司承担,其次,就算未达到承诺,补就补啊,相对于重组所获得的收益,这一点血真不算什么。


乱象九:股价到底是谁在炒。

证监会会将每月28号的股东名册发给公司。说实在话,上市公司有时也根本不知道是谁在炒作股票。

但重大消息公布前,还是看得出哪些获得内幕消息的人在进票。知道内幕消息的都不会用自已的名字炒股票。

但从身份证地址,股东姓名有时可以猜出是谁的亲属在玩。还有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自已在玩。

在限售解禁时,上市公司一定会释放利润和利好,有时甚至于会虚造利好来协助其他发起人股东出逃。

这种情况很明显,如果某一个公司,平时一两个亿的合同都不公告,有时几千万的合同都会公告,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形式大好等情况的公司最可疑。


乱象十:是否造假需重点关注的科目:

1、研发支出。这是一个利润调节池。什么都可以往里装。需要利润时就将其资本化。

2、预付账款。不入账的费用通常用这个科目来调。

3、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不合理的往来一般在这个里面。

4、商誉。不要摊销,所以很多重组的公司看上去有利润,但你如果把当时收购时的商誉一摊,就变成亏的了。这是新会计准则最不合理的地方。减值测试是忽悠人的。

5、运费。运费的增长如果与销售的增长不一致,一般说明这个公司就造假了,当然公司解释为销售方式变化的原因。


财务造假疑点:


1、除了面对自然人的交易,现金在现代经济中合法交易上的用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大量与法人之间的大额现金交易就不正常。


2、企业从客户收钱、付钱给供应商是正常,企业向客户付钱、供应商给企业钱就不正常(履约保证金类除外)。


3、客户或供应商经营与其经营范围相关的产品正常,要是一软件公司买卖大宗化工产品就不正常。


4、客户或供应商与企业的信任度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新增供应商或客户购销规模远超大多数合同,款项支付条件又出奇优惠就不正常;合同签得和其他供应商或客户大不一样就更不正常了。


5、买东西预付款正常,但预付了款长时间买不回东西就不正常了。


6、卖东西有欠款正常,但远超信用期还收不回的钱就不正常了。


7、生产经营储备原材料正常,但一备大半年的就不正常了;产品产销有时间差很正常,但生产出来后半年没人要就不正常了,要是把货送给客户用了大半年连合同都没签钱也没要回甚至连应收账款都不计就更不正常了;当然,存货期末单位成本远高于平常的也是不正常。


8、向客户打点投标保证金正常,但投标结束后保证金回不来就不正常了;向没正常业务往来的单位付款就更不正常了。


9、员工借点备用金正常,但单个员工十几万几十万余额就不正常了;备用金余额合计都够支付公司两个月正常费用了就不正常了。


10、买点设备增加产能正常,但产能大增没买设备就不正常了。


11、在建工程余额比较大正常,但远超预算没合理解释不正常,都完工投产了还不转固定资产就不正常了。


12、拖欠供应商款项正常,但供应商半年发的货分文不收就不正常了;另外,欠供应商的账款半年不还,余额超百万也不正常。


13、工资压一个月正常,但三四个月不付工资就不正常了。


14、收入有季节性正常,但分月收入变动和行业季节性明显不符就不正常了;临到年底一个月确认一个季度多的收入就更不正常了。


15、加强费用控制正常,但变动费用与收入不成比例,固定费用能减少一半就不正常了。



判断财务造假存在的财务信号



1)与同类公司或与公司历史比较,毛利率明显异常;

2)货币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高企;

3)应收账款、存货异常增加;

4)估算的应交所得税余额与实际余额相比相差甚远;

5)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

6)突然出现主业以外的较大收益,如咨询、工程、软件等的利润贡献。‍



判断财务造假的非财务信号



1)高管频繁更换,比如财务总监,董秘,独立董事,监事频繁更换;

2)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

3)大股东或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

4)资产重组和剥离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上市公司   财务   账面   广东   证监会   余额   行政处罚   虚假   利润   费用   资产   收入   供应商   客户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