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凤凰择良木而栖”。对于一座超大城市来说,环境就是“良木”。


作为事实上的“超大城市”,环境和生态便成为新的城市资源。作为大西安的“城市实践区”,西咸新区走向“公园城市”,决定未来城市的底色和未来——这是一个时代命题。


镜鉴: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


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百余年,很多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已是城市建设的标配:从理念和规划手法,升级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溯源,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城市急剧扩张,使城市生态、景观严重退化。新城市绿色空间的认知与规划理论应运而生,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产物。


绿色空间,已被公认是形成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场所。它为城市提供方便可达、绿色舒适和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吸引更多人们参与和进入,或者促使居住圈、工作圈和社会圈融合。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新加坡滨海湾公园◎NEWS


最典型的,是新加坡。当初,这个弹丸之国要迅速崛起,就必须吸引人和投资进来。在城市规划营造方面,它笃定走上“花园城市”路径。


新加坡总规划师刘太格表示:1986年新加坡全国人口270万,植被率36%;2007年在人口达460万时,植被率增长至47%,如今已超50%


目前,新加坡已建成270多公里的公园连道,为全岛增加290公顷开敞公园地。只用了25年,新加坡就变成宜居、繁荣、进步之城,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伦敦内城的“绿链”,核心是整合可用空间资源,提升绿环与内城的连接性、可达性。在缺少公共空间显示下,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应急措施」。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伦敦「绿链模式」下的河道沿线改造◎来源/丈量城市


它并非只是单一的绿色空间,而是与众多城市功能相结合,如休闲游憩、文化展示等,成为城市休闲经济中的一员。


要知道,公园城市有着三个方面创举:1、从“产-城-人”到“人-城-产”;2、变“城市里建公园”为“公园里建城市”;3、变 “空间建造”为“场景营造”


将公园与都市空间、业态进行多维融合,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的全面升级,从而让其成为吸引人才和拉动经济的抓手。


人,都向往更佳的环境。这,也是城市新区最大的禀赋和起点。


起点:高起点的公园之城


规划,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决策。规划好一座城市,受益千万人。


以“三河一山”为例,这个引人注目的城市绿道,指渭河、沣河、灞河及秦岭环山带,生态控制范围为700平方公里。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堪称西安近些年少见的“绿色超级工程”。


在西咸新区,涉及渭河、沣河两岸等共4大类。2020上半年,共开工建设绿道项目63项,完成绿道144.5公里,串联起沣河景区、诗经驿、能源金贸区沣河金湾、沣渭湿地等。


目前,新区共完成70.8公里“三河一山”绿道主游径建设任务,其中建成渭河绿道21.25公里,沣河绿道49.55公里,超额完成6.15公里。新区绿道沿线共建设完成驿站30座,新建景观节点5处, 布设停车场26个、停车位1587个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西咸新区实景图◎NEWS


从这个角度来看,西咸新区就是大西安的一个“城市实践区”,不仅从源头展开规划,成为了传承和发扬城市的展品。


要知道,地理是基底,理念是灵魂。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大小水系45条,湖泊、湿地23处,水面率达6%。2016-2022年增绿面积5700多万平方米,今年新增绿化面积475万平米,建设景观湿地、公园等4.5万亩。“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雏形,种子已种下。


从高密度的城市人口聚集,到人和自然的互动融合,这种趋势更突出城市生态、资源等对于人的可及性,将人本理念进一步升级。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西咸新区实景图◎NEWS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西咸新区实景图◎NEWS


实际上,城市规划“上层设计”是核心。这点,从西咸新区邀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可以看出。至此,新城市规划与“公园里的城市”理念,巧妙地在西安“相遇”。


可以说,西咸新区在尝试“点和面”的做法上,已走在前列。


什么是“点”?城市的品质标准,具体包括规划设计、设施配套、绿化场地等五方面共37项内容。


关键就在“面”:推动“城市-社区-人”三者的统筹衔接,并不难理解:人在社区居住时间可长达几十年,但生活半径在15分钟。


大趋势下,城市发展出现新的命题和背景,也意味着西咸新区将有望成为大西安的代言人,探索出一个“宜居生活”的新路径。


未来: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这个方面出发,西咸新区成为大西安的“城市实践区”。


在西安“全面代管”下,西咸新区的“绿色之路”更为笃定。2021年9月24日,西咸新区召开了投资环境说明会暨入区项目签约仪式,正式发布了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十项举措。


这其中,关于推进综合性城市公园建设的指标更为具体:


按照“公园绿地+体育休闲”模式,2021-2023年建设城市公园12个、口袋公园36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持续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品质和建设管理水平,让绿色生态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全力推进23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此前,西咸新区“品质标准”中,已细化到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设施、活动场地四个大方面。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这份宣言,决定了西咸新区未来城市规划的走向:


将从住房、医疗、教育、商业、娱乐、出行等全方位提升产业人才的生活品质,力争到2023年,基本实现“功能完备、保障一流、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市。


未来城市,是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融合城市,形成宜居、宜业和宜游的“产城融合”。只有这样,既吸引人才又为创新产业提供环境。


创新载体,是西咸新区是“生产”意义上的核心。目前,新区拥有创新载体93个规划总面积2216.85万平米。


大西安“城市实践区”:公园城市,能否成为现实?

西部云谷科技园区◎来源/西咸官微


2021年可供使用面积为309万平米,未来三年可供使用面积为889.38万平方米,这为秦创原总窗口产业定位与空间布局做出了指引。


那么,对西安来说机会是否还存在?要知道,西安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已是事实上的“超大城市”。高速发展二十余年的西安,城市新区无疑成为人口的核心承载区。


作为大西安发展核心区域,这个国家级新区的动作就是一种示范和风向。我们相信,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最佳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西安   渭河   公园   城市   新加坡   湿地   城市规划   新区   景观   理念   生态   现实   品质   核心   未来   科技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