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报告出品方/作者:浙商证券,蒋高振、吴若飞)

1. 海康威视第二成长曲线的驱动力:EBG 业务

1.1. EBG 业务:内涵与根本驱动力

EBG(Enterprise Business Group,企事业事业群)的由来与内涵:2009 年,海康威视开 始推出解决方案,覆盖公安、交通、司法、金融、文教卫、能源和楼宇七大行业和 40 余 个子行业的纵向垂直行业布局带动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引领安防行业进入以解决方案为 核心的时代。为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提高内部运营效率,2018 年,海康启动业务架构 的变革重组,重新组织整合资源,将国内业务分为 PBG、EBG、SMBG 三个业务群,更 有针对性的面对不同类型市场和客户,更有效的协同内部资源:

以传统公安、交通、司法三个事业部为基础组建 PBG(Public Business Group,公共 服务事业群)业务团队,以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为主,适应行政区域的块状模式,顺 应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的整体运营需求;

以传统金融、能源、楼宇、文教卫四个事业部为基础,组建 EBG(Enterprise Business Group,企事业事业群)业务团队,以传统大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适应集团企业的 条状模式,顺应集团企业的垂直化运营管理需求;

以传统渠道经销管理团队为基础组建 SMBG(Small & Medium Business Group,中小 企业事业群)业务团队,以中小型企业市场服务为主,努力打造产品分销、安装和运 维服务、SaaS 共享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和平台。

EBG 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占比已达 1/4:从近些年的收入结构数据来看,EBG 在收 入端逐渐做到和 PBG 相当,收入占比上也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与 PBG 收入占比逐渐 下滑趋势形成对比),2020 年全年公司 EBG 收入合计 151.80 亿元,同比增长 20.56%,收 入占比达到 23.90%,作为对比的是,PBG 收入为 163.04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4.61%,收 入占比则下滑至 25.67%。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EBG 业务成长的背景:随着政府市场的项目放缓与行业市场的兴起,目前行业市场增速 已经超过了政府市场,从行业端来看,安防视频监控市场对于的需求领域较为分散,应用较多的行业场景包括:金融(25%)、工厂/园区(17%)、楼宇/物业(16%)、教育(12%)、 零售(9%)等,海康威视的 EBG 业务正是服务于金融、能源、楼宇和文教卫等行业。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我们认为 EBG 业务成长的核心在于“赋能”:2016 年海康威视第一次将自身定位为“以 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安防、可视化管理与 大数据服务”,2018 年明确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 务提供商”,“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是海康面向 EBG 客户的主要产品, 对企业而言,这种解决方案的价值在于:1)提升业务效率;2)规范作业行为;3)防范 安全隐患;4)拉进管理距离。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解决方案业务的重心有所不同:如 在能源领域,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成为海康在能源 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智能楼宇、文教卫等,则有着天然的“拉进管理距离”的数字 化治理需求,而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提升业务效率”成为海康 的根本突破口。

1.2. EBG 业务:从行业解决方案到物联网项目落地

EBG 业务的成长起源于行业解决方案的提出:通过回顾海康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EBG 业务的雏形形成于十多年前——从 2009 年起,公司就开始逐步提出“从产品提供商向 ‘产品+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并在业务领域提出“从嵌入式产品开发延伸 至安防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供应”,使企业由最初单一的产品销售转型升级为产品、 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等整体销售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2 年,公司提出“行业应用方面,随着安防技术应用的逐步为市场熟悉,更多的大型 企业将会更倾向于集中规划,统一建设。因此,行业项目将向更大型化、集成化演变,同 时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将会更多被关注”,基本奠定了十年后 EBG 业务的 基调,即——软硬一体、行业需求兴起。行业市场需求的兴起主要有两个原因:

1),随着 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化与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

2)高清与智能 的有效结合,又将视频技术应用从单纯的安全防护、交通管理带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因 此,可以预见视频的高清和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2017 年提出的云边融合 AI Cloud 平台助力物联网项目落地:由于云计算模式难以满足常 见的物联网项目针对快速响应的需求,还将在网络带宽、存储资源、计算能力等方面面临 巨大的压力,因此海康于 2017 年提出“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融合”的架构——AI Cloud 架构由边缘节点、边缘域和云中心三个层级构成:

1)边缘节点侧重多维感知数据采集和 前端智能处理;

2)边缘域侧重感知数据汇聚、存储、处理和智能应用;

3)云中心侧重业 务数据融合及大数据多维分析应用。数据从边缘节点到边缘域,实现“聚边到域”;从边缘 域到云中心,实现“数据入云”。边缘域和云中心可多级多类,根据不同应用,边缘域汇聚 的数据和传到云中心的数据在格式和内容上也会不同。边缘域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足球“中 场”,负责决定在什么时候,将什么样的数据,处理到什么程度,发送到云中心,实现“按 需汇聚”。

根据 AI Cloud 架构,海康威视面向公安、交通、司法、文教卫、能源、金融、智能楼宇 等行业,倾力打造 AI 资源的可调度、数据的按需汇聚、场景化的应用和一体化的运维服 务等四大能力,赋能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如海康云眸系统解决方案就是在 AI Cloud 架构 下,基于海康威视萤石公有云构建的可视化管理应用平台,在大连锁时代下专为商业用户 打造的视频大联网和结构化云平台解决方案。它可实现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全国范围远程视频巡查,并根据管理需求,对视频巡查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前端智 能设备,实现客流、人体属性等多方面的结构化数据采集,结合场景化需求提供终端客流 分析、客群分析、定向广告推送、人脸考勤等企业更为关注的管理及运营数据。此外,云 眸对整体产品设计在便捷化操作、高效化管理方向进行了优化,在增强中心端云数据服务 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手机 APP 端的易用性和友好性,真正为商业用户的整体运营 能力提升提供高效技术工具。

1.3. EBG 业务:立足用户需求,推动价值落地

EBG:从价值匹配到价值落地:海康威视基于 AI Cloud 架构,依托智能物联、物信融合 技术能力,持续拓展将传统信息化、设备设施物联、场景智能物联融于一体的数字企业解 决方案。海康威视打造全面感知产品体系,依托 AI 开放平台筑实 AI 工程化创新与交付 能力,打造低代码软件引擎,构建数字世界 UI,深化企业级 SaaS 服务。

实现价值匹配:公司托行业应用平台提供大规模设备接入、智能物联、数据汇聚能 力,支撑物信融合业务应用。基于统一软件技术架构持续进行产品迭代,面向各行业 与场景推出软件产品与业务应用组件,有效孵化了数字化月台、金融款箱交接、教学 互动授课助手等多类创新业务应用。

推动价值落地:公司致力于 AI 技术探索创新,助力 AI 技术应用从专业化、普惠化 向工程化演进。将 AI 视觉技术与多维感知、软件引擎、数据智能、机械自动化技术 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和构建AI工程化能力,助力实现物联感知与企业业务流程闭环、 机械自动化控制与自主决策、数据深度洞察与预测分析应用快速落地。

海康威视为制造企业提供 AR 数字车间解决方案,基于 AR 实景与全景拼接画面,联 动多维物联感知信息与业务系统信息,如生产数据、设备机台运行数据、下料情况及 其相关的故障预警,实现信息汇聚和标签化展示,助力管理者及时洞察问题,提升运 营管理效率。

海康威视为化工园区提供 AR 安环一张图解决方案,围绕 AR 高点全景视频,融合化 工园区安全、环保数据,实现视场内危险源、污染源、消防设施、重点公共区域视频 等状态数据及实时变化情况集中呈现;关联应急预案及应急资源,实现安环一体化, 提升园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整体水平。

海康威视为旅游景区提供 AR 实景导览解决方案,将 AR 技术与游客交互导览屏进 行融合,基于多个 AR 画面及客流、建筑、景点等标签,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实时预 览,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与趣味性,助力景区智慧营销。

海康云眸:企业级共有云平台:云眸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企业级 SaaS 服务,致力于帮助企 业提升可视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能力,目前已覆盖连锁零售、社区、普教、物流等典 型行业场景。

2. 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定位海康的 EBG 业务

2.1.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产业数字化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可以用“四化”框架来描述、理 解,“四化”分别为数据价值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与数据化治理。

数据价值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经济下,数据作为数字经济 全新的、关键的生产要素,贯穿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部流程,与其他生产要素不断组合迭 代,加速交叉融合,引发生产要素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群体突破。一方面, 价值化的数据要素将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与优化 重组,赋予数字经济强大发展动力。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结合,催生出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金融科技等“新资本”、智能机器人等“新劳动力”、数字孪生等“新土地”、区块 链等“新思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新形态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释放放大、叠加、 倍增效应。另一方面,数据价值化直接驱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升级。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广泛深度融合,乘数倍增效应凸显,对经济发展展现出巨大价 值和潜能。数据推动服务业利用数据要素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推动工业 加速实现智能感知、精准控制的智能化生产,推动农业向数据驱动的智慧生产方式转型。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实施的保障:数据 经济下,数字产业化也即信息通信产业(如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和互联网行业等)得 到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与传统产业广泛深度融合,乘数倍增效应凸显,对经济发展展现出 巨大价值和潜能。数字化治理则是数字经济创新健康发展的保障。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占 GDP 比重持续增长:2019 年,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 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 2005 年的 2.6 万亿 元扩张到 2020 年的 39.2 万亿元,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逐年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进一步凸显。2005 年至 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由 14.2%提升至 38.6%, 2020 年占比同比提升 2.3 个百分点。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产业数字化占比提升 VS 数字产业化占比下降:2020 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向高质量发展进 一步迈进,数字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 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备,正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跃进,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7.5 万亿元,同 比名义增长 5.3%,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由 2015 年的 25.7%下降至 2020 年的 19.1%。2020 年产业数字化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探索,数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产出增长、效率提升的 作用进一步强化,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达到 31.7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0.3%,占数字经济比重由 2015 年的 74.3%提升至 2019 年的 80.9%,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为数字 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2.2. 产业数字化下,各类玩家的优劣势分析

数据爆炸式发展下,数据的内涵更加丰富:过去的数据多以关系型数据的形式存储在数 据库、核心信息系统中,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 数据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成为了数字经济 下,企业间竞争的关键。

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意义: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和应 用,是指将各类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据,并加以处理的过程。企业数字化 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将某个生产经营环节乃至整个业务流程的物理信息 链接起来,形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通过计算反馈有效信息,最终赋能到企业商业价值 的过程。当今企业运用数字化相关技术和工具,推动企业转型,从而将数字价值叠加到企 业的商业价值,增强自身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本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本质是利用数字“复制、链接、模拟、 反馈”的优势,通过将企业业务数字化,实现“转型升级”的目的。数字化作为最佳工具, 帮助企业规避了转型的种种困难,但企业需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仍与历史上的大多转型 实践一样,具有曲折反复的特点。因此,企业在布局数字化转型时,面对各界多样的声音, 要回归企业的本质,从“降本、增收、提效”等企业核心目标出发,思考如何选型,如何组 织,如何实施。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催生解决方法提供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数字 化转型需求与日俱增,催生出专门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供相应软硬件产品 和各种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运而生。

面对巨大的、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各类企业纷纷探索,争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给者, 结合自身优势,将自身业务转型拓展至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打造全新的企业数字化 业务,包括:

传统产业的头部企业:在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依托其深厚的行业发展 积累及转型技术经验等,向具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其他企业输出解决方案。

互联网企业司:依托自身互联网技术、庞大用户市场等优势,在消费互联网端优势巨 大,逐渐向 B 端/G 端市场拓展,为各类企业、城市、社区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传统 IT 领域的软硬件企业:结合自身优势,进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市场。传统 IT 领域软件行业包括新华三,硬件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行业, 在数据采集,前端处理领域无可替代)。

数字经济下,不同参与方的优势不同,也都有能力的边界:对传统行业头部企业而言:标 准化、集中行业是传统企业的核心地盘:传统企业深耕于垂直、复杂、多维的业务场景, 龙头企业有效掌控产业链资源,并凭借深刻且独到的行业理解,包括产业价值链规律、供 应链运作机制等,以强势的场景把控能力构建自身的护城河,例如能源、快递等行业。对 互联网企业而言:其优势主要在相对个性化、分散行业——终端客户个性化需求高且有 能力支付溢价的行业,对于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 合力,加上集中度相对低的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较弱,使领先的互联网企业 凭借其在用户、数据、技术上的积累,以及在交易场景中对于全局用户的触达能力,得以 推动全产业链各环节同步数字化。

按照数字经济“四化”的框架进行分析:互联网企业的主阵地在于“消费互联网”,属于 “产业数字化”2C 端,如电子商务对应的消费端,包括食品、日化、美妆等:互联网企 业通过对传统产业提供数字化人才、工具、能力、资源,在 2C 端有着较强的改造升级的 能力;此外,互联网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治理”(2G)方向渗透:互联网企业协助政府及职能部门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 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

传统行业的头部企业的主阵地在于“产业数字化”2B 端领域,如能源、材料等制造业行 业。这些行业通常标准化程度较高、集中度也较高,对于实体产业的运营、价值链规律掌 握的更好,在这些领域,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主导整体“产业数字化”的推进。未来随着 各市场参与者的意愿、能力与机会变化,主力阵地的边界仍在动态塑造中,对于各方而言 市场仍充满着机会与挑战。

2.3. 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痛点

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最高,为 40.9%:我国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在各产业中都呈现逐年提升态势:其中第三产业 的数字化程度最高,达到了 40.7%,同比 2019 年提升了 1.9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数字 经济渗透率为 21%,同比 2019 年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仅为 8.9%,而 2019 年这 一数值为 8.9%。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从各产业对应行业来看: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 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则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 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 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 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等行业。

第二产业的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提升潜力较大:2020 年我国全年 GDP 达到 101.59 万 亿元,其中第一 / 二 / 三产业分别为 55.40/38.42/7.78 万亿元,相对占比分别为 54.53%/37.82%/7.65% ,考虑到 2020 年第一 / 二 / 三 产 业 数 字 经 济 渗 透 率 分 别 为 40.7%/21.0%/8.9%,结合体量与数字经济的渗透率,总体上第二产业的数字化仍有较大潜 力。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分析:需求千人千面,难以一蹴而就: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企业从 前期投入阶段,到中期内化阶段,到后期输出阶段,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咨询 机构调查,这些问题包括定义不清(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的区别是什么,是不是包括业务 模型变革)、目标难定(对数字技术的能力并不清楚,对要考虑的市场边界也是模糊的)、 选项过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众多,从哪入手以及沿着什么路径推进,不容易理清)、 机制不足(传统企业条块划分的运作机制并不适合推动数字化转型:牵头部门选择、组织 机制协同、 IT 和业务分工、数字化转型部门设立等都是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时要考虑的 内容)、能力缺失(传统企业理解并掌握 AI,IoT,5G 等技术困难)等。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荐路径:数字化转型进入全面落地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地方 企业和传统企业都开始参与进来。对这部分企业来说,着手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往往存 在着 IT 预算有限,内部信心不足等顾虑,先前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全面转型路径对它 们并不适用,我们认为企业首先进行自我洞察,确定核心需求和评判指标,以需求驱动数 字化转型落地,从而提升转型的成功率: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局部先行”的策略,从某些 环节/部门开始,充分建立内部信心,再逐步推广到全企业(经历单点试验、局部推广、 扩展复制、运营管理和优化创新五个发展阶段),逐步从数字化的入门者发展为数字化探 索者,进而发展成为数字化组织与数字化转型者,最终成为数字化颠覆者。

近两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取得了一些进展,譬如:

在智能制造方面,通过数字工厂仿真、ERP 与 MES、智能物流无缝集成,实现高度 柔性生产和离散型制造的流水线化装配,帮助制造企业加快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 提升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实现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

在智慧交通方面,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技术,应对公路、 铁路、民航、地铁、港口等传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切实需求,助力数字化建设的升级 转型。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依托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大宗商品产 业链协同服务平台,为大宗上下游企业提供在线仓储、安全交割、大宗交易、供应链 金融等综合性服务。

在智慧仓储方面,将电子围栏、智慧叉车、智慧托盘、RFID 等数字技术应用于仓库 日常管理,建立大宗仓储监管体系,实现大宗货物的安全管控、精准查询等。

2020 年新冠疫情则进一步催化了产业数字化拓展: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全 球贸易等造成重大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给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历史性的加速发展机遇: 从需求端来看,疫情一方面激发了企业和政府发数字化转型意愿——疫情下,数字基础好 的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局限,以信息流为牵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 和商流的快速重组融合,迅速接链补链,在疫情中受损较少甚至获得额外收益;另一方面 则直接创造了许多新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从供给端看,疫情不仅会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加快 建设,还会推进数字化新工具的改进升级和市场推广,从而升级数字化转型供应端的支撑 赋能能力。

2.4. EBG 业务:助力“产业数字化”,成就“数据价值化”

在 1.3 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海康 EBG 业务的开展模式,即——基于业务理解与洞察,面 向企事业用户提供以视频联网与 AI 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数字经济 “四化”的框架来看,EBG 业务在数字经济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认为,海康的 EBG 业务通过“获取生产要素”,包括数据的采集与价值化的实现,助力“产业数字化”, 最终成就“数据价值化”。前端摄像机从“高清化”向“智能化”,使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成为可能,为进一步的数字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3. 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各行业现状及痛点

3.1. 能源:数字化保障安全生产

能源:能源行业是国家的战略命脉,也是经济运行的基础行业。围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 等目标,能源行业的新基建聚焦在生产、输送、服务等关键环节。在石化领域,主要包括 数字化石油勘探、智能炼化、智能管线、智能巡检以及智慧加油站等;电力领域,融合新 基建主要涵盖智慧电厂、输变电智能化、配电智能化、智能用电等环节。以国家电网和南 方电网为例,均围绕新基建制定了发展战略。2020 年 6 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 “数字 新基建” 十大重点建设任务,并与腾讯等合作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电网数字化平 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电力物联网、能源工业云网、智慧能源综合服务、 能源互联网 5G 应用、电力人工智能应用、能源区块链应用、电力北斗应用,2020 年总体 投资约 247 亿元人民币。拉动社会投资约 1000 亿元人民币。

能源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属于技术与装备密集型行业,且都对作业现场的安全性要求 高。电力行业的行业痛点包括设备维护成本高、分布式能源管理难度高、设备冗杂而导致 设备管理难度高等;石油行业的行业痛点包括工艺技术传承难、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 等。能源数字化转型即能源企业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 化能源生产、传输、交易和消费环节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从 而实现能源企业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运营管理与能源行业的智慧化发展形态。

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即使用新兴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价值, 例如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海量设备实时在线接入,云计算技术提高能源设备数据的收集、存 储与分析效率等。能源企业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经营过程的数据流价值优化自身的决策 输出,从而提升能源生产、传输、交易与消费的运营效率,最终提升能源企业的经营效益 和提升能源行业的资源利用率与安全性。

我们认为,能源是海康威视 EBG 业务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且海康威视在能源行业有望获得更大优势,主要原因包括:

1)从行业上看,能源属于第二产业,行业门槛较高,互联网企业本身对于产业理解深度不足、如对业务规律的理解、上下游关系的把控等,因此,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更多依靠自身与合作伙伴的摸索;

2)能源行业对安全生产的天然 需求使得原先安防的需求得到进一步加强——即企业生产不仅要防范安全隐患,更有着 天然的在过程中规范作业行为的需求,这一需求恰好是海康擅长的,即提供以视频监控为 核心的解决方案,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从海康威视 EBG 业务目前在能源行业的布局来看,涵盖了电网公司、发电集团、石油石 化、燃气供热、煤矿冶金等行业客户。各行业痛点仍在“安全生产与防范”,因此,作为传统安防产品的升级与加强,我们认为海康威视在能源行业大有可为。

3.2. 制造:数字化助力降本增效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生产力水 平的重要标志。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 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一战略举措体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必经 之路。制造业的新基建将在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物流等环节,聚焦柔性 制造和供应链弹性,以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边缘计算等 IT 设施与 OT 技术的 融合,以工业互联网为手段,实现产业链协同和精益制造。当前,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 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是“数实共生”理念在制造业的生动体现。 新基建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不仅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万亿级的倍增效应,也将大大促进 相关技术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商等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传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于通 过降低各层级、业务、流程等的壁垒,实现在线化、协同化、自治化、智能化的运营管理。 数字化工厂是企业应用数字相关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 生产准备数字化、生产制造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和营销服务数字化。制造企业通过实 现工厂采购和研发等运营环节、人力和设备等生产要素、财务和行政等业务类型的全方位 数字化,提升其运营管理的感知水平、可视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的运营目标。数字化工厂的业务数字化具体体现在生产关键要素(人员、资产、设备)数字化、生产细分层面(资源规划调度、质量预警溯源)数字化和生产细分环节(需求分析、 设备运维、工艺管控)数字化等。

数字化工厂的业务数字化具体体现在生产关键要素(人员、资产、设备)数字化、生产细 分层面(资源规划调度、质量预警溯源)数字化和生产细分环节(需求分析、设备运维、 工艺管控)数字化等:

运营监控层:负责监控和分析影响工厂经营结果的关键生产要素(人员、产品、资产等)。根据关键生产要素的评估结果高效调整运营策略。

综合应用层:细化和贯通工厂生产全流程各环节,通过提前规划流程、及时排查质量、高效故障溯源和预测性运维等提升产品生产效益。

业务平台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要素进行管理,包括处理客户个性化需求、生产资源 调度和维护、生产环境监控、产品质量监测和分析等,实现多业务协同化发展。

数据平台层和现场设备层:对多源(质量参数、设备参数、工艺参数等)和多元(动 态、静态、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存储、集成分析和应用,协助企业实现少人化生产, 进而降低工厂的经营成本和提升作业现场的安全性。

数字化工厂建设离不开五大核心系统的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管 理计划(ERP)、仓储管理系统(WMS)、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和分散控制系统(DCS) 是数字化工厂的五大核心系统。MOM 是 MES 的进阶版,即 MES 是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 标准软件产品,而 MOM 是多种 MES 软件组成的制造管理集成平台。五大核心系统的应 用对象各异。PLM 与 ERP 属于企业层,WMS 和 MOM 属于管理层,DCS 属于操作层。 SCM、APS、QMS 和 CRM 是除五大核心系统外构成数字化工厂的重要信息系统,其管 理对象各不相同,例如 SCM 和 CRM 分别管理供应链和客户关系。

2020 年,世纪经济论坛发布《全球“灯塔工厂”网络 :来自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的最新 洞见》指出“过去三年,一批领先制造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应用上进展瞩目,因而 荣登‘灯塔工厂’之榜。纵观‘灯塔工厂’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他们的数字化旅程都 始于运营系统的转型。随后,依托物联网集成与员工技能重塑等驱动因素,数字技术得 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注:2018 年,世界经济论坛对 1000 多家工厂进行了全面筛选。在第四次 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有 16 家工厂在运营和业绩上实现了质的双飞跃,因而被评为先进制造领域 的领跑者。他们成功跨越试点阶段,一举斩获先进制造领域的“灯塔工厂”殊荣)

从绩效端看,“灯塔工厂”无论是生产效率、运营成本还是上市速度,均实现了可观的改 善 。在提升企业价值的方法上,有三点尤为值得关注:

1)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流程设计;

2)实现跨职能的无缝连接;

3)在组织间,甚至是供应链层面打造持续连接。

三一重工的 18 号工厂是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被称为“最聪明的厂房”,是亚 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拥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三一 重工的总装车间。自 2018 年投产以来,18 号工厂可实现无人化下料、智能化分拣、自动 化组建、无人化机加、智能化涂装和装配下线等工序。通过数字化赋能,三一重工全方位 提升了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从生产端看,数字化解决了离散型制造的痛点问题,能够实现“产品混装+流水线”的高度柔性生产,大幅提质增效降本,18 号灯 塔工厂改造后主要产品泵车下线时间缩短 98%,公司人均营收 2019 年达 410 万元,较 2010 年翻 4 倍,且首次超过全球龙头卡特彼勒(363 万元)。

3.3. 楼宇:数字化拉进管理距离

楼宇很难算一类行业,更多的是场景。2009 年,海康威视开始推出解决方案,楼宇作为 七大行业之一,其内容覆盖了住宅建筑和商业地产等多个场景,从海康威视目前在智能楼 宇端的产品布局,我们可以看到:住宅建筑行业的相关产品包括智慧工地、智慧社区、智 慧物业和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等;商业地产行业的相关产品包括商业综合体综合解决 方案、智慧酒店、公租房综合管理、智慧产业园区等。产品思路总体上还是以物联感知为 核心,一切围绕人的需求,促进数字化治理。

因此,从行业端理解,楼宇实质包含了建筑业、物业运营管理、产业园区管理等多个细分 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在于有着较强的数字化治理的需求,我们认为海康威视在楼宇行业 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在于这些管理机构面临的场景(无论是工地、小区、酒店、公租房还是 产业园区)都有着“以物联感知为核心的数字化治理需求”,这一点与能源行业“规范作 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需求、制造业对于“降本增效”的需求截然不同,但这些行业都 天然的对基于“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产品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

3.4. 金融&文教卫:助力数字化治理

金融与文教卫属于 EBG 板块的最后一块拼图——但金融与文教卫的数字化逻辑有所差异: 简单而言,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等)的数字化是个更为全局、系统性的概念,以银 行数字化转型为例,其数字化转型涉及到获客、产品创新、资金安全、业务运营、资金管 理等方方面面,而文教卫行业的数字化有些类似智能楼宇,更多地是基于安防的数字化治 理需求。

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银行应“推进核 心应用转型,增强综合化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并对分布式架构、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 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要求,“以安全、可靠、高效、弹性为重点目标实施架构转型、探索 分布式架构和成熟开源技术应用,逐步减少或摆脱对单一技术产品的依赖”。无论从业务 转型、技术发展还是监管要求来看,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都面临着方向性转变。

从海康威视在金融&文教卫行业现有的产品矩阵来看,产品碎片化程度非常高:针对不同 的场景有着非常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产品——如在教育行业,针对校园的管理、安全联网、 课堂管理、乃至电子班牌,智慧照明都有对应的产品方案,而对于金融行业,针对网点、 库房、消防系统、信贷物联等多场景也都有相对于的产品发布。

4. 海康 EBG 业务:角色、优势与空间

4.1. 海康威视的优势:理解并实现需求的落地

海康的优势不在于全知全能,而在于优势领域的绝对霸主地位:我们认为相比于同样进 入到产业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合作伙伴而言,海康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

在部分优势领域,尤其是偏行业端(与互联网企业在消费端形成对比),海康威视对 行业运行的逻辑更为明晰,对产业用户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

凭借得当的软硬一体的研发能力与强大的软硬件结合的供应链体系,海康有能力将用 户需求真正落地。

传统企业主导自身数字化进程,海康充当“赋能者”角色:从产业互联网进程来看,标准 化、集中度程度较高的传统行业,如能源、快递等,龙头深耕于垂直、复杂、多维的业务 场景,有效掌控产业链资源,并凭借深刻且独到的行业理解,包括产业价值链规律、供应 链运作机制等,以强势的场景把控能力构建自身的护城河,数字化进程基本由自身主导, 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海康这种理解用户需求的合作伙伴,扮演“赋能”的角色,来帮助 企业用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软硬一体的研发实力+软硬结合的供应链优势=需求的落地:2016 年以来,海康威视更加 注重软硬融合、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的快速转化为导向,以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式为基础, 建立了面向全公司多个行业和多个研发团队的统一软件研发体系。底层、共性、 关键性 技术的长期持续投入,为公司长期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此外,场景化、碎片化的市 场需求决定了持续、稳定、可靠的供应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已打造了一个与 自身业务相匹配的供应链体系,包括自主生产与外包生产相结合的供应能力,来平衡交付 弹性和生产效率;强调高水平的运作协调机制和 IT 系统管理水平,来实现物料的高效准 确的预测和管理、以及灵活有效的计划协调和生产排产。

海康威视深度报告:聚焦EBG业务-内涵、空间、路径与节奏

4.2. EBG 业务成长的路径与节奏?

我们认为 EBG 业务成长的核心在于“赋能”:2016 年海康威视第一次将自身定位为“以 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安防、可视化管理与 大数据服务”,2018 年明确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 务提供商”,“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是海康面向 EBG 客户的主要产品, 对企业而言,这种解决方案的价值在于:

1)提升业务效率;

2)规范作业行为;

3)防范安全隐患;

4)拉进管理距离。

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解决方案业务的重心有所不同:如 在能源领域,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隐患”成为海康在能源 领域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智能楼宇、文教卫等,则有着天然的“拉进管理距离”的数字 化治理需求,而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提升业务效率”成为海康 的根本突破口。

从 EBG 成长的路径上去看,我们分析了海康威视的优劣势与各个行业的痛点,我们认为, 未来 EBG 的 3-5 年的成长动力来源于能源、楼宇和文教卫板块,相对偏长期的成长性来 源于对制造业的赋能。核心原因是,能源行业对于安全生产的诉求始终未变,而海康从安 防出发,提供的以“规范作为行为、防范安全隐患”的解决方案产品能够很好地迎合需求 痛点,自身也最有能力实现需求的落地;而楼宇、文教卫等行业需求场景更为细分,海康 “以视频监控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产品能够有效助力数字化治理,实现需求的落地。对制 造业赋能是相对较长期的一个成长因素的原因是,我们认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 简单的“泛安防”需求抑或“数字化治理”的需求,企业的降本增效是多维度、多角度共 同配合完成的,相对而言千人千面,其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涉及到的职能部门都相对更为 复杂,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而非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从目前海 康威视在制造业的布局来看,其产品围绕在“数字化治理”方面,如企业园区人脸应用解 决方案和制药企业综合解决方案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业务   路径   内涵   深度   节奏   解决方案   能源   需求   传统   能力   数字   智能   产业   报告   数据   经济   行业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