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摘要:任正非:华为没有终身成就的老员工!华为发起7000名老员工集体辞职运动,任正非耗资10个亿留下了将近99%的老员工,最终辞退了16人。
声明:风起堂原创文章,严禁抄袭搬运,侵权必究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华为成长历程中,有过几次人数庞大的大辞职运动,对华为的组织再造和奋斗文化的激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满血复活。

外界也往往以为,华为的这种大辞职运动,就是淘汰沉淀、激发狼性,甚至在后来被一些企业模仿成了“35、40”现象。

但其实,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01任正非:华为没有终身成就的老员工‍

在华为,任正非被称为“危机主义者”,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的“三无”里一路成长并强大起来的华为,任正非认为,“永恒充满危机感的意识”就是华为发展的基石。

在员工管理方面,任正非强调:华为只有永恒的危机意识,没有终身成就的老员工

为此,任正非在华为发起了一场引起巨大轰动的7000名老员工大辞职运动。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2007年10月起到2008年元旦前,华为要求内部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年满8年的老员工,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后重新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

当时符合条件的老员工有6687名,因为接近7000人,所以华为内部也称此次运动为“7000人大辞职”运动

这一轰动事件让外界有过多种解读,一种以为华为这是为了规避即将实行的劳动法,将员工的工作年限抹平,还有一种认为这就是任正非导演的一场“杯酒释兵权”,难听点就是现在有些企业常干的“卸磨杀驴”,要优化掉没有“性价比”的老员工。

但任正非到底是如何想的呢?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02为什么要发起7000老员工大辞职?

1、华为不能成为养老院。

我们来看看华为当时的现状。

在公司持续发展的20年后,华为已经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成拥有7万人的科技公司。据当时数据,华为各条线2005年后入职的员工比例普遍高于50%以上,个别产线甚至高于70%。

但是,人员增加了,效益反而降低了。而问题的根源却是,华为最被称道的员工持股、股份分红制度,让很多老员工获得了丰厚的股份,用股份分红收入养老,进取精神大为衰退,危机意识被淡化。

华为不能成为养老院!

这对于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领先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任正非认为,华为需要一种对过去资历不断清零的机制,重新激发组织的战斗力。

所以,任正非利用这一场大辞职运动,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降低了股票分红,从而使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回归正常。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华为上海研发中心,午休时打乒乓球的员工

2、打破工号制度,遏制论资排辈风起。

华为自实施工号制以来,一直是根据员工入职的时间和职务,为每位员工编排工号。总裁任正非的工号是001号,而2001年之后入职的员工,工号已经排到了20000号之后。

这种工号制度在华为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种论资排辈的风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华为长期倡导的“奋斗者文化”。

所以,这一次集体大辞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重新排序。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03辞职再签约不是为了忘记英雄

近7000名老员工集体辞职重新签约,老员工曾经的努力和贡献也被清零了吗?向来主张“绝不让雷锋吃亏”的奋斗者文化创造者任正非,当然不是为了“忘记英雄”。

对于外界所质疑的工龄清零问题,任正非也毫不手软,耗资10个亿,以高于劳动法的赔偿标准,全部辞职员工均获得公司支付的赔偿。

华为给出的补偿方式,不仅按员工连续工作年限支付补偿费用,还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不仅支付合同解除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还支付上年度奖金的月平均分摊额。更重要的是,所有辞职等待竞聘时,均可享受5天到1个月的带薪休假;在此期间,所有员工的公司股份仍然保留。

据估算,在这次集体大辞职运动中,华为支付的赔偿总额高达10亿元。

所以,虽然这次大辞职涉及近7000人,不仅没有引起任何华为内部矛盾,也丝毫未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甚至没有任何一个辞职员工有过投诉,可见任正非的眼光之巨和手笔之大。

原来,华为的员工“大辞职”,却并非你以为的大辞职

04留下了近99%,真正辞退的只有16人

工作满8年以上的老员工,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各级高、中级干部和员工,总计6687名,复核条件的员工也全部在当月底前完成了定岗定薪和薪酬调整。

原有的工号制度自此被废除,所有工号被重新排序;10亿补偿也到位发放。

根据华为的资料显示,最终申请辞职的6687人中:6581名员工完成重新签约上岗,也就是将近99%的老员工都留下来了,继续与华为一起奋斗;38名员工自愿选择了的退休或病休;52名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离开公司寻求其他发展空间;而真正因为绩效或岗位能力胜任等原因离开华为的,是16名员工。

16名因绩效或岗位胜任能力原因离开的,也就是外界所理解的被辞退的了,占比仅1.5%!

这与那些标榜优胜劣汰、职场创业的一些公司的淘汰率相比,也几乎是远远不及的吧?更何况,华为当时的大辞职是近7000人?

当然,这也与当时主持推进这场大辞职运动的孙亚芳董事长的努力有关。孙亚芳坚持的控制精简人数,又保持骨干人员相对稳定的原则,让华为的这场大辞职运动,圆满的实现了沉淀的再激活。

华为也从此前过度强调“狼文化”的“饿狼传说”向“饱狼稳定”的方向转化,华为的奋斗者文化也更加成熟、稳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华为   奋斗者   员工   论资排辈   养老院   高于   劳动法   外界   清零   成就   集体   制度   股份   文化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