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我都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在Fellow及部分欧研所座谈会上,有Fellow问任正非,“您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是否有成效?您心目中的科学家是什么样?”任正非这样回答道。

任正非的这句话,近乎大白话,但却体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态度。

在华为,将内部最高级别的专家成为Fellow,如果说任正非以前强调的“工程商人”叫“院土”,那么Fellow就是华为的“院士”了。

任正非一次采访中提到的,华为全世界拥有在职的700多数学家、800多物理学家、120多化学家,都属于Fellow级别了。

“如果你们来给我汇报,我听懂了,对你们的考核签字,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任正非道。

任正非认为,科学家是与未来对话的,很多时候都在讲“鬼话”,常人当然听不懂。等到所有人都听懂了,那也就没有科学和科学家了。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01华为从“院土”到“Fellow”的转变‍

在2020年的一次讲话中,任正非指出,管理机制的落后,会抑制创新,抑制我们前进,抑制我们进步

“研发工作跟生产系统工作是不同的,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要做调整,要改变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制度和长远看法,要向美国、俄罗斯……学习尊重专家,否则就无法正确地发挥出科学家、专家、人才的价值。”任正非说到。

任正非在华为早期,对华为研发人员的要求是,“技术人员不要对技术宗教般的崇拜,而要做工程商人”。

任正非针对早期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特别组织了一场“反幼稚运动”,任正非要求,华为的所有工程师都必须是“商业工程师”,工程师要去做市场,市场人员要回来搞研发。

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商业工程师),要想当院士,就不要来华为。”此后,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的说法一直在研发人员心中,根深蒂固。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但随着华为逐步成长为通信领域的领先者,华为在研发上的这一指导思想也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对此,任正非打过一个比方:华为把红旗插到了山顶,但从山顶看下去的时候,却发现山脚、山腰都被别人包围了,因为专业领域的基础专利几乎全是西方公司的,华为多年的技术积累陷入了山脚、山腰的十面埋伏之中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任正非说: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 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华为的创新方向也被调整为面向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发明的2.0版创新战略。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华为不再强调“商业工程师”,而开始强调科学家、Fellow。

还是在欧研所Fellow座谈会上,一位Fellow感慨道,“我们总以为,我们以前是工程师,不是科学家。”

任正非表示,早期的华为处于技术“沙漠”时代,博士到华为也很难生存,但公司发展到今天,开始需要科学家的研究与探索作用了。

任正非希望,华为更多的高层技术人员能成为科学家,“面向未来,有时候不一定要研究理论,也可以研究概念和方向,以及实现形式”,这一部分人不用做具体的技术产品和工业产品,可以做思想,作假设,去看华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最重要的。

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表示,过去我们强调做工程商人,那是很多年前;走到今天,我们既需要工程商人,又需要科学家,不是人人都被要求做工程商人。Fellow队伍也是多元的,未来有思想家,有科学家,也有工程商人。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02如何评价基础研究?任正非:允许“梵高”的存在

虽然听不懂科学家的话,但任正非却是科学家的知音。

任正非认为,科学的验证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轴来判断,比如费马大定理,350年才得以验证,当时提出这个假设,对法国的国民经济并没有任何积极贡献,但却成为法国的骄傲。

任正非举例称,古时候讲“千里眼”、“顺风耳”、“阿拉伯飞毯”……在一千年前,他们肯定被认为是“骗子”,但今天不都实现了吗?

如何给基础研究的专家、科学家们考核、打分?没有现成的标尺,也没有这样的权威人士。

“评价基础研究,我们不能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 任正非说。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事实上,华为在研发人员考核评价上,也一直在探索和改进。

任正非有一句话,颇为精辟:我们要允许几个“梵高”存在。其实任正非强调的是,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中最主要的是宽容。

任正非在不久前和高校访谈时提到,特别不主张去问科学家:最新进展怎么样了,研究的东西有什么用啊,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啊?结果就是科学家要么说不出话,要么只好说违心的话。当科学家过多关心应用、关心价值,他的锚就锚在地上了,怎么飞得高?

任正非认为, 科学的道路是漫长的孤寂的道路,多少代人孜孜不倦地努力,才发现一点点真理。我们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与无奈,我们要允许几个“梵高”存在

比如华为的5G Massive MIMO,最初也没有人认同,搞了八年终于成了核心竞争力;还有华为2G与3G之间的算法打通,也是在华为莫斯科研究所的一个小伙子默默无闻的几年才有了突破。

任正非说,没有宽容,就没有华为的3G、4G和5G的成功。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03如何管理Fellow队伍?任正非:逐步由专家当家

为了更好地对研发高级人才进行管理,华为特别成立了专家委员会,负责能力的提升、战略的洞察,对专家职级评定进行建议与否决。专家委员会成员不是按行政部门设置的,是按业务领域设置的,跨度是比较大的。

任正非要求,要通过合理的专家分权,让专家真正掌握作战中一定的专业决策权,以强调专业作用对作战的提升与保障,简化管理。

任正非在讲话中称:“随着我们公司管理越来越规范,领导的作用更多的是组织作用。如果领导冒充专家,就会打偏、打歪。未来公司要强调专业作用,应该逐步由专家来当家。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在日常作战中,要将主管与专家的责任区分开来。

首先要明确专家的核心价值是解决问题,专家就是要能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的根因并最终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也就要能参与决策。

所以,要将业务开展中各种权力在决策团队(如ST/IPMT/ITMT/SDT等)、部门主管、专家间分配好,专业技术领域的问题应该由最懂的人决策。

后续的变革要将专家和行政组织及主管各自的责任区分开来,逐步明确哪些事的权力能够由专家来闭环,让专家拥有作战的一部分专业决策和局部的专业资源聚集权力,这样简化管理,责任和权力对等到专家上

其实,华为的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和2012实验室、海思总裁的当家人何庭波,就是从研发第一线成长起来的专家型高管,或许也是任正非在战略方向上“专家当家”的管理思想体现。

任正非谈科学和基础研究: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

“我都听得懂,那还叫科学?”任正非在座谈会上一句最浅显直白的话,其实是说到了很多企业对研发和科研管理的痛处。

在任正非看来,“世界风云变幻,到我们理解的时候,已经不是科学了,只有你们才能理解未来是什么样。”

任正非希望华为的Fellow们,“要站在后天看明天,也要从今天看未来,也要能找到明天的技术曲线与商业曲线峰值的重合部”,这就是华为的战略机会,就是华为排炮攻击的“城墙口”。

任正非说:绝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那么,华为的Fellow们,1万多专家和9万多研发人员,不正是华为的战略机会点不会偏移的保障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梵高   华为   基础   科学   院士   科学家   商人   工程师   战略   未来   人员   专家   工程   专业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