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一、“洋垃圾”产业

中国商人往往进口洋垃圾,进行翻新二次销售,或是在废物中提取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进行销售。之前,洋垃圾由于成本低廉、政策等管制较少,盈利空间巨大,因此经营此类行业的绝不在少数,其中以垃圾钢琴、垃圾服装、垃圾电子产品最为普遍。在集贸市场、二手市场等地,都会出现此类商品翻新销售,它们或伪装成二手商品进行销售,或伪装成全新的商品来欺骗消费者。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它们也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尤其是固体废物的进口,商家们往往在其中挑拣出自己需要的金属等,对剩余的部分就弃之不管了,剩余的废物不会进行正确的处理,往往采用填埋、倾倒等方式,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后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此类洋垃圾的进口进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55条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的将以走私罪论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6条规定:将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或者未经国务院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由海关责令退运该固体废物,可以并处十万以上一百万以下罚款。逃避海关监管,构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路透报道截图

二、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2015年初,钱某某联系黄某某、陈某某、薛某,要求采购进口含铜固体废物。后薛某在国外组织了138.66吨的铜污泥,双方以铜矿砂的名目进行了交易,黄某某在上海港报关进口。后该批货物被海关查获滞留港区。后经过相关专业部门认定,该铜污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应当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费用为1053700元。

经过合议庭评议后认为,四被告明知该铜污泥系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的情况下,共同商议、分工合作,进口铜污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故依法判决四被告连带赔偿非法进口固体废物(铜污泥)的处置费1053700元,支付至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专门账户。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三、“洋垃圾”进口有人治

2018年,全国海关共立案侦办走私"洋垃圾"犯罪案件481起,查证各类走私废物155万吨,固体废物进口下降46.5%。

 大连海关所属鲅鱼圈海关近日将28个集装箱共688.32吨的我国禁止进境固体废物废铝渣退运出境。大连海关查验品名为“铝基炼钢促进剂”时,发现异常,后经过鉴定,其实为我国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

国家越来越多地采取措施,展现出了禁止进口“洋垃圾”的决心,同时以上案例的高额处理费也为试图钻空子、准备进口“洋垃圾”图利的商人敲响了警钟。

你对洋垃圾持什么态度呢? 单选 00% 坚决支持打击洋垃圾,利国利民 00% 虽然污染环境,但能获利,属于无奈之举 00% 很支持,目前需要洋垃圾获利 00% 其他,请在评论区留言

(作者:谢雪倩 工作单位: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王贝贝律师团队)


©原创丨本文系团队 @王贝贝律师头条号「图文原创」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平台。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洋垃圾”污染有人治,上海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宣判

感谢关注头条号@王贝贝律师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个人专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促进剂   公益   贝贝   洋垃圾   污泥   大连   废物   上海   被告   境外   海关   固体废物   垃圾   律师   国家   商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