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015年-2017年深入布局金融生态,三板斧下加速改善

1)笃信信用即财富,建立芝麻信用

芝麻信用推出中国首个个人信用评分—芝麻分,用一个350-950之间的分数来芝麻信用拉开了大数据征信的序幕,大数据征信颠覆了传统征信从数据获取,预先到分析建模交替,形成对传统征信的有效补充。

2)花呗,借呗问世,涉足消费金融

在蚂蚁金服的技术和芝麻信用的信用数据支撑下,蚂蚁金服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与商业银行信贷错位发展,相互补充。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3)成立网商银行,筑梦普惠金融

通过在电商平台积累的交易和信用数据,网商银行将系统架构构建在阿里云上,在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从贷前到贷中,贷后的自动化追踪。

4)面向全球,布局国际化金融生态

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蚂蚁金服各大板块在国内市场的城市占率趋向稳定。支付宝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被瓜分,并逐渐趋向于稳定,出海便成为蚂蚁金服谋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走之路。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017年以后去金融化,以技术全面开放迎接

1)去金融化,服务金融机构

在竞争加剧,监管趋向严等多重背景下,蚂蚁金服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2017年3月,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定位转移,由Fintech转向Techfin,提出去金融化,定位于科技公司,未来只做科技,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输出,赋能新的金融生态。

2)技术输出,全面开放

2018年ATEC大会上,蚂蚁金服提出全面开放,并公布其技术战略-BASIC战略。蚂蚁金服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五大技术进行延伸,延伸风控,信用和连接三种能力,所有所有技术和能力向行业开放,实现从技术到能力,业务等各层次的全面开放。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1、 引言

近期,蚂蚁金服宣布将在科创板和港股上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金融科技巨擘,从诞生到崛起,蚂蚁金服只用了 15 年的时间。在这 15 年的时间里,蚂蚁金服经历了哪些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布局了哪些相关业务,又实现了哪些技术沉淀?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梳理了从 2004 年支付宝诞生至今,蚂蚁金服的发展轨迹,从业务布局背景、机遇以及遇到的挑战,解构蚂蚁金服的业务版图,从中探寻这个金融科技巨擘的发展脉络。

以上梳理,形成了《解构蚂蚁金服》系列报告,本篇为这一系列的第二篇 --《开疆拓土》,回顾了从 2013 年到 2017 年,蚂蚁金服私有化之后,以芝麻信用为抓手,布局消费信贷和小微信贷的发展历程。以及 2017 年以后,从金融科技向科技金融的战略转变之下,蚂蚁金服的技术积累版图和开放格局。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 2015-2017:深入布局金融生态,三板斧下加速全球化

2.1、 笃信信用即财富,成立芝麻信用

在众安保险的成立仪式上,马云曾指出中国不缺一个金融机构,但是中国缺乏一个让信用等于财富的完善的信用体系。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当时我国征信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央行主导的征信中心是国内最大的信用数据库,其他企业征信机构是对央行征信中心的补充和完善。美国的征信体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征信体系,其征信评分模型 FICO 几乎可以实现全覆盖。

而当时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和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2013 年底我国的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 8.37 亿自然人中有征信记录的仅有3.17 亿人,另外 5.2 亿人在央行征信系统中只有基本信息,央行的征信覆盖率仅有 35%左右。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央行征信系统覆盖率较低

当时央行征信系统的数据除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黑名单信息,其他征信数据主要来源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但传统金融机构获取的信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信用卡和住房贷款还款记录等,且个人信用评分需要至少获取 6 个月以上的银行还款记录。这部分信用数据覆盖面比较低,以信用卡为例,2014 年前后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约 0.3 张(美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在 2-3 张左右),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消费者与银行并没有发生信贷往来。很多可产生信用数据的场景并没有被囊括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征信体系内,这也就导致了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

蚂蚁金服从其前身支付宝开始就与信用体系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支付宝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在线交易中买卖双方不信任的问题。在多年的电商平台和支付、理财平台沉淀之后,蚂蚁金服积累了大量活跃用户和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银行难以覆盖的长尾用户以及生活场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蚂蚁金服开始建立信用体系,让海量的数据产生价值,融合生活场景与金融场景。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蚂蚁金服开展信用服务的想法始于 2012 年,恰逢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经过2年的筹备,2015 年 1 月,蚂蚁金服获得第一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资格,芝麻信用也正式成立。芝麻信用推出中国首个个人信用评分—芝麻分,用一个 350-950之间的分数来衡量用户的信用程度高低。芝麻信用基于用户的消费及行为数据,综合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借贷数据。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广泛,除了阿里系的消费和支付数据来源,还覆盖了学历、缴费、信用历史等信息。在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后,通过赋予不同的权重搭建信用评价模型,最终形成每个用户的芝麻分。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芝麻信用拉开了大数据征信的序幕,大数据征信颠覆了传统征信从数据获取、预处理到分析建模各个环节,形成对传统征信的有效补充。大数据征信在传统的征信模型中加入了更多维的数据,可以覆盖更多的长尾用户。用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在支付平台的交易数据以及搜索引擎的行为数据等非金融属性的数据都可被获取,数据的可实时获取也增强了大数据征信的可信度。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加持下,大数据征信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提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建模可更好的匹配征信模型,预测效果优于传统征信。

作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基于多个生活场景掌握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创造价值。蚂蚁金服的核心定位不只是金融,更包含了建立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动态信用体系,让信用等于财富,并在这个信用体系之上布局更多的应用场景。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金融生态系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汇集前期在电商、支付和理财平台的相关数据,利用技术优势使信用数据产生价值;另一方面,芝麻信用为蚂蚁金服的小微金融布局搭建信用评估模型,为后续的金融版图扩张奠定了基础。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2、 花呗、借呗问世,涉足消费金融

芝麻信用的成立给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带来更多的发挥空间,手握海量用户在生活场景上的信用数据,蚂蚁金服可以实现“信用创造财富”的构想。蚂蚁金服的第一步就是涉足消费金融,以信用体系覆盖长尾用户,试水消费信贷市场。

在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公司涉足消费金融领域之前,当时消费金融金融的发展缓慢,存在结构性失衡的特点。从整体上来看,与美国相比,2015 年前后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和渗透率不足。从结构上来看,当时消费信贷存在结构性失衡,40%左右的成年人没有消费信贷覆盖,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得消费信贷的成年人占比不足 50%。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但当时消费金融的规模和渗透率较低并不是因为消费需求不足,相反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消费意愿强劲。结构性失衡的根源在于传统信贷模式的制约。一方面,征信体系制约了传统金融体系向长尾用户的覆盖,传统金融体系依赖央行征信系统,但当时央行征信系统中有效征信记录的比例较低,更多的潜在用户因征信体系被拦在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之外。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依赖线下方式开发客户,从贷前到贷后风控成本高,这也制约了传统金融机构覆盖范围的扩张。

为刺激消费信贷市场发展,2009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在消费金融覆盖范围较小、政策支持和自身已建立芝麻信用系统这三个条件的支撑下,蚂蚁金服在 2015 年 6 月推出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两款产品,分别布局消费金融和现金贷领域,基于生活场景服务长尾用户。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014-2015 年消费金融领域相关政策

在蚂蚁金服的技术和芝麻信用的信用数据支撑下,蚂蚁金服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模式与商业银行信贷错位发展、相互补充。从覆盖区域来看,通过蚂蚁金服在支付、电商等领域的生态链数据沉淀,蚂蚁金服可以在大数据风控技术下更好的贴近长尾用户。从覆盖人群上来看,蚂蚁花呗的客户群体近一半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而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客户集中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从覆盖场景上来看,信用卡的消费场景集中于是商超等大中型消费场景,而花呗的使用场景集中于小型日常消费场景,如便利店等,在场景上也形成了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

覆盖区域、人群和场景的多样化反过来也形成对芝麻信用体系的补充,芝麻信用可以获取更多更活跃的用户数据。蚂蚁金服的生态体系也制约了消费者的违约行为,芝麻信用已与多个机构合作,如果消费者发生花呗或借呗的违约,芝麻分的下降将影响其在其他生活场景的便捷度。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多点布局的系统效应开始凸显。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3、 成立网商银行,筑梦普惠金融

从余额宝到花呗、借呗,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梦在这 3 个爆款产品的引领下逐步拉开序幕。余额宝和花呗、借呗的定位群体是个人消费者,在阿里系的平台覆盖下还有 3000 万左右的中小企业。2013 年 7 月,金融“国十条”发布,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开闸。经过两年的准备,2015 年 6 月,由蚂蚁金服筹备组建的网商银行正式开业,开始服务小微客户。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民营银行发展相关政策

小微信贷最初并不是蚂蚁金服乃至整个阿里巴巴布局的重心。在小微信贷领域阿里的第一步是与银行达成合作,基于淘宝和支付宝平台的数据,由阿里提供数据分析技术,银行负责放贷。但在银行自有风控机制下,企业贷款获批率仅为 2%-3%。为了打破贷款通过率的瓶颈,阿里巴巴联合多家银行、担保及小额贷款公司,搭建互联网平台。由阿里向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评估报告,但由于银行自身风控体系和理念难以改变,这一平台的推出也仅将小微企业的贷款通过率从 2%左右提升到 10%。

在平台模式也难以从根本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背景下,阿里开始独立布局小微信贷业务。2010 年阿里巴巴先后获得在杭州和重庆的小贷业务牌照,并成立阿里小贷,面向平台覆盖的小微企业推出小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但在金融监管政策下,以小贷公司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存在固有限制。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与银行不同,小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也不能以低成本从银行间市场获取资金。随着阿里小贷业务规模的扩张,资金成为限制阿里小贷发展的瓶颈。恰逢 2013 年 10 月金融国十条对民营银行的放闸,蚂蚁金服加快民营银行筹备工作,基于阿里小贷企业贷款业务组建网商银行,延续阿里小贷“小存小贷”的发展定位。

对于网商银行的定位,阿里巴巴曾不止一次强调“蚂蚁金服的对手不是任何另外一家银行,我们只是要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系,网商银行只做现有银行的补充”。与阿里小贷一脉相承,网商银行覆盖的也是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通过在电商平台积累的交易和信用数据,网商银行将系统架构搭建在阿里云上,在大数据风控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从贷前到贷中、贷后的自动化追踪。在生态体系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网商银行贷款审批速度提升,贷款的风控水平较传统商业银行也有所提升。不良贷款率维持在 1.3%以下,远低于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

以“小银行,大生态”定位的网商银行,截至 2018 年底服务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1200 万家,户均贷款余额控制在 3 万元以下,真正实现了小额、快速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至此,蚂蚁金服形成了“支付+理财+信用+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贷款”的生态,颠覆传统银行业、基金业,引领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科技浪潮,为国内金融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发挥空间。随着国内市场日益发展成熟,蚂蚁金服也开始调整战略,提出全球化发展战略。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2.4、 面向全球,布局国际化金融生态

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蚂蚁金服各大板块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趋于稳定。以支付为例,随着微信支付的参与,支付宝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被瓜分,并逐渐趋于稳定。而在中国市场之外,国际支付领域还是一片蓝海市场,出海便成为蚂蚁金服谋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必走之路。

蚂蚁金服的国际化布局始于支付宝,2007 年支付宝就开始进军香港市场,备战国际化之路。2016 年 10 月,蚂蚁金服将全球化作为其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之首,并提出要覆盖全球 20 亿用户的发展目标,加速国际化布局进程。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蚂蚁金服的出海始于东南亚市场,这一战略布局源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东南亚市场现金支付比例较高,电子支付普及率较低。而欧美等发达市场以银行卡及信用卡结算比例较高,且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短期内用银行卡及信用卡支付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二是欧美市场金融体系完备、金融监管严格,布局金融业务需要面临多重阻碍,推进速度较慢、成功率较低。

印度是蚂蚁金服面向海外市场的第一站,中国与印度同是人口大国,具有人口红利优势,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但在支付领域,2014 年前后印度与中国之间差异显著。印度的银行卡和信用卡普及率较低7。而另一方面,印度互联网渗透率增速明显,伴随着印度政府对推进无现金化的希望,印度成为电子支付的潜在发展市场。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印度人口红利优势(左)/ (右)印度经济增速较快

2014 年 10 月,印度移动支付平台 Paytm9创始人向蚂蚁金服寻求合作,而当时蚂蚁金服也正在思索进入印度的金融领域,双方不谋而合。2015 年蚂蚁金服分两次向 Paytm 的母公司进行投资,成为 Paytm 的股东。

蚂蚁金服与 Paytm 的合作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提供技术支持,输出大数据风控技术,改善技术架构,实现扩容。二是支付宝发展模式的输出,Paytm 以支付起家,只有转账、缴费等功能,对线下场景的布局较少。

蚂蚁金服入股后,将支付宝的发展模式输出,协助其布局线下场景,并开展电商业务。在获得蚂蚁金服的融资和引导后,Paytm取得迅速发展。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蚂蚁金服选择入股 Paytm 而不是在印度新设一家支付机构,除了 Paytm 主动寻求合作的原因外,也是基于对当时市场及金融监管政策的担忧。各国对金融领域都极其重视,合资机构比外资机构更容易获取当地市场准入资格。在提出全球化战略后,蚂蚁金服以“Paytm 模式”为全球化布局范本,以产品、技术和模式为出海工具,加速国际化布局。目前蚂蚁金服已在东南亚形成“1+9”布局,成功进入印度、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并于 2019 年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公司,国际化之旅迈出了新的一步。

从支付宝到余额宝、众安保险,再到蚂蚁金服的成立,再到对信用、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布局,蚂蚁金服的金融版图的庐山真面目已完全呈现。从成立之初到全球化的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始终是蚂蚁金服的护城河。

但随着金融版图的不断铺展和国际化扩张,蚂蚁金服面临重点发展技术还是重点发展金融的抉择。2016 年 10 月,蚂蚁金服提出 TechFin 概念,定位 TechFin公司。由此,蚂蚁金服开始技术输出,以开放面对未来。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3、 2017 年以后:去金融化,以技术全面开放迎未来

3.1、 去金融化,服务金融机构

随着国内及国际市场上金融版图的不断拓展,蚂蚁金服的金融属性不断加强。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渗透率提升,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增速呈放缓趋势。2014年春晚微信红包横空出世,并以强大的社交生态抢占支付入口。虽然市场地位没有被取代,但在微信强大的社交生态下,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还是有所缩水。此外,随着拉卡拉、银联和商业银行的发力,支付领域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而在支付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后,金融监管趋严也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了生存压力。以备付金为例,2013 年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可以存放于存管银行。而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2017 年央行开始要求集中按一定比例缴存备付金并且有提高备付金的缴存比例的趋势。11虽然备付金缴存产生的息差损失对支付机构来说不大,但对整个支付行业来说备付金缴存背后带来通道费率上升使得支付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在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等多重背景下,蚂蚁金服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2017年 3 月,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定位转移,由 Fintech 转向 Techfin,提出去金融化,定位于科技公司,未来只做科技,基于自身的技术优势,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输出,赋能新的金融生态。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蚂蚁金服的技术优势

蚂蚁金服的去金融化和技术输出战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15 年蚂蚁金服就已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开始技术输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推出后,人保保险、太平洋保险等 20 多家保险机构立马加入该计划,在招财宝平台推出信用保证保险,为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帮助其从招财宝获取融资。一旦中小企业发生违约,财险公司将基于信用保证保险确保本息兑付。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互联网推进器计划

互联网推进器计划下,蚂蚁金服的风控体系是第一道防线,保险公司的风控机制是第二道防线,两道防线的叠加使得互联网平台的风控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传统的保险公司也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下也创造性的形成了“保险+互联网信贷”的商业模式,成功切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迈出转型升级的新一步。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3.2、 技术输出,全面开放

技术输出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解决转型问题,但技术本身是存在边界的,不能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中的所有问题。2017 年 10 月,在蚂蚁金服首届 ATEC13大会上,蚂蚁金服 CTO 程立指出当前科技存在四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即“在物联网设备的大量数据之上实现实时的安全计算”、“让机器智能具备金融级能”、“每个人可拥有独立可信的数字身份”以及“数字世界的安全性问题”。而解决这些“不可能”问题的路径便是技术开放。

2018 年 ATEC 大会上,蚂蚁金服提出全面开放,并公布其技术战略--BASIC 战略。蚂蚁金服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五大技术进行延伸,延伸风控、信用和连接三种能力,并将所有的技术和能力向行业开放。与技术输出阶段相比,蚂蚁金服的全面开放包括输出系统、成建制的全面解决方案。从开放深度上来看,全面开放包括从技术到能力、业务等各层次的全面开放。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在能力开放上, 以芝麻信用为例,蚂蚁金服的能力开放加速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芝麻信用平台对金融机构开放后,北京银行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在用户授权的基础上,北京银行可以获取消费者的芝麻信用信息,有了芝麻信用相关数据的支撑,信用卡申请不再仅仅依赖房产证、工资单以及银行流水等由机构开具的还款能力证明。

芝麻信用提供的在线消费、生活场景缴费及还款记录可以为银行提供消费者的有效信用记录,在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即可实现对客户的快速综合画像,提高信息核查处理效率,促进信用卡在互联网渠道的发展。除了信用卡审批效率和风控水平得到提高外,与芝麻信用的通道打通后,北京银行还可以联合蚂蚁金服合作分析用户行为,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开创了“银行+互联网征信”先河。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在技术开放上,以金融云为例蚂蚁金服的技术开放传统金融机构的降本增效。南京银行是蚂蚁金融云开放后的第一个合作机构,在技术层面,蚂蚁金融云协助南京银行搭建“鑫云”,以其高性价比的云架构降低南京银行上云成本,提高处理和运行效率。蚂蚁金服全面开放后,南京银行可与其实现多个维度的合作。

在业务层面上,蚂蚁金融云与南京银行设立“数据共创实验室”,进行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的数据模型搭建和金融产品开发,通过银行风控叠加互联网平台风控,优化风控机制。在场景层面,基于 FinMall 平台,南京银行的资金可深入至蚂蚁金服及其合作伙伴的各大场景,包括消费金融、汽车金融、普惠金融等。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专题系列报告: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

全面开放对蚂蚁金服来说也是有诸多益处的。以余额宝业务开放为例,2017年底余额宝规模 1.58 万亿元,是其募集首月末规模的 370 多倍。余额宝的用户多为长尾用户,资金比较分散,随着规模的量级变化,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加。余额宝和天弘基金自身也针对流动性风险采取了 2 项措施,2017 年下半年连续两次下调个人最高投资限额,从 100 万缩减到 10 万再缩减到 2 万;另外一个措施是设置申购总额,当日售完即止。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庞大体量下的流动性风险高的问题,通过向基金公司开放,流动性压力被分散到不同机构基金公司本身资金实力充足,集中兑付的应对能力才得到增强。

在私有化之后,蚂蚁金服开始加快脚步,深入布局金融生态。通过花呗、借呗,蚂蚁金服涉足消费信贷领域;通过成立网商银行,蚂蚁金服成功切入普惠金融赛道。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蚂蚁金服也逐步开拓国际化市场,并实现向技术输出的战略转型,蚂蚁金服金融科技版图也终于拉开帷幕。


声明:以上全部内容均来源于国海证券《解构蚂蚁金服:开疆拓土——金融科技系列报告》,作者:靳毅 。文中所涉及的内容和数据皆归华西证券和作者所有, 观点仅代表华西证券,仅供读者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蚂蚁   开疆拓土   阿里   印度   金融机构   芝麻   母公司   布局   场景   体系   传统   信用   银行   专题   报告   金融   集团   系列   数据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