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RO赛道这么抗跌?大佬:坚信这是个朝阳行业

小科普:CXO行业包括CRO(合同研发服务组织)/CMO(合同生产业务组织)/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业务组织),即通过合同外包形式,接受制药企业或者生物科技公司委托,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研发服务,提供产品生产时所需要的工艺开发、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制剂生产等

此前,一则创新药行业的重磅监管,引发了行业大动荡,港股相关概念股随即开始震荡下行。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CRO概念的头部企业自公告发布后,一个月的跌幅就超过了30%。不过随着市场对监管消息的逐步消化,以及药明生物、金斯瑞等业绩爆发式的增长,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调整后,CRO概念股在本周迎来了大幅反弹。金斯瑞生物、药明康德、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反弹的幅度皆超过10%。

为什么CRO赛道这么抗跌?大佬:坚信这是个朝阳行业

业绩大超预期,CRO需求逻辑不变

据经济观察报,业内普遍认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出台直接会影响到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逻辑。因为这降低了me-too药物(做跟原研药差不多的相似药)上市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此前普遍存在的“扎堆”、复制性的研发管线会瞬间没有太大价值,进而影响到生物创新药公司的产品立项数量,最终反馈到的,就是CRO行业的订单数目。

而药明生物的CEO陈智胜则表示,CDE发布的指南其实对整个行业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希望以后越来越少企业扎堆研发。但是对于药明生物这样头部的CDMO企业来说,中长期来看是更好的消息。

8月23日晚间生物药CDMO(CRO的细分赛道)龙头药明生物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1年半年报。业绩显示,再次超额完成业绩目标:收益同比增126.7%至人民币44.1亿元;毛利同比增191.7%至人民币23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18.4亿元,同比增150.3%;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17.7亿元,同比增163%。

从某种角度上讲,它可以代表这个行业的进程,在整个国内的生物药外包研发领域,几乎算是垄断的位置。因为它的服务相当于生物创新药领域的“基础设施”,诸多公司都要基于CDMO公司来推动管线的研发,所以它对行业、未来和政策的认知,都是真实且至关重要的。

陈智胜称,业界需要CRO/CDMO这个逻辑是不变的,而且是越来越需要,坚信这是个朝阳行业。虽然药明生物已经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但是还是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机会。相对来说,CRO/CDMO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分散的状态,实际上还有很多机会做大做强。

中泰证券随后发布研报称,认为药明生物是全球生物药外包服务行业稀缺标的,所处行业高景气、公司优势凸显,后续随着现有项目进入商业化,以及XDC、疫苗、双抗等平台加速兑现,长期空间广阔,未来可期。

得益于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业务取得突破,高瓴重金押注的金斯瑞生物科技8月24日也交出了一份持续向好的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亿美元,同比增长37.97%,实现毛利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进一步收窄至-9112.2万美元。其中,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这一新兴业务增长较为显著。

CDMO业务金斯瑞蓬勃生物上半年总体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5.8%,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达到3150万美元。并几乎包揽了国内所有头部mRNA疫苗研发公司的质粒临床及临床前的供应。收入增长得益于正在进行的抗体药CDMO项目的成功交付以及基因和细胞治疗CDMO业务的高速发展。毛利同比增长112.8%至1000万美元,毛利率从去年的24.7%上升到今年的31.7%。

金斯瑞生物科技轮值首席执行官柳振宇博士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几年,金斯瑞将紧跟行业趋势,加速对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链的战略投入,以满足客户对这一革命性行业的巨大需求。

CRO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诸多资本目光

CRO是研发外包,而CDMO是CRO的细分领域,生产和开发外包。那么临床CRO就是招募一些病人做实验,看看新研发出来的药物对疾病有没有效果和副作用等等。CRO 和 CDMO 服务贯穿了整个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到生产、最后上市,整个全流程。简单来说,就是给药企做研发外包服务的。

投资界巨鳄高瓴资本早已布局了CRO/CMO赛道,可以说是创新药掘金路上“卖水人”。据统计,高瓴不仅聚集了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凯莱英等位于行业前沿的企业,还持续增持近年来加码CDMO业务的金斯瑞。

华安证券认为,临床CRO是优中选优的黄金赛道。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临床CRO市场规模为406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22亿美元,CAGR为8.9%。2019年中国临床CRO市场规模约为37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37亿美元,CAGR为29.9%;从盈利能力来看,临床CRO服务附加值较高,毛利率领先行业水平;从行业地位来看,临床CRO机构上游对接临床研究服务所需的专业人员和具备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中间对接药品监管机构,下游对接制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究机构,在医药研发产业链中处于关键地位。

国内临床CRO行业主要驱动因素如下:

(1)临床试验质量监管趋严;

(2)新药研发浪潮涌起;

(3)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全面推进;

(4)海外订单增多;

(5)医药投融资市场活跃度高;

(6)CRO机构服务专业化、多元化。

全球市场来看,CRO临床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临床CRO尚处于发展初期,头部公司优势逐渐显现。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服务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赛道   康德   大佬   行业   朝阳   新药   外包   头部   基因   药物   细胞   业绩   美元   生物   业务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