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为何从交流工具变成了利益工具?

校讯通:为何从交流工具变成了利益工具?

近年来,校讯通经常因为“未经许可开通业务”“强制摊派”“收费高”“短信轰炸”等原因被频繁投诉。而步入9月开学季以来,全国各省陆续爆发校讯通短信诈骗,又将校讯通类业务的信息安全问题暴露无遗。

校 讯通的产生,最初是学校的需求与电信企业的商业敏感结合的成果。校讯通业务的发展,让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程 度上对信息化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但是,由于校讯通的先天缺陷,注定了这个项目最终的走向,并不会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而成熟进步,反而会逐步暴露其弱 点,成为一个谋利工具。

校讯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系统。众所周知,校讯通、家校通、翼校通等业务,都只能在本 网内进行服务,而不能用其他电信网络提供服务,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下,要使用这一服务,只能用同一网络下的手机。这并非技术难题,而是企业制造的壁垒。信息 服务在封闭的体系中运行,无疑是对家长进行信息消费绑架。如果家长没有使用采购服务商所使用的网络,就必须更换或者增添手机,这是对家长消费选择权的侵 害。

但讽刺的是,信息服务的封闭性,却没有带来安全。今年开学以来,诈骗分子以“校讯通”名义向家长发送“学生 成绩单”“在校表现”“核对学籍”等短信并附上木马链接,大量家长因点击链接导致手机感染木马病毒,随后银行卡被盗刷。最近一月,广东、江苏、福建多地均 出现校讯通诈骗事件。

近年来,校讯通类业务屡遭质疑,此类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损害家长利益和教 育形象的一项业务。更可悲的是,一些地方的校讯通业务成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据报道,运营商对推广业务“有功”的校园教职工会进行“奖励”,向教师提供“人 头费”“发展奖励”。有的学校甚至主动索取“入场费”“赞助费”,并将相关信息服务进行利益捆绑。这些看得见的信息泄漏、利益捆绑,侵蚀着校园的声誉。

在我看来,校讯通等业务的技术和服务已落后于时代。如果真的需要电信运营商的专业服务,也应当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不能再放任这类产品继续横行校园,成为不稳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利益   封闭性   工具   赞助费   暴露无遗   家长   体系   短信   链接   业务   学校   校园   手机   科技   信息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