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家中央银行来处理“货币需求”的变化吗?

我们需要一家中央银行来处理“货币需求”的变化吗?

我们需要一家中央银行

来处理“货币需求”的变化吗?

文丨 弗兰克·肖斯塔克

>>Frank Shostak<<


历史上,人们使用过许多不同商品来充当货币。对此,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指出,随着时间推移,


“(…)就会出现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那就是作为交换媒介的一系列财货中不太适销的财货会被逐一摒弃,直到最后只剩下一种财货,人们普遍使用它来充当交换媒介;简而言之,就是货币。”


类似地,穆瑞·罗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在《政府对我们的货币做了什么》("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一书中写道:


“就像在自然界中,技能和资源种类繁多,财货适销性差别甚大。有些财货比其他的财货需求更为广泛,有些财货更易被分割成较小单位而价值不损,有些财货更经久耐用,有些财货更方便长途运输。所有这些优势都使其具有更大的适销性。很明显,在每个社会中,最适销的财货,会逐渐被选为交换媒介。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它们充当交换媒介,对这些财货的需求也因为这种使用而增加,它们也就变得更有销路。结果是螺旋式的不断强化:更大的适销性导致其更广泛地作为媒介使用,而这又导致更大的适销性,往复循环。最终。有一、两种财货在几乎所有交易中被当成了一般媒介来使用,这些财货被称为货币。”


经历了不断的选择过程,人们将黄金确定为他们首选的交换媒介。一些评论家对黄金能否在现代世界中发挥货币的作用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相对于因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黄金供应量增长得还不够快。关于这一点,根据2011年6月15日的Insider网站报道:


“基本问题是,黄金供应量与正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之间没有关联性(…)黄金的稀缺性会造成物价下降。这时个人就会减少生产新财货和服务的动力。经济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允许货币变得稀缺,对那些拥有货币数量最少的人造成的损害最大。以往,货币体系相对不灵活,导致了世界上许多欠发达国家长期缺乏经济增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拥有世界上已知的最灵活的货币体系之一,其中许多国家已经繁荣了起来。有了灵活的货币体系,就可以创造更多货币来适应更强劲的经济增长。”(Larry M.Elkin, "Why Gold Can’t Fix Our Money Problems,)


按这种思维方式,自由市场如果不能提供足够黄金,就会造成货币供应短缺。反过来,这又带来了破坏经济稳定的风险。


沿此思路,同样,一个不断增长的经济体系需要不断增长的货币存量,因为经济增长引起了货币需求增长,这一需求必须得到满足。不然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这反过来,又可能破坏经济稳定,导致经济衰退乃至更不幸的经济萧条。


因此,为了防止货币供求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各种经济冲击,人们认为美联储必须保持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每当货币需求增加时,为了维持均衡状态,美联储适应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被认为是使经济维持在经济和价格稳定道路上的必要行动。


请注意,在这种思维框架底下,一个给定的货币需求增长率,可以吸收相同比例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因此,如果货币需求量增长了5%,货币供应量也增长了5%,那么货币有效增长将是0%。这样一来,货币供应量增加的5%,就被货币需求量增加的5%所吸收。故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体系没有遭到任何损害。


货币需求的含义


已知对财货的需求,不是对某一特定财货本身的需求,而是对该财货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例如,个人对食物的需求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食物提供了维持个人生命和健康的必要营养元素。这里的需求意味着人们想要消费食物,以确保维持人们生活和福祉所必要的东西。


此外,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是由于货币所提供的服务而产生的。然而,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不是为了消费货币,而是为了用货币来交换商品和服务。


罗斯巴德在《人、经济和国家》中指出:


“货币本身不能用于消费,也不能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作为生产财货使用。因此,货币本身是没有生产性的;它是死的库存,什么也不生产。”


货币的关键作用仅仅是履行交换媒介的作用。通过履行这一角色,货币只是促进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商品和服务的流动。


在货币的帮助下,各种财货变得更适销——比起在易货贸易经济中的情况,它们可以交换更多的财货。实现这点的原因就在于,货币是最有市场销路的财货。




因此,在以货换货的经济中,屠夫用畜肉来交换菜农的番茄可能会遇到困难。然而,在货币经济中,屠夫可以用畜肉换钱,然后用钱换取他想要的财货,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番茄。请注意,菜农用番茄换钱,又可以用收到的钱,换取他想要的财货。


比方说,由于商品生产普遍增加,对货币的普遍需求增加,并不意味着个人将坐拥货币,不用货币做任何事情。个人之所以需要货币,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用货币交换其他商品和服务。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货币需求量增加,就不会像(其他)各种财货的情况一样,吸收掉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加。苹果供应量的增加,会被苹果需求量的增加(也就是说,此时人们想要消费更多苹果)所吸收。例如,苹果供应量增加了5%,就会被苹果需求量增加的5%所吸收。


然而,对于货币供应的增加(作为对货币需求增加的反应),我们却不能这样说。与其他财货的情况相反,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增长,意味着使用货币来便利交易的需求增加(而不是对货币本身的消费增加)。这意味着,货币需求量增加的5%,并不能吸收掉货币供应量增加的5%。



货币需求量增加5%,意味着人们对货币所提供服务的需求增加了5%。货币供应的增加,不会因为货币需求的相应增加,而从经济中消失。


因此,增加货币供应,以适应货币需求的相应增加,将启动货币供应增加所带来的所有负面效应。


此外,当我们谈论货币需求时,我们真正的意思是对货币购买力的需求。毕竟,人们需要的,不是自己口袋里有更多的钱,而是口袋里的钱拥有更大的购买力。


米塞斯表示:


“货币所提供的服务,取决于货币购买力的高低。谁也不会想在自己的现金握存里持有一定数目或一定重量的货币;而是想在现金握存里持有一定额度的购买力。”


一旦市场选择了某一种特定财货作为货币,这种财货的既定存量,就总是足以保证货币所提供的服务。


在自由市场上,与其他财货类似,货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条件不变,如果货币减少,其购买力就会上升。反之,当货币增加时,其购买力就会下降。


在自由市场框架内,不可能有“过少”或“过多”的货币。只要允许市场出清,就不可能出现货币短缺或过剩。


米塞斯表示:


“由于市场运作趋向于把货币购买力的最终状态决定在货币供需达到一致时的水平,所以决不可能发生货币数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无论总货币数量是多或是少,每一个人,以及所有的人,永远充分享有他们可以从间接交换和使用货币得到的一切好处。(…)改变货币供给,既不可能增进、也不可能减损货币所提供的服务。(…)整个经济体系既有的货币数量,总是足够让每个人获得货币所提供、也能提供的一切服务。


对于被市场选为货币的财货,我们怎么能确定它的供应量不会因为不可预见的事件而开始迅速膨胀?这难道不会损害人们的福祉吗?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人们很大可能会放弃这种财货,而选择其他财货作为交换媒介。


努力维持自己生活和福祉的个人,不会把购买力注定下降的财货作为货币保留。请注意,在一个没有中央银行干预的、不受约束的经济中,没必要关注最佳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市场所选择的任何数量的货币,都将完成货币的预期功能,也就是说,它将履行交换媒介的作用。


如果市场决定将黄金或任何其他财货作为货币,那么这种财货的数量,将符合人们的要求。


鉴于被选为货币的财货是财富存量的一部分,这种财货供应量的增加不会引发景气-萧条周期的威胁。这应该与“凭空”增加货币供应量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结论


我们认为,如果美联储适应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宽松货币政策,就不应该被视为“货币本身”供应量的有效增加。我们认为,美联储的任何宽松政策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并导致景气-萧条周期和经济贫困化。


我们还认为,在一个没有中央银行干预、不受约束的市场中,任何由市场选择的货币数量,都会与正确的数量相对应,不需要任何人来监督和控制这个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中央银行   货币   需求   福祉   购买力   供应量   需求量   媒介   数量   体系   黄金   商品   经济   财货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