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的严峻情势下,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利用科技手段阻止病毒蔓延。


比如用核酸检测作为主要检测手段,避免人员接触、检测体温的热成像系统,运用无人机和机器人,以及杰出的科学家们都在研发可以攻破病毒的疫苗等。


然而,对于几百年前的、没有高科技手段依赖的古代人来说,病毒袭来所带来的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黑死病肆虐英国的至暗时刻


在13世纪至17世纪之间,欧洲曾间歇性的爆发过几次大瘟疫,夺走了约1.5亿人的生命。


其中,又以1664年至1666年的、发生在英国的鼠疫尤其严重,仅伦敦一地就有约10万人为之丧命,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四分之一。


这次瘟疫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一种由鼠疫杆菌造成并以跳蚤为载体的细菌感染,又称黑死病。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1665年的伦敦鼠疫大流行


直到现在,黑死病仍没有彻底消失在这个地球上,刚果、秘鲁、马达加斯加都曾传出地区性疫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出现了783起鼠疫,其中有 126人因此死亡。


可以说黑死病是欧洲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不仅让同时代的民众谈之色变,也改变了当时西方的社会结构。


也就是在这个黑死病在英国大爆发的时期,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伦敦市民做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在当时看来也许没有太多意义,但对后世研究这场人类大灾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他就是被誉为被“统计学之父”的约翰·格兰特(John Graunt)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400年前居住在伦敦的小人物


关于约翰·格朗特的生平,相关历史记载较少。


目前所知的一些有限信息大都来自于约翰·奥布里《名人小传》中的介绍以及卡尔·皮尔逊在统计学史讲义中提供的一些信息。


约翰·格兰特于162042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家中7(可能是8)孩子中的长子。


父亲原本是汉普郡的一个布商,后来搬至伦敦经商。


16岁那年,约翰停止了求学之路,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经商,后来将父亲传给他的布商生意经营得相当成功。


1641年2月,他与玛丽·史考特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三女。


从小就聪慧过人又勤奋好学的约翰,通过自学掌握了拉丁语和法语。

21岁时,他被伦敦著名布商公司德雷柏(Drapers Company)授予荣誉员工的称号,并在1671年晋升为该公司的监督人,他担任此职直到1672年。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这张伦敦地图显示了约翰·冈特工作时期附近的情况


他还涉足过政治领域,以监督人的身份就职于多个市政办公室,包括伦敦共同委员会成员,达到了一名普通议员的水平,期间他担任过一个军乐团的指挥。


30岁时,约翰的朋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爵士(Sir William Petty)为他谋得了一份格雷沙姆学院的音乐教授职位。


充满死亡和哀嚎的伦敦城


当约翰在事业方面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英国伦敦本土上爆发了最后一次大型的鼠疫传播,1665年9月为瘟疫的巅峰期,1周就有8000人丧生


鼠疫由伦敦向外蔓延,当时英国王室逃出伦敦暂住牛津,市内的有钱人纷纷携家带口出城撤离,伦敦也不再有扰人的官司问题,因为法律界人士已全都移居乡下。


伦敦绝大多数商业活动陷入了瘫痪状态,只有少数官职人员和牧师医生选择了坚守岗位。


民众中有些人被强制隔离,有的日益恐慌濒临崩溃,有的则是麻木等死。在极度恐惧之下还有人想出了各种“奇葩”方法来治疗瘟疫:



使用催吐剂、通便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用尿洗澡、烧灼淋巴肿块并在其上放置干蛤蟆,甚至通过医生凝视患者来抓住疾病。


当方法无法奏效时,很多人迷信地认为新国王登基那一年往往会出现瘟疫,还有的人把瘟疫视之为上帝的惩罚,结果导致了基督教大忏悔和宗教改革。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经过后世考证才发现,鼠疫桿菌通常寄居在跳蚤、啮齿目动物或是小型动物上,这些生物在跳到人类身上后蜇咬,细菌因此传播到人体。


感染鼠疫桿菌者会引发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突然发烧和发冷、身体疼痛和呕吐等。如果没有接受治疗,致死率超过60%


但在当时,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鼠疫是由人与人接触传播开来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命表”的诞生


那时的约翰,也非常想搞清楚这场可怕瘟疫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他采取的方法和其他人完全不同。


一开始,约翰从伦敦教会的死亡公报中搜寻线索,公报自1604年起,根据死因分类记录了每周死亡和诞生人数的名单。


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他对当时有关伦敦的人口问题作出一些论断,并在1662年出版了关于人口方面的著作《关于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在他的书里,他分析了60年来伦敦居民死亡的不同原因及人口变动的关系。


比如在1632年,38人死于淋巴结核病,一人因被疯狗咬伤死亡,12人死于法国花柳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梅毒。


约翰是第一个通过科学办法估算出了伦敦总人口得人,他证明了男婴的出生率要高于女婴(14∶13左右),而更高的男性死亡率又使性别比例很快恢复了平衡。


他还证明了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伦敦50%左右的孩子没有活过6岁,仅有7%的死亡属于寿终正寝。


而在瘟疫受害者的资料中,约翰发现了隐藏的规律并发出警告,这一发现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于疫病起因的观念。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约翰提出和编制了目前已知的第一个“生命表”,并进行了跨区域比较。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这是一张有100个人的死亡表,依据大数法则,他从参差不齐的数据中归纳出了大致相同的准则,即他认定36人将在头6年内死去,并假定了此后每十年死去的人数,直到最后一人死于86岁前。


这张表成为现代生命表的先驱,对其死亡规律的计算方法为后世人口统计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约翰的《观察》一书出版后大受欢迎,获得许多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极高评价。


著作出版一个月后,他参与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选举,但有些院士却不乐见一位商人成为他们的同僚。


后来,在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独排众议下,约翰成为唯一以商人身份加入皇家学会的会员,他也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的第一位统计学家。


遗憾的是,晚年时约翰生意破产,生活陷入了贫困,导火索是16669月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服装公司。


但也有一个说法是,他从一名清教徒转变为一位狂热的罗马天主教徒后便退出了商界,还辞去了所担任的一切公职,由此陷入经济窘境。


1674年4月18日,约翰·格兰以53岁之龄死于黄痘与肝脏疾病。



17世纪十万英国人命丧黑死病,一名商人做了件造福后世的大事



约翰·格兰特所做的工作开创了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新时代,可以说他是第一个从大量数据的分析中得到统计推论的人。


他对原始数据下隐含信息的挖掘以及系统分析,梳理出藏在人类数据组中的规律,其思想和现代的大数据法则有一定程度的相通之处。


数据是一个金矿,约翰告诉世人可以通过挖掘数据得到惊人而实用的想法,只要你使用了正确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黑死病   后世   监督人   约翰   鼠疫   伦敦   欧洲   英国   统计学   瘟疫   英国人   格兰特   商人   人口   人类   生命   世纪   数据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